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南印度遊記【二三】象島、坎赫里石窟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1-09-15 11:38:06
~※ 象島、坎赫里石窟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026577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來「孟買」的重頭戲,是位於海灣裡的「象島」,由於遊客眾多,船程耗時,領隊特
別叮囑要早起且集合不能遲到,怎樣都得趕上首發的船班。於是用完早餐離開旅館,街頭
仍是一片寂靜,太陽也才剛升起,在天海際線柔和湛著光芒。橙紅霞色映烙至輕盪微浪,
早起的船家叢聚簇點,大夥都不禁放慢原本急促的腳步,以鏡頭捕捉。
比船家更為勤奮的是海鷗,牠們盤旋、飛降,將緩流的時光添了生氣與活力。但也是
有幾隻轉了幾圈就在岸邊停歇犯著懶,令沒捕捉到畫面的大姐出言抱怨,於是便見某團員
往堤外倒了水,登時驚起一陣羽聲狂亂。眾人就這樣在笑望中往前推移,堤岸末處的景觀
也慢慢起了變化,先是一座高偉門樓屹於港口,然後一棟戴著赭紅帽冠,串著密集拱窗的
建物出現在路旁。
原先我只當它是家豪華旅館,不自覺拍下它的拼疊石色、浮凸陽台、弧圓翼塔,後來
才知是大名鼎鼎的「泰姬瑪哈飯店」,這座有百年歷史、宮殿華妝的五星級旅館曾住過不
少各國權貴與知名藝人,有些高價奢華團會標榜入住於此。然樹大招風,它亦因著這樣的
名氣,在十多年前被巴基斯坦恐怖份子鎖定,一場連同於「賈特拉帕蒂.希瓦吉車站」的
大屠殺,造成近五百人的死傷,我也曾看過翻拍的電影,相當怵目驚心。
而遠遠就望見的方樓是「印度門」,往「象島」的船家便在門外港口,剛好能順路走
走看看。從資料得知,似乎是英皇「喬治五世」造訪時,港口只用簡約背板相迎,便有奉
承的官員以紀念之名,提出砌建計畫。它一如「孟買」城內的老建物,顯著混血風格,由
於此地不少人來自北邊深受伊斯蘭影響的「古吉拉特邦」,所以除了雙塔發想於英式哥德
,其餘倒滿「蒙兀爾」,拉尖的門拱、花綻般的網窗、短簷下的流弧撐架,對去過北印度
的我都挺熟悉。
廣場位處門西,背光不適宜拍照,門東又臨海,僅有狹道可以仰望,因此簡單拍完,
我便隨大夥上船,望著遠方,期待將要去的「象島」。根據考據,這座島在西元前,就有
佛教徒過去居住了,於島東留下兩座目前只剩土堆的半球狀佛塔「窣堵坡」(Stupa)。
島西的印度教石窟開鑿較晚,但由於沒留下明確線索,導致確切年代眾說紛紜,只能概括
推論是在五到八世紀間,由記載較少的「Kalachuri」或是後來壯大的「遮婁其王朝」所
建。之所以會變成大夥口中的「象島」,是因為殖民時代葡萄牙人登島發現一塊形似大象
的岩雕,留下了這樣的稱呼。
最大的石窟主牆很特別,雕的是被稱為「Sadashiva」的巨型胸像,以三頭形貌融合
了毗濕奴、梵天與濕婆的神性,正面詳和,有著護佑之義,右側手捻蓮花代表生命的創造
,左側蓄鬍怒眼,是創生前的毀滅。不僅每個面相的神情都相當傳神,帽冠綴飾也細膩。
此外,窟裡的其他刻繪也如曼荼羅般,將濕婆的故事四方展列。若順時針環走,能看到他
以自身接引恆河流墜、與帕爾瓦蒂的婚禮,也能見其以兇惡相揮斬,持杯承接惡魔血。於
北門兩側用破壞之舞和瑜珈姿態展現動與靜,在東門則鎮守著企圖抬起「凱拉薩山」的魔
王,跟妻子歡談擲骰。最後回歸至「Sadashiva」旁,以半男半女的形象,闡述陰陽兩元
素的調和。
若對建築考古有興趣,也能由廳裡佈局窺出奧妙,畢竟北門入口正對「Sadashiva」
,看似整殿的中軸,殿西卻又設了聖堂,有諸多門神環列守護「林伽」,仿似東門才是參
拜正道。只是不曉得人是否天生就具有破壞與貪婪的劣根性,明明每幅作品都刻鑿得細膩
繁複,取得「象島」的這群葡萄牙人卻拿它們當槍靶練習,導致已被「蒙兀爾」重傷的雕
刻更加崩毀。石象也很可憐,被整座搬走,幸好牠有印度神加持,由船墜海,後來被英國
人撈起安置到「孟買」的一處花園,不然不曉得要流落何方。
遙想等待之際,由於曾幫某大姐在難走路上提她重重的相機配件箱,她便湊來說要用
高檔相機跟得過獎的技術作回報,接續就以「印度門」和「泰姬瑪哈飯店」當背景,幫我
拍了幾張。「把你拍得很棒吧。」儘管她遞來螢幕得意地說,照片看來也克服了逆光,色
彩卻有些過艷,但若開口說想略加調整,應該會被怒眼怨恨,只能笑笑表達感謝。而當可
以拍的角度都輪過一回,我人也坐到從期待變放空,船卻一直沒開,不是從出門就催著我
們嗎,難道提早過頭?然看著周遭遊客都面露狐疑,東張西望,事情又不似這樣。
導遊是仍四處遊晃,像這種等待是種日常,但他本來就漫不經心,說不得準,領隊倒
有些面色緊張,跟旁人竊竊私語,令我開始心憂。果然沒多久他過來跟大家講,由於印度
總理要去鄰近海軍基地看研發好的潛艦,為了維安,一切船班禁航。這很晴天霹靂,禁航
?這個禁會是多久?我的心憂立刻升級為焦急,畢竟下午我們還有飛機要搭,船若很晚才
開,等於在「象島」的時間會被極度壓縮,變成是純打卡了啊。
怎料當時間分分秒秒過去,我這打算以急行軍外加光速拍照的應對想法也被捏熄,因
為領隊又說總理連港口都還沒到,未知的等待再加上來回船程,已經是不可能了,於是極
度沮喪的我跟著大夥下了船,默默走回街區,沿途還被大隊警力東擋西指的,彷彿我們是
以觀光客包裝的恐怖份子。走了一陣,忽見警察們齊同繃緊了神經,沒多久也真有車隊飛
速駛過,看樣子裏頭就是那位害我跟「象島」錯身的可惡傢伙,很想衝出去咒罵,但應該
跑沒幾步話還沒說就被射成蜂窩吧......
上了車,車裡是濃重的低氣壓,幸好我們領隊夠積極,不知是從哪打聽的,說市區另
有個老石窟,也滿值得一看,車子便這麼由建築雜擠的街區駛入綴著綠意的山丘裡。我瞄
了路旁的標牌,是「桑賈伊.甘地國家公園」(Sanjay Gandhi National Park),在這
人口爆炸的城市竟然存著廣袤山林沒被蠶食成居地,實在神奇。儘管如此,折曲階道旁仍
有幾棟民居,幾個長相都算清秀的小孩在門外玩著,最小的嬰兒咿咿啊啊於平台邊爬滾,
很令人擔心下一秒會不會就摔了下去。
如此循路折轉,便看見我們來公園的目標「坎赫里石窟」(Kanheri Caves),墨黑
岩山下現出幾個開鑿過的立面,應和著「Kanheri」的字義。它同樣沒留下明確的年代紀
錄,僅能推估是十世紀前的僧侶修行地,有著由「小乘佛教」轉至「大乘佛教」的雕刻演
變。「一號窟」為雙層結構,但除了渾圓厚重的門柱,其餘門窗都只有簡單切鑿,裏頭空
空如也,不曉得是發生了什麼被迫中止。
「二號窟」則像是由天然的橫向裂隙進一步挖深,左半空廣處為起居間,右邊隔出三
個小祭奉廳,各砌了一座「窣堵坡」。最右的已有基本形構,以方形的「Harmika」連結
穴頂與主體半球,中間的比較慘,被破壞得只剩地面上一小截。而左邊的「窣堵坡」儘管
未完工,周邊牆上卻有大小佛像列陣,為當年流行留下寶貴的紀錄。
緊鄰的「三號窟」是此地精華,先有一道矮牆密刻著圓形圖騰、馱獸與撐抬小人,門
廊的支柱雖未作雕工,廊內已上了豐富裝飾,兩側為巨大的佛像,壁面則以交錯男女呈現
那時代的獨特衣著,不論是頭頂纏巾的花紋、懸垂的耳飾、厚重的腳環,都給了考古學家
重要的資訊。
往內走,是個末端呈凹弧的深長空間,於廳底奉著半球型的「窣堵坡」,這種特色結
構被稱為「支提窟」(Chaitya),是佛教徒們舉行儀式的處所。兩側列柱後有環行念禱
的廊道,天花板殘著肋拱的條狀痕跡。細膩刻雕的柱頭似是後來年代的加工,浮透著姿態
各異的昂立大象與攀擁小人。
隔壁的「四號窟」相形之下相當迷你,沒有容信徒聚集的空間,只為了當中的「窣堵
坡」而存在。這個半球佛塔也是一路走來最完整的,不僅存在支頂的「Harmika」,柱座
環帶下還刻了一尊佛像。
領隊帶過這幾窟,大概覺得功德已圓滿,就將剩餘區域放我們自行去逛。而還未見景
致,便先看到一艷妝美女於邊階立著,她膚色略白,分不清是當地或是哪國藝人來拍宣傳
照,燦金額飾耳墜襯著桃紅紗麗顯得貴氣,我按下快門時,她還瞥了過來,給了淺淺一笑

帶著她的笑意行往後頭更密集的石窟區,折轉處的崖邊為很多文章會特別介紹的「十
一號窟」。它是間「毗訶羅」(Vihara),也就是僧侶起居的精舍,橫長空廣的廳內有兩
道低矮石凳,不曉得當年是否大夥便是如此大眼瞪小眼地生活一起,還是曾有著木製隔間
。朝裡走,除了正中的佛陀龕座,左右環廊另有往內挖出幾間小室,門外透進的微弱陽光
映著牆上佛雕,每幅兩側都有菩薩模樣的人物跟天女,可惜殘凋得嚴重。
走回至主步道,乾涸河谷將石窟群兩岸切分,由於是臨時性的拜訪,沒做過功課,只
能憑藉興致跟運氣挑著逛,河對岸的窟數看來較少,就先過去瞧瞧。但可能真的不是主要
開鑿區,這側不僅穴裡雕刻少,坍毀也相對嚴重,望著原先路線一個個的方整切口,不少
人往內鑽去,就放棄自我探險,回歸跟大部隊同行。
秉持著寧可錯殺不能縱放的精神,只要是視野所及的門洞,我都好奇繞了過去。有些
裏頭是真藏了人物刻鑿,也有的耗了時間步伐,卻是一場空。不過當忙了一陣,在步道望
著崎嶇山岩於彎折間自帶的美感,頓覺這很像人生的寫照,各路終點有得亦會有失,沿途
景色反倒更具意境,何況根據資料,丘區窟數超過一百,要在短時間一一尋遍根本是個不
可能任務。
放寬了心情,見集合時間已慢慢逼近,便轉向回頭,爬上通往丘頂的岔路。石階能通
抵的不僅是近處的丘頂,它繼續往林樹荒岩分生,感覺還有更多的秘窟隱於其間。這種未
知是又引來了好奇,但也因為未知,能在轉瞬間斬斷放下,而那些已知就不同了,很容易
便成為遺憾,堆聚在心難以排解。當回望河谷,看向往天際堆疊的遠山,又不由自主想到
早上與我錯身的「象島」。行程的最後兩天會去「阿姜塔」與「艾羅拉」,是佔地更為廣
闊也更精采的石窟群,我的運勢會繼續往低處墜去,將一切逼成一種心性的修練嗎?我不
禁開始擔憂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