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一年,日幣兌換美元是4.2比1,到了一九四九年,日幣兌換美元是360比1,若考慮
美元在這段時間也貶值了兩倍,那日圓對美元是貶值了一百七十倍。
一九四五年,日圓兌換美元是15比1,這樣看來到了一九四九年,日圓也貶值了二十四倍
,但是明明戰爭結束了,日本可以重新開始建設恢復生產,而且美援也正挹注日本國庫,
那為何日元還會繼續貶值呢?
因為不管是一九四一年還是一九四五年的匯率,都是日本官方訂出來的,匯率並不管日元
的實際價值,就是鎖死在這邊,之所以可以鎖死匯率,是因為市場不自由,在當時台灣、
日本都是封閉市場,人們不能自由以雙方都可接受的價格買賣,所以價格或是匯率不會根
據物資和通貨的比率調整,也就是說日元無法回到其本應的價值,這必須讓市場自由化,
雙方依照各自想要的價值來交易,日元才能回到他原本應有的價值。
為了確保交易順利,於是要恢復生產、加印貨幣,又或是外界直接支援物資,例如美援
,總之就是確保交易可以進行、錢流可以流動。等到市場的需求滿足了,人人可進行交易
往來,錢流,或是說生產物資和貨幣數量之間達成平衡,這時日元貶值的狀況才告終結。
這時是一九四九年,日幣兌換美元是360比1。日圓對美元是貶值了一百七十倍。
如果說戰後日本必須貶值一百七十倍才能穩定幣值,那各方面條件都比日本差的台灣,
沒理由不貶值超過一百七十倍,以這為基礎開始,進入國民黨統治台灣時期:
雖然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了避免貶值的法幣影響台灣經濟,繼續使用台幣。但是國民黨
政府刻意高估法幣價值,以至於台幣必須增印才能應付巨大的匯兌、套利需求。這在其他
日佔區有出現一樣的現象,這是一次經濟掠奪。法幣,和日後的金圓券都是價值被高估的
狀態,熱錢持續從中國湧入台灣套利,也是戰後通膨第一個原因。
而且台灣自身沒有的產物也要透過中國提供,由於台幣價值被低估,以至於台灣必須印出
更多的台幣才能購買中國的產品。隨著國民黨積極建立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這種情形
就愈嚴重。
另外中央駐台機關又持續要求台灣省政府代墊款項,台幣發行數量繼續增加,這也刺激了
通膨。
甚至,在金圓券改革失敗後,中國的熱錢、游資更進一步兌換成台幣來避險,這又更加刺
激了通膨。
這也是沒有考慮國民黨貪腐的部分,若是考慮進去,則台灣通膨的問題更加嚴重。
台幣的通膨使得台人更不願持有台幣,更加速將台幣交易掉,市場的台幣更多,更加刺激
通膨。
要解決台幣瘋狂貶值的問題,首先國民黨政府在一九四九年六月中,下令台幣與金圓券脫
鉤、停止雙方的匯兌,也就是說讓台灣與中國經濟脫鉤。
另外,美援的到來以及生產力的恢復,市場有足夠物資進行交易。當物資與台幣之間的交
易達成平衡時,惡性通貨膨脹終於結束。
所以所謂四萬換一元,並不是造成通貨膨脹開始或結束的原因,只是國民黨政府需要有一
個有公信力的貨幣,這個貨幣一開始先與美元掛鉤,然後透過美援、生產物資與該貨幣進
行交易,確定他的價值,價值確定後通膨就可穩下來,國民黨政府預期這個新貨幣有這樣
的效果,於是發行新台幣取代已大幅貶值的舊台幣,這就是所謂的四萬換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