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FANJB1w5JrY?si=KCohAvL1OHJGpr6F
本週上映中~
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 (LOVING HIGHSMITH, 2023)。這部紀錄片以
Patricia Highsmith (1921—1995)為主角,她以「天才雷普利」、
「火車怪客」,和「鹽的代價」等小說出名,幾乎每部作品都翻拍
成電影。
出身德州的牛仔表演家族,她待到六歲才被再嫁的母親接到紐約生活,
雖然她自覺自己的性格當時已然定型,就像許多同志孩子一樣,不必
有戀愛經驗也知道自己的與眾不同——帥氣的外表,不想遵守既定的
性別規範,「試著和男人做愛就像鐵絲絨刮在臉上的感覺」。
才氣縱橫的她,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可和愛,卻一再受傷;還好她的小說成功,
會說法、德、西班牙語的她,年輕時酷愛旅行(也是一種逃脫?),
在柏林、巴黎、倫敦等城市,都有戀人,而這部紀錄片正好由前女友們的
訪談串起。
年輕的她,面容姣好又會打扮,酷帥的氣質頗吸引人,是夜店女王;
只是渴望愛也戀情不斷的她,感情難敵外在的社會壓力、屢屢沒有結果,
從紐約到南法郊區的獨居,歷經與母親的斷絕關係,可以感到得小心翼翼的
社會和道德框架,帶給她多大壓力——小說中迷人、冷酷又陰柔的雷普利,
是她,也是被訪談者質疑的「不正」角色;擔心被出櫃,20多本日記本
首頁要加上警語和詛咒,第一次出版《鹽的代價》還得匿名。
印象深刻的是,當詢問她:「為何小說中女性角色通常不鮮明?」
她說,即便自己的母親在 20 歲就有自己的事業,她卻時常覺得女人
不是完整的人——因為不嫁人、當個賢妻良母,就是離經叛道的不守婦德;
同是作家的前女友也說,「因為男人的故事女人愛看,而男人也只看
男人的故事」,其中有務實的慧黠,也是不得不的無奈。
於是年紀越大,感覺她越憂鬱;沒有結果的愛情,擔心對方承受的
社會壓力,也在傷害她,甚至讓她發出反猶、反黑人的言論 。
她在那個年代太前衛了,於是作品在 90 年代以後,才獲得該有的尊重。
片中出現的前女友們也都很有風韻和個性,那是女同志走過風聲鶴唳的
年代,強悍而犀利。
她的日記 “Patricia Highsmith: Her Diaries and Notebooks: 1941-1995”
也在 2021 年出版了。很喜歡這部紀錄片,優美的文字旁白加上性格的人物,
而有些壓迫和掙扎,即便少了,卻仍是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