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印度高知,旅行教會我的五件事

作者: asca0927 (asca0927)   2016-11-06 20:26:06
【印度高知,旅行教會我的五件事】
● 圖文網誌版:http://www.biteamap.com/blog/post/454395326
印度,混亂之都。
印度,一直是我內心嚮往旅行的國度之一。
對於她種種的傳說充滿了好奇,這次剛好印度朋友S結婚,
因此有機會前往南印度一趟,一探這座,我心裡渴望已久的國家。
這趟印度旅行,像是對自已的人生按下了「暫停鍵」,大幅度的跳脫舒適圈,
以及跳脫無頭蒼蠅般的生活,逃離每一刻都在汲汲營營的為了下一刻忙碌,
在學校念書時就擔心進入職場,進入職場後又擔心未來職位與收入,
在每一頓吃飯、等車、等人的時刻,都在忙碌的希望像是從手機中抓到一片生活重心的浮板,
無法真心享受當下、活在當下。比起印度當地人,或許混亂的是他們的街頭,
但對於居住在大城市的我們,混亂的卻是我們的心境。
超過十億的人口住在僅有美國面積1/3的土地上,
飛揚的街頭黃土羅織著各種喇叭聲,五顏六色繽紛色澤的服飾穿梭其中,
看起來混亂的印度平常街頭,但事實上我從他們的表情看不出任何一點焦躁,任何擔憂,
取而代之的總是微笑說著: NO PROBLEM NO PROBLEM! 原因是什麼?
印度,帶我經由動態移動,靜態沉思的方式通往嶄新的人生大門,
教我如何學會放下控制欲,不放精力在控制未來、計畫、過度分析,
反而是回過頭來省思自己,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思想與言語,讓一切順其自然。
一切的一切,決定一切的不是環境,而是「人」,是我們「自己」。
村上春樹曾問: 「我們真的熱愛自由嗎? 」 「或許世上幾乎所有人都不追求什麼自由,不過自以為追求罷了。」
真正的自由,是不過度追求完美、不過度要求控制,真正的自由是十之八九感到不知所措,
而不是將每件事都控制到完美。我們在物質欲望充足的大城市裡,
「心理真的感到豐富嗎? 」 還是相反的非常空虛?
我想這就是為何人家總說,「離繁華越遠,離自己越近」的道理,
「越少的物質,反而可以帶給人越豐富的心靈」。
本篇獻給同樣跟我一樣,在壓力重重的世界裡,想擺脫焦躁與煩惱的你們,
讓我們一起一同洗滌心上的塵埃。
印度旅行,教會我的五件事:
1. 擁抱混亂,是對於人生持有正面態度的一種姿態延伸
印度街頭的混亂來自幾乎沒有完整的柏油路、道路時常開著開著就突然不通、沒有紅綠燈,
有的是大量的車潮與人潮、所有司機間彼此倚靠著喇叭聲與車燈快速溝通著、
路上不時有牛群與羊經過,社會以不同種族、語言、文化構成著,
這些都讓印度的一切狀況極度混亂,但是卻不在司機臉上看到一點眉頭深鎖,
即使是每次出門,短則四小時,長則六個小時的車程,都不見他們煩躁與不安,
我們擔心道路不通,我們擔心車程過長,司機無法用餐與休息,
但當我們發出這些疑問與不安時,得到的回應是微笑著說著 no problem! no problem!
我們擔心司機雖然是當地人,但許多路況都不清楚,他也不擔心也沒有使用導航,
只是在每一個路口停下後問了人然後很確定的繼續上路,他不擔心路上一切的種種,
只是「專心的顧好自己的開車狀況與做好準備」快速的穿梭在道路與牛群裡;
也看不到當地居民對於這一切的混亂繁雜感到擔憂,他們繼續開心生活、
臉帶微笑心懷善意、熱情付出。在他們眼中這裏的一切好像都不用特別擔心,
更別說「斷電」更是家常便飯,即使是在飯店,
突然就會自動斷電、冰箱沒有電力、冷氣無法正常運作、熱水器一下有熱水一下沒熱水,
這些是生活的面向之一,但都不用選擇焦慮、不用鑽牛角尖。
就像印度作家 Bob Miglani 曾說:「你無法控制混亂,但你可以控制你自己」。
控制自己對於這一切的想法,我想這也是從他們的生活中,
感受不到壓力與焦躁的原因。
2. 打破許多既定印象的迷思與成見
現今環境看起來資訊爆炸,但我覺得人心似乎相反的卻變的狹隘與成見,
對許多事物用想像與刻版印象來認定好與壞,但事實上所有事物都只有一個面向嗎?
印度的治安問題,在國際新聞間充斥著,對於觀光客的不懷好意,對於女性的不尊重等等,
這也讓我在出發前,以及朋友聽聞我要來印度時,都多了份擔憂。
而這趟透過前三天的旅行與後兩天的婚禮,陸續的才從當地人口中了解,
其實不是整個印度國家都對女性歧視與不尊重、不是全部印度男性都是性侵犯,
這些問題多半都發生在北印度那些觀光大景點附近,而像是南印度這裡一帶,
因為觀光景點少,外地旅客沒有過度聚集,所以相對治安來說比北部好,而這樣的治安問題,
難道不是其他國家也一樣嗎? 巴黎也是、英國也是、西班牙等等這些國家熱鬧的觀光地帶,不也是一樣嗎?
只要是觀光客大量聚集就是會吸引到這些搶劫強盜犯,因而危害了觀光客的安全。
南印度這裡都只是當地純樸的居民,他們有的只是瘋狂的想盡辦法熱情款待來訪的外國人,
三四個男人圍繞著我們,隨時幫我們翻譯印度語、總是細心介紹每一道食物,
並且幫我們將辣度減輕就怕我們不適應、知道我們不敢亂喝水,
瘋狂的不停地買了各種size的瓶裝礦泉水給我們攜帶著,
小到好攜帶大到放在車上給我們喝一整天,又怕我們即使辣度減輕的印度口味仍不習慣,
一路買了包裝完整的巧克力與洋芋片給我們,最後,
還努力的找到了鎮上沒幾間的中國菜帶我們去品嘗,
有太多太多的熱情款待與貼心;而更不用說的小孩與女人們,
更是圍繞著我們不停地陪伴著我們,在這裡女性被要求包裹從頭到腳的封閉傳統習俗,
更沒有因為我們的服飾風格與他們差異甚大而投以異樣眼光,反而是給予稱讚與尊重。
給獨自旅行的旅人們建議,行前做好準備,當地小心謹慎,就能放心享受旅行的每一刻。
印度的環境很髒亂?
印度整體環境,不管是街邊或者住家甚至到食物,都比我想像中的來的乾淨且無味,
尤其是衛浴廁所,他們的廁所沒有衛生紙與垃圾桶,因為他們都是直接在用完廁所後,水洗,
因此,廁所反而沒有味道;食物,除了街邊路邊攤,其他小到餐廳到雜貨店以及超市等等,
食物因為我們都是選用是煮過非生食,所以大致是沒有問題,
我們三天自行用餐以及最後兩餐的婚宴上,這整趟旅程都沒有讓我們的腸胃不適。
外加這裡的主食非大魚大肉,主要都是蔬菜與洋芋泥、餅皮、辛香料為主,
因此即使整座城市長年處於高溫,也不在他們身上聞到過於酸臭的體味,
僅僅是我們不習慣的辛香味而已。而更讓我驚訝的是不管住家或餐廳,
雖然幾乎都沒有冷氣與電風扇,但進到屋內,
都沒有任何因為高溫而有異味,就像我在IG story 影片
裏面介紹的印度人家裡環境一樣,即使30幾個人擠在一間小小的屋子,
也絲毫不會感到任何不適。
印度孩子與菲律賓孩子的不同。
在這裡一點很不同的是,我以為街頭上的小孩會跟宿霧街頭一樣,
一下車就被大量的小孩包圍討錢,但在南印度這裡,不管郊區或市區,
並沒有這樣的現象在街頭上演,而小孩看我們的眼神也與宿霧街頭的小孩明顯很不同,
在印度這裡,孩童身上多了一份純真的眼神,對你好奇但也對你尊重,
喜歡用大大的眼睛不停微笑看著你,但卻不會因為你對他的戒心放低,而將手伸進你的口袋。
印度小孩眼裡透漏的那分純真,我覺得在我現在生活的城市裡,已經好久好久不見了,
現在的小孩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電動,講話的語氣也與大人般一樣的成熟,
對於未來以及想法甚至超越了年齡,「過於早熟」是我對現在孩子的形容,沒有好與壞,
這是每個世代,不同社會環境下的產物,對於印度孩子是,在資訊豐富世代下的孩子亦是。
3. 印度男人紳士般的熱情與體貼
如果說法國男人多情浪漫,那印度男人也不遑多讓,
而且紳士般的浪漫與尊重女性,從言語、肢體動作到眼神,
從來不會在我們身上多過怪異的停留,只是靜靜地待在我們身邊,
深怕我們隨時需要個什麼,找不到人。
而這次陪伴我們最久的當地司機也同樣的非常紳士,開車帶我們每趟的旅程,
從來沒有將目光放在我們女生身上,即使聽不太懂英文,但仍努力配合我們的需求,
沒有因為總是讓他大半夜的開車趕車而不耐煩的亂開,
更沒有因為行程總是需要早起而看他漫不經心的打哈欠,
送我們到旅館門口的每一晚,都確定了櫃檯和我們溝通沒問題,確認入住才放心離開,
最後一天,因為很謝謝司機讓我們的整趟旅程非常安全與舒適,
給上小費的同時,司機一度紅了眼眶之不知道該不該拿… 。
這些的總總,沒有這趟旅程的親身經歷,我想我永遠也不會相信,
這是國際新聞中所報導的印度景象與男人?
於是明白了,原來事情根本沒有那麼糟糕,
「事情不是只有一個面向,「人」,也不會僅僅只有一種。」
負面思考與情緒,都是自己過度擔憂想像而來。
我們應該只需專注於讓自己做好萬全準備,然後謹慎的面對一切即可。
4. 逃離舒適圈的印度旅行,帶你跳脫思考框架與拉大侷限
如果你問我,「脫離舒適圈的感覺是什麼?」 我會跟你說非常痛苦。
從行前準備的不安、莫名擔憂、許多顧慮等等,一度讓我們在出發前一個月都無法好好入睡,
但你問我回國後的感受? 我會跟你說,如果人生能透過一趟旅行,讓你拉鋸自己的極限,
更加大幅度的開闊視野與胸襟,學會「聆聽」當地的一切,
而不再用成見與一昧的以自我為中心出發不停地「說」
我相信對你未來大半輩子的人生道路上,會更加順暢與舒適,
我說:「短暫的痛苦離開舒適圈,是為了讓你的大半輩子未來更舒適」,
並且更可以懂得接受人與人之間差異並且予以尊重。
5. 知足讓人心靈豐富
在印度另外一件感受很深刻的是,他們對於未來不會慌恐,
反而對於現在當下體驗與感受知足著,情感不再麻木,
即使每個人一隻智慧型手機,也不見他們瘋狂低頭埋入網路的世界裡,
言語之際只有感受著現在當下的每一刻,而不是未來要如何?
表情的微笑,是單純的現在開心想笑,現在覺得有趣而笑。
後來想想,我們每天早晨一起來的每一刻當下,
都是在想著一個要做什麼,早起想著等等上班要忙什麼,
而急著將早餐吞下;中午吃飯也在想著下班未來等等,
你還有眼中當下的每一刻美好嗎?
我很贊成時尚大師 Karl Lagerfeld 曾說: 不要過度專注於外在的美,
要讓人們對你的靈魂感到興趣。對你自己更是,「你」,必須要對自己的靈魂、
心靈感到豐富,而不是大量的物質慾望去填滿這一切。
印度作家 Bob Miglani 也曾在書中提到: 「享受這趟旅程的快感吧!
若過於執著想弄懂或控制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將錯過人生最美好的時刻。」
「我們必須改變心境,擁抱混亂。」你能控制的永遠比你想像中的少,
將精力專注於自己可以準備的事物即可,
事情總會以某種的方式自然解決,就去做吧。
我覺得,生活、人生、未來,仍會繼續充滿變數,不會因為一趟旅程而改變世界,
但卻能因一趟旅行而改變你自己的世界。所以,對於變動與未來,
我們應該不要再繼續選擇擔心,取而代之的我們可以選擇積極投入生活,
用更好、積極正面的心態去專注自己,準備每個當下,
去坦然面對一切不停變動的環境。而每一趟旅行,
我相信都是對我們自己人生啟動了蝴蝶效應般,一點點現在的改變,
是可以帶給未來的自己更美好的結果。
印度,對於女孩子或者自助,挑戰難度稍微高一點,但我相信,
只要你願意讓自己的每一趟旅程就如同這次我去印度般的,不斷找尋自己,
想利用一點點的改變,讓自己心胸更寬闊,生活更輕鬆,
那不管你選擇哪個國家,我相信,都能達到一樣的美好成果,
最好的旅程,是一趟可以喚醒靈魂的旅行,
而不是選擇一個別人言語之際中最棒的國家或城市。
重整自己的人生行囊吧! 不用把全世界的責任都扛在自己身上,
選擇一個更貼近自己「心」的方式,開啟內心原來就有的樂觀本性,
面對生活,輕鬆不焦慮的生活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