用文字語言有點難以表達那個架因為以旁觀者來看 高會顯得縮脖子或聳肩而且會有些刻意駝背的感覺 可是球落地之後人又恢復正常那就是為了擊球而刻意或習慣性做出來的姿勢一般來說 如果擊球刻意做某個多餘的姿勢會顯得僵硬但高又不會僵硬 柔軟度和協調性又還是不錯的尤其在連續的快速來回中看起來又是流暢的所以你很難說這是不對的或者非要修正不可然而在往上向世界沖頂的水平 任何一點小細節都會有影響可能以前會覺得這又不是什麼大問題 能打得流暢就好但逐漸地未來的關卡瓶頸就會受這個問題鉗制主要是他會把手拿得很高又把上半身壓得很低我不了解他的訓練和成長過程 只能就一個遠觀來討論他把視線壓得很低 會不會是為了在視覺上容易去對準球又或者會不會是刻意要身體往前壓 把重心往前靠住那在視線和頭和上半身重心要壓低的情況下 手又要拿高於是肩膀就聳起來了然而肩膀又沒很僵硬 我會認為是他用駝背的背部力量代償相對於林詩棟來對照好了 相對於高的壓頭聳肩駝背擊球過程 林詩棟的上半身是整個很鬆弛的肩膀是放下來的 背是平的 脖子也是自然伸直這個問題在反手擊球時不太有影響因為反手擊球把身體弓住會容易發力 視線低容易看球手拿高也利於反手速度和壓弧線高的正手 手都拿很高 甚至有時候都在臉頰附近揮拍有種把手架在肩膀的高度來揮拍擊球的感覺有一個很明顯的東西是拉加轉弧圈 尤其是來球低的狀況下高引拍會把整個上半身整個肩膀放下去然後再把整個上半身和肩膀揮起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和浪費力量的動作(↑很抱歉我這麼說 但這是事實)正手拉那種球 腰腿重心下去一點 手展開一點就可以了可是他會把整個上半身都壓下去然後上半身揮起來的時候 腰腿的力量其實也打不到球上他整體一直把手(球拍)架在肩膀的高度當來球低短軟 引拍球拍必須放低時 他肩膀就必須下去了那為什麼要把球拍架在肩膀的高度呢 沒必要啊也因為球拍架在肩膀高度 所以很常揮拍揮一揮揮到頭上就感覺好像手要往天上揮出去的感覺球拍架肩膀高度 揮拍當然就只能往相對身體更高的地方揮這在有力量且快速的上旋來回中問題不大因為球拍架得高 視線又對齊來球軌跡 容易對上點合住力可是如果是慢節奏的、軟的、低的、需要發力的下旋這個姿勢產生的問題就會比較明顯了假設我是他 我會選擇頭抬起來一點 肩膀放下來然後球拍預拍相對身體的位置重新調整一下引拍如果要放低 腰腿手下去就好 肩膀不去刻意降低這純粹是我個人的見解 不見得是對的但這些可以思考看看
https://youtu.be/p__Fr-b5iew?t=147來個例子 這分裡面側切完林詩棟切回來 高放低去拉可是你看高引拍怎麼放低的? 不是腰腿下去喔是把肩膀放下去 那這樣發力哪有腰腿的力量 都是肩膀啊可以再多看看他拉下旋 明明腰腿馬步做得很好結果發力都被肩膀影響那如果我是中國隊我會怎麼打?1.前三板給中間半出台 然後反拉高正手引拍肩膀放太低發不上力 反手擰也沒特別強勢給中間讓高必須有點小側身而不是站定位 肩膀就會放了然後掛起來就可以直接反拉反撕2.時不時就變正手 高如果移位打正手大腳都會退半步然後就形成對拉 高的速度優勢就沒了 變成力量對決3.連續中或進攻時 往高的右半身 往身上拉那麼高會做一個手往天上揮的動作 影響還原 速度會降4.對台對拉時放心發力拉出弧線因為高會把上半身和視線壓低 來球弧線高且頂那高就會容易做出手往天上揮的動作 質量出不來所以你看林詩棟後來就把節奏降慢 發力拉弧線不好進攻就放一個軟的回去讓高輕掛然後反衝為什麼之前王楚欽不好打 因為王楚欽一直給弧線低的速度所以王楚欽一樣也放軟後反衝 給退台後對拉給弧線打起來就不會這麼膠著了
https://youtu.be/KEkbsIALebo?t=205https://youtu.be/KEkbsIALebo?t=213拿李三叔這場來舉例好了 這兩球這麼明顯出台又這麼慢完完全全有非常充分的時間空間可以等好發力都已經側開用正手了 卻只能輕輕拉過去讓對手衝而且還不是對手發球好配球好 連續兩分都一樣的東西在那個水平來講 這已經是明顯漏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