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遊服務分析 (1) 獲利分項

作者: HermesC ( )   2014-09-10 16:43:34
旅遊服務分析 (1) 獲利分項
1.旅遊商品:區域劃分、行銷曝光、資料取得、服務比較、付款漏斗
2.區域劃分:全球景點、各洲細分、行政定位、簽證交通、服務據點
3.行銷曝光:傳統媒體、網頁瀏覽、手機程式、實體介紹、親友轉知
4.資訊取得:景點地址、交通安排、定or訂位、資料簡介、深度瀏覽
5.服務比較:快速切換、統合服務、加值細節、價格優勢、懶人包。
6.付款漏斗:一站服務、實體諮詢、互動教學、透明價格、競爭優勢
參考資料:OTA/Website、Booking、國外Start-up、國內抄襲網站、原生/非原生app。
A.旅遊商品:
1.區域劃分:依照洲別、路線、橫跨國家、預算、合作廠商等,
重點在目標客群、切入點、經營模式、人脈、行銷方式。
2.行銷曝光:依照不同媒介、推出不同宣傳手法與行銷概念,
承接第一項之競爭優勢作為區域劃分細節經營之主體。
3.資訊取得:依照先前行銷概念建構服務模式,
除仰賴既有客戶與合作對象外,來源開發與商品拓展為此時關鍵。
4.服務比較:依照不同客戶提供不同商品之組合,
提供屬於一對一專屬客製化服務,透過行程商品間串連,
創造 "廠商"、"服務人員"、"店家"、"旅客",四者之間最高利潤平衡。
5.付款漏斗:一站式服務 (曝光媒體 > 訂位系統 > 付款方式 > 交付文件 > 下訂)
出發前確認、行程間加值服務、旅程額外消費、再次購買與轉介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文章:http://www.bnext.com.tw/ext_rss/view/id/646448
http://www.bnext.com.tw/ext_rss/view/id/646449
數位時代:專家談服務創新模式 (上) & (下)
引述(1):服務業科技化有以下九種類型,
A - 傳統型顧客與服務人員只是面對面溝通;
B - 是由服務人員藉由科技與顧客服務溝通;
C - 科技、服務員與顧客都可以相互溝通;
D - 是顧客與服務人員都可以透過科技促進溝通與服務;
E - 顧客直接與科技界面溝通;
F - 是顧客透過多管道科技獲取服務;
G - 是多設備提供不同顧客獨立服務;
H - 是電腦對電腦服務;
I - 電腦偵測顧客感知服務。
引述(2):商業模式類型分項:(依顧客滿足度劃分)
甲.新機會商業模式:機會發現者 & 商機開拓者。
乙.維持性創新 & 垂直整合:未被充分滿足的需求 VS 產品製造 & 垂直整合
丙.產業鏈薄弱環節:不成熟之業務、產品、供應鏈薄弱環節 (修補者獲利)
丁.過分滿足客戶群:標準化、規模化、降低成本與開拓性。
大多數台灣團隊均傾向於 丙 & 丁 類創業模式。
低風險,五年內可見獲利,市場與投資人接受度高,
有一定進入門檻 / 人脈 / 條件限制。
= = = = = = = = = = = =
本文:
現今台灣旅遊業正處在 乙 > 丙 之過渡環節。
依照客群共可區分為:個人、2-4人、4-8人、8-15人、15-43人、43-200人、200-1000人
1K-5K、5K-10K、10K-20K、20K-50K、50K-100K、0.1M↑
A.傳統服務模式:個人前往旅遊門市取得資料 > 付款。
B.線上服務模式:OTA
C.線上互動服務模式:OTA & 線上客服 & E-MAIL & MSN
D.促進溝通:LINE & 電子機票
E.直接與科技界面溝通:機場自助報到、訂票 & 訂房 & 景點資訊 & 行程規劃
F.透過多管道科技獲取服務:Website & APP & 實體商品 & 離線瀏覽 & 專人服務
G.透過多設備提供不同客戶獨立服務:專業客製化、高自由度安排、概念模式。
H.電腦對電腦服務:TouX 行程規劃系統 Ver1.0。
I.電腦偵測顧客感知服務:TouX 行程規劃系統 Ver2.0 (專利項)
A.傳統:傳統旅遊業服務模式,透過漫長的對談得到旅遊建議,
人數越多,考量越多,花費時間越長。
B.OTAS:線上各類旅行社服務系統,節省問答時間,結合資料查詢、劃位等功能。
C.互動:線上即時解答客戶問題 (客服)
D.溝通:將資料交付之模式透過各類線上金流、拍照、圖檔確認
旅客可以於各場域即時完成購買商品確認。
E.科技:電子機票 & 自助報到 > 廉價航空
線上訂房 & 護照交付 > 低成本旅館
尋找景點 & 安排行程 > 自助旅行
F.多管道:Tourem & TouX
G.多設備獨立服務:TouX 客製化自由行
H.電腦對電腦服務:V1.0
I.電腦偵測顧客感知服務:V2.0
上述各項代入四類客戶群分類:
甲.「過分滿足客戶群」:A.傳統 B.OTAS
乙.「產業鏈薄弱環節」:C.互動 D.溝通 E.科技
丙.「維持性創新方向」:F.多管道 G.多設備
丁.「新客戶與新商品」:H.電腦對電腦 & I.電腦自動感知客戶需求。
目前最接近的知名商品?
Google Now & Google map & Gmail & Android system
值得注意:依照一開始提供旅遊商品分項
可參考:『區域劃分、行銷曝光、資料取得、行程比較、付款漏斗』
1.不同區域擁有不同之固有客群與行為模式
2.不同的行銷曝光度創造不同之客戶需求與獲利結構
3.資料取得難易度決定獲利結構變動環節與客戶成長速度
4.各服務間之價值比較會決定最後付款意願。
5.付款漏斗難易度、客情維繫、轉介紹與再次購買誘導 & 意願確認。
例如台灣市場:東京、香港、澳門、曼谷、首爾、新加坡、大陸一、二線沿海城市
可能偏向於 甲類 A.~ D. 服務內容。
但若是拉到南歐、北亞、中亞等區域,可能便轉為
乙類 ~ 丙類的 A. ~ D.服務需求。
參照目標客群,決定商品開發細項環節與競業策略,
此為投身市場建議依循之SO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區域劃分:全球景點、各洲細分、行政定位、簽證交通、服務據點
全球景點:盡可能以通用性之規則做為系統/平台/程式/服務開發初期規則。
各洲細分:依照不同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第一次修正。
行政定位:參照該區域法令與需處理之合作廠商進行初期市場調查。
簽證交通:尋找穩定之獲利模式,廠商簽約 & 通路鋪設。
服務據點:正式營運後依照 5%重點獲利 15%次要獲利 30%額外營收 50%其他分潤
作為營運骨幹價值及品牌經營理念。
行銷曝光:傳統媒體、網頁瀏覽、手機程式、實體介紹、親友轉知
傳統媒體:平面、書籍、電視節目、影片、網站、BLOG、社群平台。
網頁瀏覽:專業Blogger、粉絲團、專屬旅遊服務網站(Start-up)
手機程式:窮遊錦囊、各城市導覽APP、各類網站(原生&非原生系統)
實體介紹:門市、機場、週遭旅客、觀光中心、旅館、路人、景點人員、廣告看板
親友告知:再消費與轉介紹 意願誘導 與 誘因確認。
資訊取得:景點資料、交通安排、定or訂位、資料簡介、深度瀏覽
景點資料:Tripadvisor、Hotel.com、Eztable、Other service
交通安排:google map、乘換 & 票卷資料介紹細節。
定or訂位:透過各平台直接進行資料瀏覽 & 加值性服務(獲利B.)。
資料簡介:實體商品銷售(獲利A.)、Web & APP 曝光 (獲利C.)、品牌效益(獲利E.)
深度瀏覽:各類文化資產 & 特殊體驗 (獲利D.)
服務比較:快速切換、統合服務、加值細節、價格優勢、懶人包。
付款漏斗:一站服務、實體諮詢、互動教學、透明價格、競爭優勢
針對於以上提到之五大獲利分項:
A.實體商品銷售:
B.加值性服務:
C.Web & APP曝光:
D.各類文化資產 & 深度體驗:
E.品牌效益:
仍需參考5W作為SWOT分析依據。
What:現有資源與主體營利架構。
When:進行時間長短與利潤最大化。
Where:獲利主要場域與取得營利模式。
Why:客戶消費誘因確認。
Who:客戶現今處於導入、成長、成熟、衰退期之哪一階段。
針對於不同階段之客戶需求,
提出足夠完備之創新商業模式方案,
如此,方有可能與現有產品 & 服務業者作出較為顯著之區別,
進而提升此一產業發展動能與公司營收獲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