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oipait (GoGo)
2016-04-13 13:16:27※ 引述《claymath (克萊)》之銘言:
: 台灣好像沒有給台灣人念的中文學校
: 好像只有正音班之類的
: 或是演員訓練班之類的
: 那有給外國人念的中文的語言學校嗎?
: 其實中華文化
: 到底該來台灣做資料瀏覽還是該去左岸呢?
: 嘖嘖
: 然後中文要怎樣學才能學好呢 嘖嘖
有啊,一直都有,不過台灣叫做「華語中心」
大部分都是大學開設的,
去google 一下就有很多,
台北非常多大學都有,
外國人幾乎都是去台北念
只有師大叫做「國語中心」
這種華語中心跟國外的語言中心一樣,
不是正式的學歷,
通常只是在台灣留學的一個階段,
之後再申請大學或是研究所,
不過有些大學或研究所會看學生在華語中心的成績,
所以對於某些要升學的學生還是很重視在華語中心學習的成績。
其實在華語中心念書反而會因為同學都是外國人,
除了老師之外,幾乎沒辦法認識真正當地的台灣人。
關於學中文的方面,
幾乎全台灣都是使用新版實用視聽華語,這其實就是師大編的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05748
我記得在某些書局有看過,或是圖書館裡面找,
如果自己的大學有華語中心通常都會有。
其實華語一開始最大的問題是學漢語拼音還是注音的問題,
因為政治上的因素,使得中文拼音分成很多系統,
師大好像規定要學注音,
但是台灣大部分華語中心都是教漢語拼音。
所以華語老師也都會漢語拼音,
中國那邊的華語老師不一定會注音,這就是現實的差別。
如果去翻課本,就跟我們學英文一樣,
一開始先教「你好,我是學生,你是老師」
「我是日本人」等等
之後教怎麼寫中文字
一般的華語中心都是每周15節課以上,
所以會有很多種課程,中心也會按照學生的中文程度,
分成入門班進階班等等,上不同程度的課程。
很多台灣人會說中文沒有文法,其實只是習慣了而已,
因為我們母語使用者不是像他們使用這種方式學習中文,
中文還是有一定的語法可循,只是通常是用句型的方式讓學生學習。
例如「改」「變」「改變」這三個字詞分別有不同的用法
可以「改脾氣」但是不能「變脾氣」
中文還是有很多用法不是這麼容易學習
學的好或壞還是要看個人造化,
通常來一年應該要有中級的程度
大約是5000個詞彙量程度
但是我也遇過一位學生來台灣三年,還是在中級程度,
事實上他是在某個宗教機構工作,
那個機構覺得使用留學生簽證會比較方便,
而他自己也不是很重視學習中文這件事,
所以才會一直沒辦法進步。
關於中華文化的部分,其實課本裡面編纂的時候就會放入一些
像是端午節,元宵節等中華文化相關的東西,
中心可能也會視情況安排一些活動,
例如常看到外國人寫書法這種新聞,
就是中心安排的,由那個大學寫新聞稿
其他台灣的生活小事還是要靠學生自己體會,
有一次聽一個學生說,他住在台北某個舊公寓五樓,
所以沒有電梯,
最讓他感到痛苦的事情就是丟垃圾
每次聽到垃圾車的聲音,就得趕快衝下去
這種台灣特有的倒垃圾方式,也只有真正住在台灣才會經歷到,
其他的節慶可能一年遇到一次,
不如每兩三天就衝下去倒垃圾這種衝擊
個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台灣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