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shford (ashford)》之銘言:
: 一個月前照X光片,有顆深度蛀牙,但從沒有疼痛不適感,
: 當天醫生已經幫我清乾淨,並暫時幫我補起來,
: 說一個月內沒有任何不適就可以補起來。
: 今天(也就是一個月後)再去看醫生,跟醫生說這個月都沒有任何不適感,
: 本來想說可以直接補牙了,不用抽神經,
: 沒想到醫生又看著X光片說,我牙蛀得很深,也可以現在補,
: 但建議最好再觀察兩個月,兩個月內有狀況就要馬上抽神經。
: 我只是想,既然本來就要觀察這麼久,
: 當初就叫我三個月後再去看就好了,就不用多跑這一趟阿..
: (上次他還跟我說,這次去就是可以補牙的)
: 雖然最後還是聽他的,預約兩個月後回診,
: 但還是有疑問:
: 1. 觀察期 1+2 個月是正常、必要的嗎? (稍微爬了一下文,好像其他板友都沒那麼久)
清除深度蛀牙,選擇使用暫時填補物短期觀察
這類型做法,我個人還偶爾會做(不會需要每個蛀牙都這樣),算很非常傳統的處置之一
為什麼你第一個月會需要去? 因為如果神經已經有出問題的徵兆,需儘早安排根管治療
如果蛀牙深度一般程度,
這時候回診大多會開始復型治療,很多時候不會用到第三次約診。
為什麼醫師看一看,又再等兩個月?
並無臨床資料,只能就現有資訊推測
當初蛀牙實在太深,希望延長觀察時間,晚點再開始填補的治療
牙齒填補過,也不是就沒事,
不是補起來後,就天下太平、永遠不會痛,沒有這種好事
凡是深度蛀牙,都有可能在"任何時間點"引爆問題
可能是幾個月、甚至可能是若干年後,突然就牙髓神經發炎或壞死,
這是有可能的,而且也不是機率很低,有這樣的情況一點也不算罕見。
後面會再講一次這個狀況。
第一個月回診看時,若已經有發現神經異常的現象,自然會儘早安排根管,
(在這段時間中,這顆牙齒一旦痛起來,請你去儘速約診原治療醫師)
而,此時看起來牙齒還是正常,但是不是再過一陣子要神經出問題?
因此醫師選擇再度觀察,這是相當費事的,這樣保守治療對臨床醫師也並沒有額外利益
純粹只是希望能夠好好的治療這顆牙齒。
再度延長觀察時間,有沒有必要?這是醫師臨床上的決定,沒有絕對的治療標準
但我想說的是,這類做法極端費時費工
病人確實會覺得很麻煩,一個蛀牙居然要來好幾次幾個月,您覺得累,我可以理解
但這樣繁複的處理,其實醫師時間成本三倍消耗,收入一樣,並沒有三倍變多,
反而因為看三次,變成也不能看其他病人,收入變少!
醫師也覺得很麻煩,就一個蛀牙居然要看兩三次,都沒能結束
倘若不幸牙髓出問題,前面簡直就白等了,還不如一開始就做根管治療
有時,還惹得某些病人覺得:怎麼一直叫病人回來看,是不是想賺錢?
面對這樣的質疑,就實在太傷心了.......。
之後若干年,倘若病人沒清潔乾淨,
曾深度齲齒的牙齒再蛀牙,又再面臨必須做根管治療,
此時情況也會變得更棘手,不容易做根管,這也是相當困擾雙方。
因此有利有弊,保守治療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這只是某一種盡力而為的治療選擇
這樣的保守治療,還是有可能會在”任何一個階段“突然有牙髓症狀
如果有痛起來,請盡量約診回原醫師處理,這樣也比較不麻煩到別的醫師....
鑑於以上各點,
我完全理解一些臨床醫師不做這類治療方式
有功無賞打破要賠,事情越做越多,也不會特別感謝你,結果也不見得更好
(病人要從此痛改前非,以後不要再蛀牙...?真的很難....)
(突然牙痛約不進去?很難處理.....)
沒有人會希望自己身處這樣的情境。
因此這類的治療,實在也必須選擇病人來處置。
: 2. 會不會本來可以不用抽神經,現在趕快補起來就沒事了,
: 但現在再放兩個月(臨時填補物)後,反而容易惡化,最後更可能要抽神經?
有事就有事,要根管就要根管,不會因為清乾淨而臨時填補,就因此而出問題
牙齒會需要根管治療,就是當初蛀牙太深,內部神經已經並不健康
需要根管治療這件事情,並不是這個觀察、後續的填補所造成
當初蛀牙的深度,已經很大程度決定未來可能的命運。
你現在馬上去補,事情也不會得到改善
觀察兩三個月後是否可能補完要根管治療?還是有可能
甚至很可能補完以後,過幾個月、若干年,突然發現需要做根管治療
突然有症狀、突然會痛、長膿包、牙髓壞死,都有可能....
這是所有深度齲齒都必須面臨可能併發症,
是牙齒本身蛀牙造成,不是填補造成的問題
代表這顆牙齒,無法逃避必須做根管治療,只是醫師曾經盡可能保守處理
如果你不想要保守治療,不想要盡力維持神經的一絲可能,
你可以直接選擇填補、甚至選擇做根管做假牙,結果很直接明快。
你確實多花了時間,但不只是病人感覺多花時間,這同時也是醫師本人的時間損失
如果覺得自己很忙,實在沒辦法再次來看,
你就跟醫師溝通,不想再觀察,並接受一切後果
或是
你想要馬上做根管,你也可以跟醫師說,請他幫你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