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圖文
https://kukufish.pixnet.net/blog/post/324832709
和朋友聊著聊著,忍不住嘮叨了一堆對於台灣旅遊業操作國民旅遊的想法...
國民旅遊是一個很大範圍的問題,最根本是從台灣人的旅遊消費行為來探討,根據調查台灣人的國內旅遊習慣偏好短天數的行程(大多是連續假日),所以對於一個景點的期待通常只是”去過”而不是“去了”,加上媒體偏頗的報導、網紅帶風向,造就很多“消耗性”景點,就是去過一次就不會再去的地方。如果能培養一些深度旅遊的消費群,把特色旅遊做出口碑,因為特殊性可以提高產品單價,不必要求人頭數,高單價就有高利潤。就業者角度來看,一樣的路線出團一次的利潤抵過十次,何樂而不為?再者做出旅遊產品特殊性,根本不需要大力推廣(原本就不是追求人數),
你的客人口耳相傳就會幫忙招來更多客人(老鼠會的概念)。也因為行程特殊性更能留住老客,客源忠誠度高便不容易因為價格戰而流失,比起高翻桌率、不斷拉攏新客源,對一個永續經營理念的公司來說,有固定的鐵粉買單更重要("跟著董事長旅行"的馬祖藍眼淚6日,售價逼近4萬還爆滿,這就是很值得參考的旅遊產品特殊性)。因為國民旅遊都是民眾可以自行抵達的路線,要在其中找出與市面上不同的玩法,才能吸引消費者願意購買你的產品而不是自己去。
就以墾丁為例(這是我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一堆人抱怨住宿貴,寧願去沖繩也不去墾丁(這現象媒體也要負很大的責任),但若設計出一個墾丁行程,帶民眾吃恆春夜市而不是墾丁大街(順便逛古城了解恆春歷史),去體驗拔洋蔥或安排一餐洋蔥大餐或學習半天洋蔥料理課程(因為地域與氣候關係恆春盛產洋蔥),把巴厘島的金巴蘭海灘看夕陽吃海鮮那套玩法搬到墾丁海邊(海鮮從大海到餐桌直送),在海邊創造一家結合文青書店的海景咖啡館或藝術館(陳列販售在地藝術家作品),去鵝鑾鼻不只看燈塔,也把台灣極南點當作一個賣點,規劃一些台灣極南點限定商品,或者加上夜遊
與觀星行程,再穿插墾丁國家公園最高峰一日野餐健行(也是小百岳)...相信很多人墾丁去了N次,卻沒真正逛過恆春,甚至沒去過國家公園,永遠是海邊拍拍照,墾丁大街走一走,然後再抱怨住宿很昂貴打道回府。如果包套產品加入當地特色的素材,是別間旅行社找不到的獨家行程,相信就算貴一點點,消費者依然會趨之若鶩("想和別人不一樣"的虛榮心),因為那不是他從前認識的墾丁(恆春)玩法。
至於最近媒體大幅報導“報復性的國旅解封之後即將爆發”,在目前鎖國的情況下,我相信這個現象會發生,但未必會拉抬旅遊業業績失控成長。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給台灣人建立了"社交距離"的防疫觀念,就算悶太久想出去走走也不見得會報名旅行社團體行程,自行前往的意願應該會多過搭遊覽車的團體旅遊模式。再者消費者旅遊型態沒有改變,依然是假日(連假)出遊,以澎湖為例,即使端午節加開很多船班和飛機,但島上能容納的住宿有限,除非爆炸性的旅客都在海邊紮營過夜(現實也不允許),否則外島同時間內也無法消化那麼多遊客,因此我不認為“報復性的國旅爆發
”會給旅遊業者帶來多大的利潤,頂多就是回到疫情之前的樣子。
這次疫情確實淘汰很多原本就苟延殘喘的旅行社,但根本的消費者旅遊習慣會因此改變嗎?答案有待商確。
這是我以自己背包客的角度和短暫待在旅行社基層的想法,也許很狹隘,也許與業界主事者角度也不同,但很多都是我對台灣旅遊的期待。雖然我很愛出國背包旅行,但我更很愛台灣,目前市面上的離島產品在我看來都千篇一律,不如自己去亂闖閒晃那樣有趣(好歹我也去過澎湖、綠島、小琉球、蘭嶼、馬祖)!
新冠肺炎對於台灣國內旅遊的衝擊,帶來“高山市場化”的可怕效應,這是寶島的美麗與哀愁,郊區熱鬧化不知道該開心還是可悲?台灣明明這麼美,非要遇到鎖國才會讓大部分的人願意留在台灣欣賞這顆番薯。假日山上人滿為患,其中大部分都是原本不屑玩台灣的人啊!
如果說”業者應該趁著這種時機進化”,我認為台灣操作旅遊的進化程度有限,畢竟最終目的都是”賺錢”,而非推動民眾“認識台灣”,對吧?!
你知道鹿港沒有鹿嗎?
你知道墾丁不只有大街嗎?
你知道阿里山不是一座山嗎?
你知道奮起湖其實沒有湖嗎?
你知道外埔有一條路叫做"大馬路"嗎?
你知道龜山島海底有一種能在火山噴泉裡生存的怪方蟹嗎?
你可能去過瑞士馬特洪峰卻沒去過合歡山!
你可能去日本無數次,卻不知道日清泡麵創始者來自嘉義樸仔腳(今朴子)!
你可能喝遍世界好酒,卻沒聽過南投酒廠OMAR威士忌拿到2020世界大獎!
原來台灣這麼可愛,但是你對台灣認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