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hyTrans (人家會害羞 (跨板匿名ID))》之銘言:
: 大家好
: 我在大約4到5歲時當著家人的面說我是女生並跟家人討論變性手術等話題
: 之後有拿假髮戴、玩媽媽的化妝品、問我媽媽我會不會長奶子等等
: 當時沒有性別意識所以跟女生相處得很自然
: 到了青春期(國中)我會幻想自己的身體是女性的身體
: 也渴望這件事成真(至今不變)
: 同時性器官有勃起的現象
: 不限於當時身著的服裝、有無裸體
: 女生有大雞雞還會勃起這件事我覺得真是奇怪 後來就有了想切掉它的念頭
: 大家都說男生要交女朋友但是我就排斥這麼做 所以沒啥異性朋友
: 大學時接觸A片 我也是想著我就是片中女主角與男人做愛(會因此勃起)
: 討厭看那些女生肉一直晃的畫面 所以就很少看
: 我目前的狀態:
: 關於青春期至今都有的勃起方式 偶爾會隔著褲子打出來 之後想切掉的慾望並未
: 消失(射精後心理無變化)
: 網路查了這叫做autogynephilia 爬了國外論壇發現許多關於這理論的事
: 反而板上少有相關討論
: 心理醫生會不會根據這個而不給我證明?
個人認為,在真實世界中有性慾高漲的女生,也有性慾低下的女生,AG理論(性興奮變性慾幻想)似乎缺乏了對身為女生也有強烈性慾幻想的探討(可能又愛男人/女人/跨性/又愛自慰或是對鏡子意淫自己。 而且女生對性慾投射或性喚起偏好的對象是來於誰 (戀物、自戀、異性、同性、跨性) ,其實心理上可以存在複數上的選擇
比如雙性戀(可能愛異性又愛同性),
泛性戀(可能愛跨性又愛異性又愛同性),
異性戀(可能愛異性又自戀),
性別酷兒(可能愛泛性戀又愛性別流動的隨意切換社會性別)
每個人性取向的選擇喜歡誰是自由的,不應該把性慾污名化,以醫生的立場不會去區分你的性取向選擇,因為性取向也會隨著交往經驗有所增減。
說不喜歡女性 但其實只是沒遇到喜歡的女性,說不喜歡男性 但其實只是沒遇到喜歡的男性,說不喜歡跨性 但其實只是沒遇到喜歡的跨性
可能重點還是在觀察跨性別在生活的焦慮,幫助讓生理性別跟心理性別或社會性別能在內心的期待平衡點能趨近穩定,去改善性別不安的焦慮以接納自己,會關注你在跨性別的路上能否以自在的性別角色順利適應日常生活圈。
交代清楚荷爾蒙副作用與手術的後果,如果有任何想法可以回診時提出還可以做調整(荷爾蒙只是短期使用的話仍然是可逆的) 男生自身也會有厭男症 女生自身也會厭女症的情況 但有沒有需要去作為跨性別在社會上生活,就看每個人的面對性別不安的適應度了。
❶列出當初跨性的所有可能理由與目的,真的施行之後(設定時間),是否有滿足當初理想的需求,或有解決既往的問題
❷若是不再繼續施行的話,是否也能滿足當下理想的需求,或有解決既往的問題
❸所以這些方法是否有必要繼續維持下去,繼續或不繼續整體來說是否真的能讓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