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以色列約旦遊記【二】凱薩利亞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2-04-05 15:31:24
~※ 凱薩利亞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24472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儘管「雅法」歷史悠久,今日較令我期待的,是在「台拉維夫」北邊的「凱薩利亞」
,畢竟它所留存的不是聖經章節裡虛緲的文字,而是實實在在有舊時遺跡可供懷想。根據
資料,西元前三百年時就有國王「Straton」於此砌了塔形建物,到了耶穌那時代,又有
「希律王」(Herod the Great)將其大為拓展。「希律王」的父親曾救過「凱薩」,他
也因此飛黃騰達,被指派統治整個以色列舊境,熱衷建築的他不僅擴建了「耶路薩冷」的
第二聖殿、這次旅途會去的「馬薩大」王宮、也在這臨海之域大興土木,「Caesarea」此
名便是他取的,「獻給凱薩大帝的城市」,巴結之意溢於言表。
下了車,我們先被帶入視聽中心看一段簡介影片,語言隔閡,自然無法全數吸收,倒
是幾幅話當年的想像圖切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似乎隨著年代,港岸的建物景觀也不斷
更迭,感覺跟「雅法」同命,是個多事之城,擺脫不了戰火。
看完後,我們隨人潮行入保護區,與從遠處就能望見的「階梯劇場」對眼。這種圓弧
拉展的露天階式座位雖源自古希臘,由於勢力遠播的羅馬在許多大城都砌了類似建物,總
會不自覺把它當成羅馬帝國的標誌之一。印象裡,我與它的初見面是在土耳其的「艾菲索
斯」,那攀滿整山坡的巨大展幅、由規則排列崩散後的殘傷,都給當時的我很大震撼。而
眼前這座相較之下是小了點,也因偶爾仍有藝文活動,燈架、柵欄、經過修整的石階,讓
它少了些歷史感,望著望著,還是能激起對過往的揣想,就算座位區聚焦的圓心廣場目前
僅是空蕩,經過腦中畫筆的揮掃,周邊刻紋捲繞的散岩堆聚著,化為本應立在那的舞台樓
閣,疊砌柱拱上,有各樣裝飾隨音樂劇目添綴。
快門按動間,隊伍循步道往岸邊走去,來到稍早影片提及的「希律王」宮殿。是因為
多了風浪的破壞嗎?還是戰事中刻意的摧滅?所謂的宮殿目前只剩幾根立柱,讓完整存在
的劇場彷彿是個奇蹟。它分為高低兩區,低的部分在圍籬之外,據說浪花拍擊的礁岩中曾
有王家專屬的泳池,池中還塑有巨型人像,有種海岸溫泉的意味。不過在那個年代應該沒
這麼刺激吧,很有可能地層與水位間仍有相當落差,而浴場旁柱廊環列,望出的是另種風
情的海景。
至於高的區域,從說明板上的圖示,在羅馬時代後期的確經過另一番的改建,附加了
水井、政府單位、更大的澡堂、似乎還有間教堂,可是這些設施除了井口,目前也沒什麼
顯明的痕跡了,最有價值的應是在此挖掘出的「彼拉多之石」。「希律王」死後,猶太地
區陸續換了幾任總督,「彼拉多」便是其中一位,也就是他判了耶穌死刑。雖然石板真品
已送去博物館保存,殿中仍留下了仿品,上頭片段的字刻,記載曾有這麼一位總督,也間
接證明耶穌某些事件的真實性。
沿海岸線往前走,接續是片看似平凡的大範圍空廣沙灘,但由旁側的階梯狀看台可以
知曉,這地方肯定有特殊用途,說明板貼心附上了鳥瞰圖繪,將其縱長的橢圓形貌勾勒出
來。最早它只是個就職廣場,在奉承的「希律王」手中脫胎換骨,成了阿波羅節「Actia
」的活動場地,就彷若奧運一般,它四年一次,運動競技、格鬥、狩獵,還有切合這環境
的賽馬戰車競速。這種競賽在某些電影裡曾有復現,可以很君子單純較量速度,也可以摻
入生死賭注,在一圈又一圈的奔馳中,衝撞、揮擊、看誰能活到最後。
這樣的場地在羅馬已是乏人在意的荒土了,於我曾去過的「伊斯坦堡」也僅存中軸的
三根特出立柱,沒想到在「凱薩利亞」輪廓仍挺完整,階座間顯著講台跟祭壇的痕跡,中
軸末端幾許柱礎框圍,雖然不懂為何賽道中段被砌了牆,還是能自我加入群眾吶喊、碰撞
擊聲,想像曾帶著血濺的競賽激烈。
賽場再過去,是許多交錯的殘牆,依照解說圖,應該是舊時的商街跟行政區,可是當
我還在賽場懷想、望了幾眼浪花撲擊,照還沒拍幾張,領隊已帶著隊伍飛快前飄,耳機傳
來的解說變為斷碎,偶爾雜著要我們快跟上的聲音,搭配她轉身揮手的身影,而當我們快
步跑去時,隊伍又往前推移了。咦,沒有要在這邊細看嗎?我望著此區複雜的牆構、朝裡
處鑽繞探索的外國遊客,心裡疑惑,難道在「雅法」多花了一杯咖啡的時間,為了趕上表
定午餐,就有區塊必須被獻祭......
嘀咕中,我趕緊湊去廢墟的邊緣,大概怕真有無腦遊客當方才之境為普通沙灘放空走
過,這兒放了以鐵條彎折出輪廓的雙馬賽車作提點,而沒有導遊在旁講解,也很難明瞭鄰
近區域的各自用途,我僅能盯著其間弧拱胡亂瞎猜、欣賞頹牆自帶的滄桑。記得有文章提
及上層設了居民的澡堂,但從我這角度距離根本無從見識,幸好近處還有間被特別標註的
「拜占庭總督浴場」,圓形的中央水池、有點假的大理石補丁與立柱,加減能讓我發揮想
像力。據說當「耶路薩冷」被羅馬摧毀後,此城成為整個猶太行省的行政中樞,而當時代
進入「拜占庭帝國」,它也繼續昌盛著,研究基督教的學者、想去「耶路薩冷」朝聖哀悼
的信徒,都在此聚集或者中歇,直至穆斯林的鐵騎將這片榮景踏為沉寂。
商業行政區的破壞似乎後來的十字軍反攻也推了一把,樓閣高牆的聚合體在這邊一刀
切劃,把剛走過的灘岸全棄捨,將北邊的港區改造成防禦城壘。但怎樣固若金湯的要塞,
經歷數百年也無完整輪廓了,往前走,先望見的只是一彎頗具風情的海岬,殘餘的防波堤
此時就像自然的礁岩,有形似瞭望堡壘的建物棲伏其上。不想跟大夥在港灣餐廳呆等上菜
,我把背包朝椅上一扔,便又溜出來拍照。
無法得知有何典故,防波堤外側立了一尊無臉的男人塑像,手拿疑似船槳的物事,他
裸裎的身軀肌肉賁結,連下方性徵都作得顯明,頂部亮燦燦地,八成是被無數觀光客順手
摸了一把。由這邊繞去堤防內側,可以見到灣裡散著幾塊建物殘石,讀了說明板,也的確
是,「希律王」曾在此以特殊工法強自造堤,卻抵抗不了自然摧殘,導致原本幾乎包繞的
結構陸續崩頹。儘管在十字軍與伊斯蘭角力的年代,為了由歐洲運兵補給,港口又以廢墟
殘石重新修築,仍舊躲不過戰火的再次重擊。因此現在映於視野裡的,只是一彎將海水抱
擁的亂岩。幾間聚於港岸的餐廳與紀念品店,也不知是真由古樓翻新,還是依循周邊風格
的仿建。
試著翻閱店裡書籍,還真有「希律王」時期的復原想像,港口拱廊牆籬方正包圍,有
燈塔於隙口高踞,巨偉的神殿是上岸後的第一印象,殿後街區繁密,而當行過長闊的賽馬
場,便為擁有無敵海景的王宮。忍住想買書的慾望,我瞥著周遭的明信片與手工藝品,大
多都相當精緻,滿牆的畫也將商店化作藝廊,有偏意象式的色塊塗抹,亦有挺奇幻的歪斜
世界,然怕被列為失蹤人口的我,大致瀏覽後還是趕緊跑回餐廳,剛好餐點也皆上了桌。
幾道簡單的沙拉、義大利麵、烤餅,主菜是不愛的烤肉串,胡亂夾著往嘴裡塞了塞,反倒
是桌下晃來耍玩的小貓成了意外亮點。
大隊於餐後繼續往港內晃,根據復原圖,近處本該另有給小船停泊的內港,但隨著時
光,已像大型污水池,周邊因著考古復原工事,顯得相當破敗。中央主階通抵的神廟高台
空空如也,只剩台底的倉庫還留有幾道彎拱,它被翻新鑲入玻璃,不知將被改建為什麼。
順著工事外圍朝裡望,期待再瞄見什麼建築遺跡,不論是神殿、教堂、清真寺的殘餘都好
。可是十字軍跟回教徒都以宗教狂熱知名,誰取得了主宰權,又怎會讓對方的標誌留下痕
跡呢?仍能辨出形樣的只有某道路交會口的小方池,半頹牆面顯著三道飾拱,拱前無頭披
巾雕像孤立,表示此處曾是「希律王」時代的「Nymphaeum」,一種兼具裝飾性的飲用池
,或許周邊曾有各樣雕琢,搭配著池階溢流水光。
再往東為看板宣傳的「十字軍市場挖掘計畫」,目標是當年的居民生活區,只是放眼
皆為凌亂牆構、傾倒石柱,也無法推想考古學家會如何著手,又要如何挑選復原,再次賦
予生命。於是望著望著,便這麼走到了出口,也就是十字軍時期的城牆大門。這是第六次
東征時由法王「路易九世」所建,門口堡壘裡留存符合那時期的哥德式肋拱,粗糙的疊石
、崩塌的塔樓、沒入護城河的斜角護牆,除了時光,也能感覺戰事帶給它的殘傷。根據說
明板,在那之後此城又迎來同為穆斯林的「馬穆魯克」(Mameluke)入侵,終究欲振乏力
,於「鄂圖曼帝國」治下,被徹底棄置的它成了「波士尼亞」難民的收容地,直到近代才
在學者的努力下,慢慢有了復甦的能量。
「凱薩利亞」的遺址觀覽在此可算是告了個段落,不過身為交通便利的旅遊團,還能
將車開向稍北的海岸,去看看另個「希律王」手筆。那是由更北的「迦密山」接引過來的
水道橋,用來解決「凱薩利亞」的飲水問題,只惜戰事頻繁,臨城部分理所當然早被破壞
了。
車子在馬路邊停下,讓我們踩著沙子朝灘岸前行,殘留的橋段不像早年在「伊斯坦堡
」所見,以多層構體高聳橫跨市區,它僅有單層,頂部水道被雜草攀附,顯著歷史殘凋,
一彎一彎的橋拱倒挺完整,像畫框似,勾勒著灘外一幅幅以浪花點綴的海景。從橋拱穿至
對側,我往兩端瞥探,朝北部分半埋於沙丘,看不出會延伸多遠,南端就真的在此地畫下
休止,綻露水道的內部結構。儘管令人感慨,缺損的長橋帶著彎拱,有著人工打造不出的
美感,讓我不住以快門留下它在此瞬的姿態。
再順著橋身的指向往更南處望,灘岸只有根高大煙囪醒目著,其餘皆是灰影覆落的樹
叢和亂石,感覺水道牆應該相當落寞,被如此與古城、港口切分,連輪廓都無法得見。但
無常是種定則,或許再過百年,這份孤單也將迎著海風,崩散、飛揚,跟黃沙合融,而那
些它曾見證過的榮光與戰火,就真的只是史籍上的文字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