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剛好有寫過幾個爭取經費計畫的經驗,
包括CITD、SBIR、天使創投...等。
也剛好都有實際執行與結案的經驗,
本身在顧問公司服務經驗大概9年
CITD是【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
SBIR是【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
這些計畫大概可以分成幾個階段,也都有相關規定。
基本上我會把這些計畫分成幾個階段
1.資格審查階段
2.提案申請階段
3.計畫核定階段
4.計畫執行階段
5.計畫結案階段
以下逐一說明
=========================資格審查階段===================================
每種補助都有其適用的對象,
送件前,要先閱讀相關文件與規定,
了解案件是否適用,
因為這些補助計畫的執行規定,每年都會調整,
所以要以當年度最新的內容適用。
最好可以符合當年度的一些特殊規定,
例如105年有青創SBIR、或者產學合作類的SBIR,符合資格的人比較少,
競爭就比較有優勢。
舉例來說,SBIR的規定是【中小企業】可以申請,
那甚麼是中小企業?
依照計畫內容的申請資格,中小企業指
1.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實收資本額在新台幣8,000萬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200人者。
2.除前款規定外之其他行業:
前一年營業額在新台幣1億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100人者。
裡面也有一些排除條款,
例如五年內沒有執行政府計畫重大違約、欠稅、違反各種法規、陸資...等
CITD則要求是製造業或技術服務業。
且要求3年內只能補助2次,例如去年前年已經補助過,今年就沒有資格申請。
在創業板出沒的板友基本上如果有依法登記成立,
大概都符合資格。
承辦人員的審查,第一關就是資格審查,
如果連資格都不符,那後面就完全不用看了。
但實務經驗是,送件時如果有一些資料不足或不合用,
承辦人員多半都會請您補件,
所以倒也不用擔心因為資料準備不周全,心血全部浪費的問題。
(相較之下,政府標案就很硬,資格不符就直接GG 就算花幾千萬備標都只能打水漂)
================================提案申請階段=====================
本階段需要確認,您的產品是屬於哪個類別,
如SBIR分為創新技術跟創新服務,
CITD有分為產品開發、產品設計跟研發聯盟、產學合作等。
各有其適用的內容跟規定,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去申請,效果最好。
我個人認為,最好是用您公司原本已有,或正在開發中的案子做申請。
成案的機會最大,也最好執行,原因後面說明。
這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是寫提案計畫書,
也是很多人不懂的部分。
基本上官方都會提供,計畫書的格式,
也會敘明相關的撰寫規定跟需要的內容。
如SBIR最多以20頁為原則,附件另計。
(簡單來說,委員沒那麼多美國時間幫你看長篇大論,只看精華而已,
但實務上我寫過的計畫,也有不少是本文超過20頁內容的,
但這部分就要跟業主溝通,畢竟每一屆審查委員都不一定一樣,
每個委員審查的重點也不同,
但絕大多數委員不會把20頁這個規定當作尚方寶劍,
一般仍以計畫內容是否清楚為主,
但也要認知可能遇到超過20頁就丟到一邊不看委員的風險,
業主願意承擔,寫超過20頁也OK)
如SBIR跟CITD內容分五部分:
壹、公司概況
貳、計畫內容與實施方式
參、智財分析
肆、計畫執行查核點說明與經費需求
伍、附件(依計畫實際情況檢附,無則免附)
這部分基本上就依您公司跟產品內容撰寫,
要請顧問公司或自己寫,其實都可以。
但是不可避免的是,絕對不要有全部丟給顧問公司就會成案的想法
您的產品的優缺點,只有您最清楚。
我覺得顧問公司的角色是化妝師,
他們擅長的是把你產品最好那面用最快的方式呈現給委員。
透過跟您們公司的訪談、資料文獻的蒐集...等等,
快速進行計畫提案策略的定調,
在計畫書內容中,幫您揚善隱惡,
把產品好的地方寫得更好,把產品的缺點用較隱晦的方式帶過。
就像一個右臉好看的長腿素顏美女,
打扮後可以從70分提升到90分。
拍宣傳照時,當然就要拍右臉、拍長腿。
但如果你的產品沒有特別突出部分,
你自己無法說服自己,也沒辦法詳細陳述給顧問人員,
那顧問能寫出來的東西當然就不容易說服委員了。
在這階段,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是預算編列。
找顧問公司跟自己寫的差別,就會在這個部分浮現。
有經驗的顧問公司,
這階段就要思考後續執行跟考核的問題。
一般政府補助的經費,上限不會超過50%,
像CITD補助上限一案為200萬,申請的計畫金額超過400萬為宜,
SBIR補助上限為100萬,申請計畫金額超過200萬為宜。
SBIR的補助科目有六大項 CITD可編列的科目有七大項
(1)人事費 (1)人事費
(2)消耗性器材及原材料費 (2)消耗性器材及原材料費
(3)研發設備使用費 (3)研發設備使用費
(4)研發設備維護費 (4)研發設備維護費
(5)技術移轉費 (5)技術引進即委託研究費
(6)國內差旅費 (6)專利申請費
(7)國內差旅費
但實際上編列,都有相關規定,
例如人事費上限60%,計畫移轉費上限60%,耗材上限25%。
編列的時候要聰明注意,
研發設備使用費跟研發設備維護費,不是那麼好用。
從財會人員的觀點,
如果你用政府補助的錢買設備,
設備是屬於政府的還是你的?
後面會衍生非常多麻煩。
沒有經驗的顧問公司,就會編出讓公司之後很難執行的經費內容。
以研發設備使用費為例,
【為執行專案計畫所必需使用之機器、儀器設備或軟體,
依雙方議定使用費計算方式按實支付之設備使用費屬之】
簡單來說,
專案計畫補助的錢,只能用在執行這個專案有關的內容,
例如你是軟體公司,買了一台mac book 要開發IOS程式,
看起來似乎算跟執行這個專案有關,
但實際上,財會人員在審查時,
會問很多問題,你能不能確定,這台mac只執行這個計畫,
而沒有被拿去從事其他你公司原本執行的專案?
有沒有辦法證明?
如果無法證明,這個補助的款項很可能會被會計師剔除不予補助。
就算真的可以證明,這個設備僅供本專案專用,
實際上要編列也非常麻煩。舉例來說:
已有設備之編列計算方式:月使用費=A/(剩餘使用年限x 12)
耐用年數要參考財政部國稅局所公告之「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
會計科目之編列不含事務性設備 (例如影印機等不能編進來)
每月使用費依預計使用月數編列。
請加註公司財產目錄上所列示之財產編號...等
規定又多又麻煩,而且能編的設備費用也不多,
編這個費用只是找自己麻煩。
同理,研發設備維護費亦同,
【所稱維護費係指專案計畫所核定機器及儀器設備,
依據研究發展設備維護合約,應按期分攤之維護費或實際支付之修繕費用。】
計畫內容沒有寫進去並經核定的設備,
即使壞掉了,該設備的維修費也不能拿來報帳。
然後是差旅費,看起來好像很好用才對,
搭高鐵北高來回一趟就3千了,
但實際上超超超難用。
差旅費規定:
【國內差旅費僅適用於有委託國內機構合作研究與技術(智財)引進情形者,
或因計畫開發所需至服務場域者。】
可以使用的情況是:
您開發一款設備,要送到台灣電子檢驗中心做認證,
可以報支從公司到台灣電子檢驗中心這段路程的費用。
若您到台中拜訪某客戶,除非能說服會計師,
跟這個計畫有關,否則即有可能這筆費用在期末財會審核時被剔除。
編列預算,最好用的費用是人事費,
其次技術移轉費,再來是耗材,
個人經驗,建議只要編這三個項目就好。
不過中間也有很多眉角,
例如編列人月跟之後簽到內容要一致、要填研究紀錄簿...等
================================計畫核定階段===============================
這階段比較單純,
就是看計畫是不是要出席審查,
通常有規定,
可參與簡報的人員必須要是在報告書中的人員,
報告者原則上以計畫主持人為主,,必要時可由參與計畫研究發展人員代表。
(這規定有放寬,前幾年僅限計畫主持人可簡報)
簡報的數量、時間、答詢方式...等,都有規定。
審查通過後,就進入簽約程序,
SBIR在這階段可以檢附發票,會直接撥第一期款(補助總金額50%)
這階段也要提一些相關證明,
這階段基本上就照規定走。
================================計畫執行階段===============================
這階段如同板友說的,相對的單純。
就是把當初計畫書內容付諸實行,
分成期中跟期末階段,
委員書審或到現場實際審查,通過就結案了。
所以回到一開始說的,建議用您公司既有或開發中的案件作申請較好,
雖然政府補助的目的,本來就是要降低中小企業開發的風險,
但如果執行到一半發現,根本無法達到當初的目的,結案就會很痛苦,
甚至可能被追回補助款項。
所以在申請計畫時,最好要有7成把握。
如果是一般產品,做出來一定有實品或模型,看得到摸的到,
有沒有達到當初規劃的功能,一看就很清楚,結案很容易。
如果是軟體開發類,我的經驗是做幾個階段的拆分,
把當初規劃的功能呈現給委員看,基本上不用提供原始碼。
================================計畫結案階段===============================
基本上結案分為兩部分,
一個是計畫本體的結案,一個是會計部分的結案。
計畫本體經委員書審或實際審查,通知可結案後,
會進入會計結案的階段,
工業局會委託會計師事務所,派員到公司查帳。
這時要提供所有計畫執行階段的憑證內容。
包括人員簽到表、薪資轉帳證明、發票正本、影本...等
(如果一開始有編設備使用費,這時候還要提供財產清冊、財產標籤編號...等,
會多非常多的工作跟麻煩,
尤其是如果原本沒有,就要"生"出來,在小公司就是搞死同事或自己...)
===========================================================================
申請政府補助,當然要提供一些相應的資料,
不是不能補助購置設備,但用補助款買設備,
後續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很麻煩。
找顧問公司的目的是在給公司負擔最小的情況下,
申請到最多的款項。
是否值得就因人而異。
如果覺得有什麼不清楚的部分,
也可以再來信討論喔。
※ 引述《andycheng123 (Andy)》之銘言:
: 我們公司也有請過,同樣是軟體相關的補助案
: 當時有找顧問幫忙寫計劃書
: 要不要找顧問寫,我是覺得要評估自己的狀況
: 我們團隊裡沒有人清楚那些計劃書的格式
: 也不知道現在政府主推的點,所以決定找顧問
: 過案之前其實都很簡單,要結案比較辛苦
: 我們當初時程規劃不佳,後來追的很辛苦
: 除非你們時程規劃的能力強大
: 建議還是先把東西做到一個基本雛型
: 這樣結案時程才有寬裕度
: 另外,一開始編列預算要注意
: 沒編在預賽裡的項目,即使真的是用計劃上
: 也不能核銷
: 一般一百萬以下的小案子好像都是分兩次撥款
: 期初一次,結案審查後一次
: ※ 引述《kilmo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皆是)》之銘言:
: : 因為您上來發文,代表應該也不是申請補助的行家
: : 我也不內行,但可以分享一下我們團隊拿過政府幾十萬補助的經驗。
: : 1.團隊內要有很會寫計畫的人
: : 我們當初團隊內有一個博士,已經負責幫他們教授寫計畫好幾年了
: : 對於政府計畫補助的流程很清楚。
: : 用詞要合、適度誇大、國外資料引用、檢核的數據要合理
: : 2.小計劃不用太多人脈
: : 但最好學界有朋友,小官員最怕出事情,會被說圖利廠商之類的
: : 這時候學界有人幫忙背書、或是審核後面的數據,基本上他們也會放心許多
: : 大計畫(幾百萬幾千萬等級的),"聽說"政商關係要好
: : 有人幫忙,會比較容易過關
: : 3.你的案子,要能搭上政府主推的政策順風車
: : 講白了,你再屌,政府一開始沒編預算,底下怎麼樣也沒錢補助啊 XDD
: : 我們那時候剛好搭上政府要推廣 青年從農
: : 所以先入選百大青農,有些經費會限定條件人士申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