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起因是這學期修一門創業課程和老師有一些爭執,所以課程到期中就退選掉了,沉靜了幾個月後的期末考我再回頭想一想,我自己歸納出理念衝突的部分,想和各位老闆討論一下,到底什麼才是「創業」。
這門課的老師上課是類似矽谷的how to start a startup,先從有一個idea後,然後擬定一份商業企劃書,然後找創投投資你的案子或是上募資平台......,然後這門課有配合教育部各種計畫案參加創業比賽bla bla bla,我觀察到模擬上台報告時評審對於產品的「受眾群」非常注重,如果不是太大就不會給太好的評價,然後老師非常注重PPT、影片還有上台報告和MVP(最簡可行產品^,很多矽谷的新創公司都是走類似的形式創業,先有個great idea然後再找投資人注資,然後再把東西做大賺很多錢。
我自己的背景是國中畢業就在菜市場水果攤上班,假日工讀這樣一路到大學之後又去當硬體工程師助工,後來因為喜歡玩經典老機車,所以創業跑去開發、銷售這些老車的電控零件(引擎點火控制器、整流器),用新式的數位控制技術重新開發這些老車零件,新技術搭舊車型升級,以目前台灣市場的經典老車為主。
我很清楚這是屬於「小眾市場」無法做大,目前撈個幾桶金就很難再突破上去,所以打算邊做邊想下一步怎麼辦,反正還在唸書距離碩班畢業出去還有3-4年,就當個副業在賺主要還是以學生為主,現在的經驗除了賺資本之外累積人脈和讓履歷漂亮一些,沒辦法做長久但是能撈一票當作未來的子彈。
我自己創業一路都是慢慢摸索和打工經驗輔佐,直到上了一些大學的課程才知道我們這種對於教育部的創業專家來說就只是do business not start a business,小打小鬧沒辦法做大然後就一口斷定我們做不下去(當然中間有一些爭吵,老師很堅持要用他的方法),對我來說先累積小案子賺個幾桶金,然後累積資本以戰養戰壯大找更大的目標和機會。
我發現一個癥結點,我的思考策略是以快速賺錢回本為目標,所以主打「利基市場」的需求,專門撿大公司不想去賺的小錢小案子,累積實力再去挑戰更大的案子(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電影「火線掏寶」),沒辦法快速做大但是就是一步一步走,最終的規模可能也沒辦法做大,大概就是工商個體戶的level,很難做到上市上櫃的規模,比較像是做生意混日子罷了,比上班族、工程師好一些但是又沒有像上市櫃公司老闆有錢,
矽谷模式是以創新對社會有價值的創業為目標,然後一定要有漂亮的簡報跟投資人報告,然後找到創投來注資金,然再把這個idea做大賺錢,最後跑去IPO,能夠撐到最後的都是億來億去員工上百上千人的大老闆,大部分學校都是教這種方式創業,雖然成功機率渺茫但是成功就是大爆賺,可能20-30歲身價就數十億,有名又有利。
對你/妳來說來這是創業嗎?我的想法是我只是想要賺錢過好日子「開好車住好厝」,創投募資甚至到IPO那種事情也不敢想,我比較屬於傳統的做生意思想派,注重現金流和回本速度,非常在意眼前的利潤有多少,對矽谷創業學派的人來說像是一個生意人不是創業家(?)對社會貢獻不大,想聽聽看各位老闆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