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u0151032 (fufu)》之銘言:
主要有兩個問題:
1.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沒在ITRI做過,或只待過ITRI,很難體會財團法人與一般公司的差異的。
最有可能發生的情境如下:
進去工研院:哇,薪水怎麼那麼低,沒什麼研發天天在靠學生時代老本在騙經費,
越來越廢,還是業界好,有技術薪水又高。
然後看到版上一堆GG開獎文,就換工作了。
到別的公司:哇,原來上市櫃大公司,也沒什麼研發,
大部分的公司,薪水也沒有比較高,比工研院更沒人性,還是工研院爽
就是做一行,怨一行的狀態。
尤其是沒任何工作經驗的人,
不管第一間工作多爽,都會因為沒比較經驗,而討厭該工作環境的。
遇到一點挫折就會覺得,換下一家一定比較好
(實際上,換了工作才發現每家公司都差不多爛)
建議:
不在乎薪水,首選工研院。
要有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最重要的是 "同事"的好壞。
遇到好同事與主管,自然每間公司都能平衡。以比例來說,工研院這種人多一點。
當初我離開工研院時,離開的原因很多,也對工研院很多體制與人不滿,
但在經過幾年工作洗禮以後,以整個台灣的環境來看,
工研院已經算是非常適合研發與快樂工作的地方了。
雖然有老鼠屎,但整體來說,都是台灣難得人性化與講道理的研發環境。
唯一缺點就是:死薪水。你的能力跟薪水不會成比例。
所以只要有任何人問工研院的事情,會考慮到薪水。我都是不推薦去的。
如果心理一直很在意14個月、16個月,年薪何時百萬?
無法接受能力與薪資無關這種壓抑,遲早會離開的。
工研院要過得快樂,就是要忘記年薪百萬。(尤其是原文是碩士)
2. 博士學位
不管是在學術、財團法人、業界拿博士學位。
最痛苦的就是,競爭者群體的改變。
你拿到博士後,不管是在ITRI或是其他公司,
人家不會把你拿去跟碩士比,然後說博士好棒棒的。
找工作時的競爭者,工作時的績效,甚至小到簡報的文字、英文,
大家都是拿另一套高標準來比較的。
很多人以為拿到博士,競爭壓力就比較小,
學歷贏碩士,專業贏碩士(雖然不一定),所以競爭壓力小。
以上這種錯覺,我在沒拿博士前,也是這種感覺
但拿了博士後才發現,根本不會有那麼爽的事情發生。
拿到博士,就是壓力放大。
你工作績效好與個性的優點,會在職場上被放大,使你薪資或職級或薪資升得快
你工作績效差或個性上的缺點,也同等被放大檢視,一輩子高標準高壓力比較。
這種壓力下的生活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嗎?
我是不知道啦,有些人喜歡跟高手競爭的成就感,有些人只會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