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台北 紀州庵文學森林~百年日式料理亭

作者: paulyear (阿一)   2014-07-02 22:44:11
完整圖文版:http://www.paulyear.com/blog/post/374797574
景點名稱:紀州庵文學森林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夏天悶在家裡無聊又熱,還不如到外面走走逛逛,
其實光台北市就有許多地方好玩,隨著古蹟保護的概念提升,
越來越多的老建築重新活化,感謝愛日式建築的格友KK介紹,
讓阿一一發現隱藏城市中的庭園~紀州庵文學森林
從捷運古亭站2號出口往同安街方向,看到狹窄的小街道不用懷疑一直前進,
約十分鐘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感,一棟美麗的日式建築即出現在你眼前。
紀州庵建於日據時期1917年,至今已接近百年的歷史,過去是由平松家族經營的料理屋,
當時新店溪畔如現在的景觀餐廳盛行,紀州庵是非常知名的高級料理屋。
從那美麗造型屋瓦能想見過去的超人氣,
太平洋戰爭期間餐廳停止營業,這裡成為暫時安置傷患的處所,
光復後,國民政府接收作為省府員工宿舍,之後紀州庵就漸漸頹圮被人所遺忘。
原本的紀州庵還包括三層的本館,以及招待特別貴賓的別館,
但在1996和1998年的兩場大火,皆被燒毀殆盡只留下僅存的離屋。
這棟離屋能保留下來也是個故事,
多虧了旁邊茂密高聳的百年榕樹,2002年原本只是單純的保護老樹,
轉而連結紀州庵與周圍豐厚文學歷史,2004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
又過了快十年2013年開始修復,
終於在2014年的五月,昔日日式料理亭紀州庵重拾風華。
走傳統日式建築風格的離屋,採完全挑高的設計,
遠方那長長走廊,過去就是往料理屋本館的通道。
過去直接位於湖畔的餐廳,早已被高高的堤防所遮蔽,順著充滿歲月痕跡的人行階梯。
我們可以用不同角度欣賞紀州庵,並遙想過去在離屋間的豪華本館。
除了從建築外參觀,也能實際踏進建築,為保護珍貴木質地板,入內請記得穿襪子。
把鞋子放入櫃子,我們踏上了紀州庵,過去作為大宴會的離屋。
穿梭長長的走廊 由木條交錯的和式拉門內
建築中央是完全沒區隔,約60疊榻榻米(30坪大小),大廣間形式的宴飲空間。
面對崇高的主位 花朵造型的燈飾下 可想像過去離屋眾人杯觥交错的熱鬧場景
(現在面對空曠榻榻米空間的阿一一,真想立刻躺下打個盹好好睡個午覺。)
現在這裡作為展覽的場地,定期舉辦不同的藝術展覽,來欣賞個書法與詩書共舞。
大廣間兩旁由長長走廊所圍繞
雖然外面正夏日炎炎,所有拉門推開卻不至於太悶熱,這就是日本人的智慧。
修建後特別保留一處牆面,
讓你直接透視日式建築的內在,能保持冬暖夏涼的秘密編竹夾泥牆。
裡面也規劃了一區講述紀州庵的歷史
可以花點時間靜靜坐下來,看一下這段記錄紀州庵重生歷程的影片。
當時的平松家族也許為了緬懷故居,將料理屋取了日本地名的紀州庵,
現今紀州所在的日本和歌山市,也送上了當地著名的紀州彩線球,
是當地女兒出嫁必準備的吉祥寶物,有健康、圓滿、幸福的意思。
讓我們繼續穿梭於紀州庵走廊,找尋過去留下的記憶。
長廊通往的本館早已不見蹤影 窗戶望去也變成一片水泥森林
但因為這棟離屋能保留下來,我們能享受日劇裡,帥哥美女坐在長廊上乘涼的悠閒。
在綠意所圍繞,百年老樹的遮蔽下,感受微風輕輕吹拂臉龐。
僅僅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個小確幸,感謝主讓我看到人生美好的一刻!
好好參觀過紀州庵來新館逛逛,由台灣文學基金會所委託管理,
三層樓建築融合部分木造結構,巧妙的融入原有的日式庭園中。
這裡雖巷弄狹窄,沒大街上的繁華,卻曾是許多知名文學家的孕育地,
因此為何紀州庵要稱為文學森林,為什麼玻璃要印上韻味悠遠的詩句,
都跟此處暗藏的文學資產有關~
作家王文興的著名小說家變,故事的背景即來自其在台北的住所,
也就是過去作為員工宿舍的紀州庵,知名詩人余光中也住在附近。
一樓作為文創產品展示販售及藝文展覽的空間
並有紀州庵文學茶館提供茶飲簡餐,可惜座位不多假日迅速被預約一空。
二三樓為舉辦活動的好地方,像三樓週末正有座談會在進行,
二樓則播放紀州庵週年慶影片,一整個洋溢出濃濃的文青風味。
阿一一在紀州庵回到舊時代的風華,
品味文學帶給人思考上的成長,多出來旅遊,看看不同的事物,
在無形之中人生也會更加多彩多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