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俄國之邊境: Karelia文化地景 (上)
圖文好讀版:
https://tinyurl.com/yacskoqn
我們會不定期更新關於芬蘭的旅遊心得,以及更多更豐富的主題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到我們粉絲專頁上按讚追蹤
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文章
文/ Dadow
“地圖上國家的邊界線畫出你我的領土,然而在這些太過筆直果斷的
界線後面,人們的生活是如何因應劇烈的政治變動而受影響?"
Karelia是個跨越芬蘭與俄羅斯的區域,是芬蘭國族認同的象徵、俄
羅斯聖彼得堡最後的防線,它的複雜與神祕在於經歷多次政治權力更
迭。今年春季我在Aalto University 參與了由景觀建築系開的課-
邊境文化景觀(Landscape and Cultural Fronti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of landscapes)。我們在這門課要問的問題是:在一個
原本相同文化與地理脈絡的Karelia,如何在畫下國家邊界後對應兩
邊不同政治與文化背景而演化出不同的地景。類似的研究有觀察新墨
西哥與墨西哥的演變,Karelia作為研究的主題更有趣也更複雜的是
它經歷了極端政治變動,如同孿生雙胞胎被放置在不同環境成長,一
個經歷了民主政治芬蘭與歐盟整體規劃框架,而另一邊經歷了共產主
義蘇聯與蘇聯解體後的混亂。
Finsko-vy voj
經歷多次變動的國家邊界(圖/Development of Finnish lands,
created by Miraceti, CC BY-SA 3.0)
動盪的邊境
Karelia首次被一分為二是早在芬蘭還屬於瑞典時,這也成為了往後
變動的參考線。在1809年芬蘭與俄羅斯統一之後,邊界嘲諷般地消失
了,Karelia甚至成為了聖彼得堡有錢人的享受異國情調最方便的旅
遊勝地之一。芬蘭獨立後取得了大部分Karelia的領土,1917-1944這
不太長的幾年間,卻也是這個地區發展最快的時候。 芬蘭在冬季戰
爭戰敗後割讓了半個Karelia給蘇聯,其中包含最古老且繁華的城市
Vipuri與Ladoga湖(歐洲最大的湖泊)西岸所有的城市。芬蘭失去的
佔國土面積12%, 農業面積12%, 占總人口11%的40萬Karelia住民被迫
遷離家鄉。Karelia難民散落其他省分,在顛沛流離的歷史背景下促
成了文化融合,目前約1/5芬蘭人可以尋根至Karelia。Karelia特殊
的文化與受瑞典文化影響的西部與南部芬蘭人非常不同,舉凡飲食、
建築、語言、宗教與傳統民間信仰,例如說飲食:芬蘭知名的米派與
採集蘑菇的文化皆源自Karelia。信仰方面Karelia有著獨特的民間信
仰與俄羅斯東正教,反映在建築上則是相對複雜的裝飾與象徵符號。
3
左:冰河由東北流向東南的Lodoga湖,一路刮出豐富的地理面貌,俄
羅斯大片的空白是因為軍事管制被刻意抹除的資訊。
右:以住宅為中心畫出半徑500公尺的圓,該區為人類活動範圍,圖
中綠色的範圍是不受人類活動干擾的自然區域,明顯看出邊界兩邊對
於自然環境干擾程度差異。
(圖/avaa.tdata.fi,Lotta Nylund, Bergpob Viriyaroj, Johana
Himberg編輯)
富饒的邊境
Karelia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原因在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著豐富
的自然資源與戰略價值,坐落於Ladoga湖西岸,氣候上該區域較為東
岸溫暖。遠古冰河由西北方流向東南,在Karelia區域刻劃下破碎的
水域,並且留下豐足的土壤與水域。,因此在這看似邊陲的地方,其
實是個富足的農業區;水路的便利與起伏有利於運輸與發電,使它成
為絕佳的工業區。Karelia蘊藏大量的石礦與森林,聖彼得堡城市中
的大理石與花崗岩有很大部分是採集於此。發達的工業散落於重要水
路,促成以工廠為驅動的城市。在短暫的二戰前夕,Karelia 可是芬
蘭現代建築的實驗場,蒼白簡潔的巨大工廠建築是公司宣揚邁向現代
化的標誌,散落一旁的工人住宅則是工業化生產的現代木屋。
4.jpg
Eero Järnefelt: Raatajat Rahanalaiset(Burning the
Brushwood), 1893
火耕農業盛行於Karelia,藝術家筆下雕刻的是人們刻苦的耕耘並且
征服的廣大的森林。
印象的邊境
回到我們課程的核心概念,文化景觀(Cultural landscape)泛指所有
人類文明與地景互動的機制,可以是城市、森林、農業、工業乃至於
對地景的想像。我們試圖在邊界兩邊尋找地景的差異,並且回答哪些
文化的變因造成這些差異。
文化景觀的意義不只是在於人類如何介入自然,也可能是一種反向的
迴圈:地景本身因為人們用不同方式詮釋,因而產生不同介入自然的
方法。Karelia的地景對於芬蘭人的意義重大,尤其芬蘭這樣一個年
輕的國家,Karelia地景成為了國族認同建構的影像。始於18世紀末
並盛行於芬蘭獨立浪潮前夕的浪漫主義藝術,藝術家、作家甚至作曲
家轉而向大自然的壯麗取材,不謀而合也成為了國族認同困惑的解藥
,要如何在芬蘭找的專屬於芬蘭的影像並擺脫瑞典與俄羅斯的影子?
Karelia被視為國族記憶的原鄉,芬蘭認同可以是眺望Koli壯麗的地
景、火耕農業的灰燼(Slash and burn)或是豪邁地用斧頭劈造出的傳
統木屋(Log house),邊陲的地景與農民生活反倒成為中心的文化象
徵。建築師們也沒在這波尋根之旅中缺席,學者與建築系學生多次旅
行至Karelia探訪傳統木屋並且使用繪圖、寫生與攝影紀錄,重新思
考傳統建築的價值。藝術,尤其是影像,不斷的被重複、傳播與放大
,成為芬蘭對外傳播自我價值不可或缺的工具。比較邊界兩邊的差別
,或許在缺少將自然與國族想像做連結的俄羅斯Karelia,他們有與
眾不同的方式包裝、管理或是保存自然景觀。
真實的邊境
政治角力,資源爭奪,傳統文化,國族想像,都濃縮在Karelia這塊
多變卻又古老的土地。二月中,還是大雪紛飛的季節,我們以公路旅
行的方式開始了Karelia田野調查,我們請了一位俄羅斯的司機載我
們一路探訪芬蘭Karelia並且跨越邊界,前往謎樣的俄羅斯Karelia。
旅行前我們資料的來源大多來自於芬蘭文獻,對於二戰後到現今俄羅
斯Karelia的資料少之又少。甚至連我們來自俄羅斯的同學苦無對策
,我們只能看著地圖上一片面積大的不可思議的空白苦笑—-由於蘇
聯時期大量的軍事管制區造就了資訊的斷層。旅行前我們唯一擔心的
是國界兩邊的差異小到無法察覺,要是這樣這整個課程的目標將不存
在。事實證明跨越邊界後,我們的顧忌完全沒有必要,我們甚至開玩
笑說,閉著眼睛你都可以知道我們跨越了邊界來到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