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楓火【五】三千院-不動堂、觀音堂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6-11-25 11:29:33
~※ 三千院-往生極樂院、金色不動堂、觀音堂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1758772
「三千院有清園」儘管林色蒼翠,但褪去楓紅的空枝還是突顯了秋逝的寂寥
,讓人在行走間不免嘆息。而林園的中段孤立了一座殿閣,規模雖不甚高闊,但
其實比其餘屋舍更具歷史意義。它名為「往生極樂院」,是早在「平安時期」便
已存在的「阿彌陀堂」,所以與「天台宗」的傳法並無關連,只因「三千院」移
址於此,被順帶包納進來。若再往園末看,還能望見臨河寺牆嵌了座橙艷之門,
這「朱雀門」便是當時的出入口。
此座小殿砌立於木石台座,不帶紋飾、造型簡樸,數百年的雨雪讓它顏身滄
桑,不過當我繞到另側,登階入內而望,壇案上卻耀著光燦。那是作工相當精巧
的「阿彌陀三尊座像」,舉掌結著「來迎印」的「阿彌陀如來」居中,「觀音菩
薩」與「勢至菩薩」於左右伴侍。雕鏤甚是繁複的光背自然為視覺焦點,藤葉間
有具體而微的佛像環繞,而兩旁的菩薩相當特別,他們跪坐著身體略往前傾,想
必是融入了日式思維吧。
其實若往架成船底形樣的天花板望,還能再依稀辨出人形與遊雲,只是由於
年代古遠,顏彩早已斑剝,再加上照明過暗,就被我當成木色的自然殘污。一直
到逛完「三千院」,行至被改建為小博物館的「圓融藏」,才在刻意復原的模擬
堂殿中看到最初的瑰麗。原來,殿頂本是鮮亮的青空,白雲淡抹、花瓣翩舞,而
菩薩們正鳴笛擊鼓,在飄帶間奏起悠揚響樂。
時空返回至我仍於「往生極樂院」的那刻,敬望完金燦的佛像後,我行出殿
門,繼續往院的對側走,方才曾於丘邊見著幾尊地藏菩薩,但不知林苑設計者的
思路為何,竟將菩薩形樣又做了轉化,成了匿於園中的驚喜。由於事先已讀過前
人遊記,因而過了「往生極樂院」我便專注在苔原尋覓,果然,當循徑多行幾步
,就看到了傳說中的地藏小童。
這些地藏小童石身斑灰,多數覆染著苔,若不特別留意,還真會這麼錯過,
但當仔細凝望,便能發覺其中的趣緻。他們圓圓胖胖的,有的歪首合十,有的俯
臥托腮,單者神色祥和,自在於林原,成雙者則相依一起,似正齊聆著風拂微聲
。看著他們逗趣的模樣,與楓紅緣慳一面的沉黯心情也不禁輕揚起來。
走到這裡,前方便是「朱雀門」,但「三千院」並非止於此,再順路往旁處
走,後山還別有天地。原本的平緩小徑化成石階隨山勢蜿蜒,周遭是林木筆直參
天,過了鳥居還有個小小神社,能見象徵財富及音樂的女神「弁財天」持琴撥劃
,衣衫飄媚於林間。
步徑在這兒朝幾個方向岔了開來,讓我一時難決,不過當看到其中一路標著
「紫陽花苑」,就不由自主被吸引而去。然標示雖是如此,一路走探卻不見任何
花色,令人越行疑竇越深,但很快地我便發覺自己耍笨了,紫陽花是開在夏季,
我在秋末來訪竟還想見滿坡的斑斕,根本癡人說夢啊。
可是丘間的林色依舊值得一觀,且因此路偏離主徑,行來更是寂靜清幽,然
一面走著,一面還是不時抬首尋看,期待能再見幾株楓樹仍留著火熱的顏彩。可
惜雖偶有驚喜,遠方卻是滿山的蕭瑟,彷彿已厭了爭妍華衣,剪碎棄落,遍灑成
苔石間的枯葉亁褐。
此時,幾個大叔形貌的人走過,頸項掛著高檔相機,推想該是群攝影狂熱者
。其中一人抬望山色,嗟歎著今年楓況,稱先前來訪都是整片惹人心醉的艷紅,
而非像現刻這樣,才至金橙便紛漸萎凋。聽他這麼一說,一路為自己打氣的心理
建設都前功盡棄了。站在架高於溪的朱紅短橋,我俯瞰著奔流秋水,眼下草苔雖
碧,枝枒雖勁,但千里至此,自是攜著企待,枝頭少了那一色總不夠味。更令人
擔憂的是,假使後幾日所見皆為如此,那會否就真的白來京都一遭呢?
探至後山僻處的步徑在這兒便一個迴轉,領我來到築於高坡的另個殿舍區。
研究了地圖,若從「弁財天」那裡直行也會行抵此區,且還較近,不過來「三千
院」訪觀,本就打算各處走踏,既沒要趕時間,便無差了。小廣場的邊緣是「金
色不動堂」,簷上不對稱地在側處拉尖出千鳥破風,根據官網的資料,它建於二
十世紀末,也難怪模樣嶄新,奇的是上面照片柱壁輝亮,似曾為了應和堂名而上
過金漆,但眼前所見又還了它正常木色,這轉變的因由就不知為何了。
此堂敬奉著秘佛「金色不動明王」,由圖片而觀該是威怒持劍,身背燃著紅
炎,不過沒有實際照片輔助,殿內究竟是何景況我也難以覆述。只記得殿旁附設
了小賣店,令我手滑買了兩組明信片,補足對院內雕作的印象,也印留它在不同
季節的景貌。且為了應景,又加買了楓葉小吊飾,它以繩結勾纏成葉,鮮麗橙紅
漸層,對與此院秋艷錯身的我,是無法抗拒的挑引。
從堂內行出後,我隨意在小廣場走望,或許為了造景,林間立了參差岩塊,
上面刻落了詩文。我走近嘗試辨讀,但長串的飄緲日文在眼裡就僅是圖像,有的
雖全為漢字,卻過於抽象難以推斷其義,不過在挫折之後往旁望,倒看見了令人
屏息的楓色。儘管樹身仍非奔燃著灼艷,卻是很鮮亮的金橙,在周邊黃綠枝林的
襯托下顯得耀目。當秋風穿拂,沙沙葉聲伴著閃眨輝光歡揚而起,便讓我這麼怔
怔定立,感受那帶著彩炫的顫動節奏。
愣望了好一陣,我晃至臨近的休憩所,這裡的大嬸殷切倒了碗茶,邀我入內
飲用。找到臨窗的位置坐下後,我端詳著茶湯,該是為了對應此區奉的「金色不
動明王」,茶裡也添了細碎金箔,令我好奇起這樣該值多少錢兩,招待整日的來
往遊客又會是怎樣的花費。揮去這不敬的念頭後,我嚐了些略帶粉色的茶湯,微
酸口感像是添了紫蘇,相當好喝且特別,此外,捧著溫熱茶碗在此漸涼秋日也讓
人舒暖,於是便一口一口緩緩啜飲,同時也透過淨窗看著院內山林。突然間,覺
得若跟大嬸多買壺茶,就這樣悠哉靜望至午後,亦是件樂事。
「金色不動堂」並非院內最高的殿舍,旁邊還有階梯往上,標牌指示著「觀
音堂」。休憩後回了些腿力,我踏階朝那兒探去。階路不算太長,一會兒就看到
個小院落,苔原石徑交互波曲切劃,院底的小舍便是「觀音堂」,山牆挑出的墨
簷下,朱紅柱椼成了淨牆上的紋框。走進堂內,觀音刻像金燦,壇案邊的瓶花雕
塑也輝亮,不過敬禱之後惹我注意的反倒是堂外的奉牆。遠看時不明究理,以為
那一重重平行而立的小簷牆是轉經輪,但趨前一望才知架上都是比手掌還小的觀
音銅像,從一併釘附的名牌推測,儘管銅像尺寸微渺,每個應都藏含著信徒奉納
的心願吧。
研究過牆架,我隨意在小院內行走,不知是否刻意施為令四季皆有妍景,這
兒栽植的樹種頗為繁複,枝幹曲折勁直混雜,葉色也在紅綠間輪轉,當中還有一
株細瘦楓枝還留著血色殘葉,被我當寶般多拍了幾張照。而當看過觀音石像默立
於苔野,望過圓滾滾的矮灌木在堆石間簇生,「三千院」之旅也差不多告個段落
,得下坡走至返途了。
接回到「弁財天」的階旁楓況不錯,枝端在黃碧之間又多了些正往橙紅轉色
的星葉,所以這就是所謂的倒吃甘蔗嗎?還是當跌過失落的深谷後,任何一簇一
叢的彩葉都讓我興奮無比?在思尋中我一路下到了平地,回顧幾眼逗趣的地藏小
童與古樸的「往生極樂院」,而當從「朱雀門」旁的「西方門」行出時,卻望見
了整座「三千院」裡最美的楓紅。
小小的簷門旁杉木叢集,但一棵楓樹卻於其間揚枝開展,枝枒上密覆的,是
仍在絕艷時刻的紅葉。莫非,是知曉遊人在此時訪院後的嗟歎,刻意守著最後一
抹殘紅,讓人們能攜著這歡妍之色滿足而歸?
我在階下瞠目仰望,突然間,覺得這抹楓紅也是「三千院」藏含的禪理,當
見識過無常,學會了放下,懂得珍惜小小的拾得,或許在不經意的時刻,一回頭
,便是絕美風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