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思維】沒有行程表的旅人
→圖文好讀版:
https://wellkangtoworld.blogspot.com/2019/04/traveler-without-itinerary.html
曾經,我開始旅行之前,都會做很多的行前功課,安排好所有旅程中的行程與細節,包含
了要去哪些城市鄉鎮?每天晚上要住哪裡?每天要去哪些地方?景點、景點與住宿間的交
通方式?預算花費多少?功課做好做滿,每次考試都100分,旅行時也照表操課,旅行中
幾乎沒有意外,發生的一切都是預料之內。
但是,隨著旅行的經驗愈來愈多,我變得愈來愈不喜歡做功課了,究竟是為什麼呢?
2012年底我離開了台灣,開始我的夢寐以求的環球流浪,起初的三個月,我還是每天晚上
做功課,為未來的行程做好完全的準備,每天的生活就是出門造訪景點,回青年旅舍煮飯
吃飯,上網爬文查資料,功課完成後洗澡睡覺,相同的劇情天天上演,周而復始,漸漸的
我開始厭倦了這旅行模式。
嗯?你問我為什會厭倦?有自助旅行經驗的人們應該知道,真的要做好行前功課的話,其
實是耗費很多時間的,這代表這我在青年旅舍的時間,其實都被行前功課塞得滿滿的,沒
有什麼時間聊天,可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交流可是青年旅舍的核心價值呀!
短期旅行就算了,功課總有做完的一天,但長途旅行不同,做完了一天的功課,後面還有
一天,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旅行是來放鬆心情的,不是一直煩惱之後的旅程,反而沒辦
法享受當下。
更令人挫折的是網路上的資訊,經常是過期的資訊,尤其愈冷門的點愈難找到最新的資訊
。後來我發現,其實,到達當地再問旅舍櫃台,通常只要花個十分鐘的時間,就會獲得最
完整的最新資訊,而不是網路上查詢幾個小時,卻只有2~3年前的資訊。
另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我漸漸發現旅行愈久,愈來愈難照著安排的行程走,因為每一次與
陌生人的交流,就會蹦出些新火花。可能原本打算去A點,結果和陌生人聊天,得知了更
吸引人的B點,計畫可能就一夕改變,既然旅行的變數這麼多,那我為何要做完整的功課
?
最後,我決定當個隨遇而安的旅人,減少做功課的時間,把時間都拿去和他人交流,或是
做其他事情。行程不再排得緊鑼密鼓,只大概了解個方向,詳情到當地再問櫃台就好。住
宿方面也變得彈性許多,通常到一個新地方我會先訂2晚的住宿,或是到當地再尋找,若
是我發現這地方值得我再多待幾天,再另外加訂幾晚的住宿,或是一天一天的加。
我的旅行方式變得很彈性,也可以說沒什麼太多行程,有時候我自己也不太清楚為什麼會
來到這地方,前往的因素可能只是路人和我說很漂亮,或是他很喜歡這裡,也可能是我看
到一張照片,就有了莫名的衝動想造訪。有時候,來到一個地方沒有什麼確切原因,就是
想看看這個地方。
旅行變得彈性之後,我變成了沒有行程表的旅人,旅程也增加了許多「意外」。像是和陌
生旅人聊一聊,覺得他要去的地方比較有趣,放棄原本的目的地,馬上結伴去了另一個目
的地;有時候和當地人聊天,莫名其妙就被邀請用餐,甚至住到人家家裡去了;原本只是
問個路,結果當地人就帶我出去玩了。我的旅行也變得更加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不會被既定行程追著跑,心情變得更加放鬆,更能夠專注於當下的人事物。
比起排得很完善的行程表,這些彈性行程下,發生了意料之外的「意外」們,反而是我旅
程中最深刻的記憶,安排不完善的不確定性,或是說適當的彈性,使我的旅程多了許多空
間,這些「意外」的調味料,有機會進入我的生命,使我的流浪之旅變得更加有趣。
不過,彈性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有時需要為此支付一些額外的費用。像是有些住宿或
門票提前預訂會有折扣,當天或是日期太接近價錢就會提高,尤其在歐洲特別的明顯。再
者,若是時間有限的話,會覺得怎麼不把時間花在刀口上?
當然,這也很看個人的旅行方式和接受程度,我相信「沒有最好最壞的旅行,只有最適合
自己的旅行方式」,同一種旅行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一樣的化學作用和反應,收穫和心
得也會不一樣。
你呢?有沒有體驗過沒有完善行程表的旅行?或是,甚至完全沒有行程表的旅行?若是有
機會,會想試看看當一位沒有行程表的旅人嗎?體驗一下隨遇而安的快樂。
後記:
必須聲明一下,我不是鼓勵大家當一位什麼都不準備,遇到問題會一直麻煩別人的旅人。
若是選擇了此種旅行方式,就要有遇到問題自己能夠解決的覺悟,因為他人沒有幫忙的義
務,若是有人願意幫忙就心懷感激,但無法期盼每次都有奇蹟發生,這是必須承擔的風險
,端看你覺得值不值得了。
#講座資訊
講座一:冷豔俄羅斯 x 熱情亞美尼亞
講座二:深入尼泊爾與聖母峰基地營的崩潰大冒險
詳細資訊與報名 → http://bit.ly/2IsTi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