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戰車神廟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010127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清早我們一路向北,深入古老年間的「帕拉瓦王朝」(Pallava dynasty),它興起
於西元三世紀,與當時主宰印度西部的「遮婁其」(Chalukya dynasty)相互爭鬥,在被
「朱羅王朝」取代前,是繁盛了六百年的強權。
照道理,應該去看看它的首都「坎契普蘭」(Kanchipuram),畢竟它列名印度七聖
城,也有諸多遺留下的廟宇,壯偉中帶著殘傷。但旅程既已納入「坦傑武爾」的「布哈迪
斯瓦拉神廟」,便很容易在衡量中被捨棄,反倒身為主港的「馬哈巴利普蘭」(
Mahabalipuram)以幾處更具特色的遺跡,成了遊覽焦點。它字面有著強大力量之意,另
個稱呼「Mamallapuram」也意指「偉大的摔角手」,緣由自「Narasimhavarman」王的不
敗戰績,他一吐前代長年被「遮婁其」侵略的怨氣,帶兵反攻,將對方首都踏平。
帶著對這樣歷史的勾描揣想,我在拉車途中愣愣朝窗外望,漸漸地雜擠屋房消失,出
現了水色,不知是湖是河還是大海。此刻天空清朗,水天之際卻被雲靄暈染,抹糊了界線
,而水面無波無物,令整個視野像個浮空幻境,讓人想縱身躍入,飛騰遨遊。望著窗外的
幻景,不知不覺便也渡過了無趣的拉車環節,一恍神就聽領隊喊下車了。不禁疑惑今天午
餐怎麼這麼早,畢竟走進的像是有附加餐廳的旅館,結果只是為了讓我們有舒淨的地方排
除身體多餘水分。旅館佈置雅致,擺了不少雕塑及奇妙彩繪,閒晃之時,視線還被內院游
泳池挑引著,向際處遠望,想牆對側的空闊是否也是類似的海天一色。
上了車,駛向此地的古遺跡群,先抵達的是「五戰車神廟」(Pancha Rathas),遠
遠便能看到數座大型圓潤石雕,像玩具一般被擺列在岩地上。雖然根據考據,這些石殿仿
擬的應是神明在宇宙遨遊的飛行戰車,且由於主導的國王「Narasimhavarman」活不夠長
,石殿其實未完工也未正式用來祭祀,印度人還是偏愛將其與史詩「摩訶婆羅多」結合一
起,把五座戰車對應至故事裡的「般度五子」(Pancha Pandavas),以及他們的妻子「
黑公主」(Draupadi)。
隨當地導遊走至最裡處,尾端那座因為最高,便被賦予了長子「堅戰」(Dharmaraja
)的名號,其屋頂是個方錐,圓潤的冠體列併著、堆疊著,然後以一個更大的圓冠作收,
很讓人聯想到前天才造訪的「布哈迪斯瓦拉神廟」,彷若其主塔的微縮。但以年代而觀,
自然是先有這兒的初步實驗,才漸漸隨時間而壯闊。畢竟在「帕拉瓦王朝」之前,於岩洞
開鑿神廟、雕刻壁繪仍是主流,這幾座由單一石塊切削、打磨的小神殿就像是先驅,不同
的樣式從岩地探出幼苗,往遠方開枝散葉,才有後來疊石神廟的百花齊放。
仔細看了一下,台緣的散列物事其實是一隻隻小馱獸,簷上那些馬蹄形飾綴裡則大多
藏著人臉,可惜五官皆已模糊。幸好負著支柱的石獅、四角的幾尊神像都還清晰可辨,有
的是濕婆和毗濕奴的同體形象、有的是他與「帕爾瓦蒂」的合融。根據資料,屋頂冠列之
後的迴廊牆壁也刻了更多濕婆的化身,最高處尚有整個家庭的組合,但以我們這樣的仰望
視角,自然只能以想像去補完了。
隔鄰的建物連結的是次子「怖軍」(Bhima),乍看彷彿方才那座為主塔,它為前廳
,以其長闊的空間給信徒聚集、祭祀。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是為了容納「Anantashayana 」
,亦即浮游於宇宙、倚睡在大蛇「舍沙」身上的毗濕奴。殿頂是在南印度行來常見的元素
,呈長拱狀,除了在拱面挑出幾許馬蹄形龕室,大部分的裝飾都集中在兩端,並將聖堂的
帽冠意象式地埋刻於此。我在幾個方向望了望,似乎因未完成而沒挖出實際的廳堂,只停
滯於外圍長廊,廊前列柱都刻出了駐守神獸,儘管千年過去,仍留存著形貌,執拗堅持被
賦予的任務。
與三子「阿周那」(Arjuna)對應的是第三座,輪廓與大哥近似,儘管屋頂的堆疊少
了一層,牆面上的雕刻卻緊湊得多。而史詩中也是三子的戲份相對較重,雖因大哥賭輸掉
王國,全家被放逐,卻因此遊歷天界,獲得諸多法寶,火神送給他梵天打造的神弓,濕婆
又贈與名為「獸主」,能誅殺世間生靈的寶具。結識毗濕奴的分身「黑天」後,更補上了
超強軍師,戰場上攻無不克。我進前仔細觀看,狹密的飾柱間都填滿了容姿依舊清晰的人
物,或單或雙、有的還騎著象,由於鄰近處另有狀似神牛「南迪」的塑像,就有學者駁了
前述想法,覺得此棟本是想祭奉濕婆。
若循著類似道理,尾端那棟或許便是獻給「帕爾瓦蒂」的憤怒相「杜爾加」(Durga
),因為岩地上有尊獅子座騎,壁面的神像也多是女性。由門口窺進,已經完工的祭壇主
像據說也攜著「杜爾加」的相關元素,只是左下握髮自刎的信徒很令人多加聯想,印度至
今仍有原始村落以殺人來獻祭女神,信仰雖能給人力量,還是別太狂熱啊。
即便考據派舉證歷歷,多數民眾還是喜歡將其與「摩訶婆羅多」相連一起,把這棟當
成「黑公主」的象徵。「黑公主」原本是「阿周那」在比武招親時所娶回,可是就因為他
回家報喜時搞神祕,被媽媽隨口一句「得來的好東西要記得跟兄弟分享」,「黑公主」便
成為五兄弟共同的妻子,我幾乎能看到她額頭的三條黑線。這樣的一妻多夫在故事裡並非
首例,由於「般度」被詛咒只要一行房便會死,兩位妻子便對不同神祇使用了求子咒,導
致五兄弟的爸爸分別為正法之神、風神、因陀羅、雙馬神,從某個角度而言,也算是多元
成家了。
所以早年的印度人思想其實很開放啊,怎麼現在會變得如此階級分明、男女不平等、
無數傳統教條加身?還是他們本就是個心裡藏著各種拉鋸的民族,就像在故事裡,「黑公
主」都被同時許給五兄弟了,接續並沒走向某些人隨之聯想的歡逸情節,而是一個拉回,
說夫妻相處都是一對一,其他兄弟必須迴避。且「黑公主」的際遇也被塑造得相當坎坷,
不是被敵人脫衣汙辱就是隨夫君們流浪,或許就是這樣,這棟建築才會與她串連一起,畢
竟幾處邊邊角角雖綴著流曲的淺浮雕,牆體之上僅是個微蓬大圓頂,乍看像棟簡樸刻苦的
茅屋。
建築只有五座,多了「黑公主」看似難以分配,但故事裡最年幼的兩兄弟「無種、偕
天」(Nakula and Sahadeva)是雙生子,便也順理成章共享共居。它不跟其他同處一列
,而是分支在旁,形構有點像第二座的變體,覆著拱狀頂蓋,儘管屋閣不大、頂蓋也不長
,多了探伸的小門廊,就多了些輪廓折曲,透著屬於幼子的好動無定。尾處則呈很少見的
弧圓形貌,加點想像便是台蒸氣龐克風格的戰車,當蓄能完畢,就能從馬蹄穴口發出光束
砲。另個值得穿鑿附會的是立於它與第三座之間的石象,若要以座騎來作歸屬,這棟就可
能是要獻給原本位階比三主神還要高的天界主宰「因陀羅」了。它圓圓胖胖的,輕易成為
觀光客的相機焦點,要跟其合影,還得等上好一陣。
集合時,我發現大夥圍聚於樹蔭,像有什麼有趣之事正在發生,原來那兒有群印度女
大學生,制服是帶著湛藍花紋的淡青沙麗,以暗金裙緣披巾作飾,清朗色調讓她們綻著光
芒,同時切合著學生身分不會過於艷麗。於是陸續便有團員想跟她們拍照,連我也被起鬨
推了進去,頓時很像群妃簇擁。儘管我已年屆大叔,在阿伯阿公群中仍算塊鮮肉,可以感
覺跟我拍照時,女生們會在嬌羞中帶著竊笑,還有幾位偷偷湊了進來。但當主角換成團裡
那些臉已垮、身材早失控的,便可看到她們笑容由黯淡演變成不耐煩,三三兩兩默默飄離
,果然這世界還是很現實啊,不論人種或國度。
臨走前,我又朝這已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群多瞄了幾眼,遠遠地,就彷彿真有
五輛戰車載著般度五子奔馳衝鋒,而下一瞬便將有寶具華光綻射、吞噬萬兵。不過當念頭
一個轉換,那幅戰聲激昂的場面又靜寂下來,只有工匠們的叮咚敲打,各種折曲線條在他
們腦中不斷解構又堆砌,凝為極具氣勢的壯闊身形,然後他們盯望、沉思、重新設計,終
成就了後世建築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