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以色列約旦遊記【十二】最後晚餐、大衛墓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2-04-19 12:10:01
~※ 最後的晚餐、大衛墓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40439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耶穌在聖經的記述大致分佈在兩個區域,一個是我們已經去過的「加利利海」周邊,
另個就是名聞遐邇的聖城「耶路薩冷」。或許是知曉他在人世的終局,耶穌應和著關於彌
賽亞的預言,在「逾越節」的前幾日,騎驢下「橄欖山」,由東方的「金門」進了「耶路
薩冷」,開始書寫關於自己的最後篇章。
「逾越節」為猶太人三大節日之一,紀念上帝越過了猶太血統,以屠滅埃及所有頭胎
生命展現神能,進而讓摩西引領他們獲得新生。那時代的人都會盡量在過節時去一趟「耶
路薩冷」,拜訪聖殿。耶穌於那幾天的篇章龐雜,就算挑著重點去相關地點感受,也非一
兩天能完成的任務。領隊應該也有自覺,早早就招了大家出發,目標是位於城南的「錫安
山」(Mount Zion)。
從山路盤轉而上,谷地對處房宅密密麻麻,依照方位,很可能那塊丘區便是過往的「
大衛城」,步道在其間隱微蜿蜒著,讓我不禁假想,若於實地行走,會遇見怎樣的挖顯遺
跡。
下了車,跟昨日相同的以色列導遊指著眼前城門,說是「耶路薩冷」八城門中的「錫
安門」,聽著他將其餘門也提了一輪,想起有些背包客會很認真繞城巡禮,當作蒐集,但
我既在旅遊團也只能隨緣了。至於這「錫安門」,是十六世紀由「鄂圖曼帝國」的「蘇萊
曼大帝」所建,名稱顯然來由自地緣,原先的模樣應該有些綴邊與周邊妝點,現在密密麻
麻的彈孔卻成為它給人的初印象。據導遊所說,「第一次中東戰爭」為了爭奪牆後的猶太
區,這兒發生激烈的戰鬥,後來的「六日戰爭」也將它添了更多斑痕,而未來..沒人知道
目前的和平是否只為短暫的休止。
聽完講解,天真的我以為終於能從此門踏入傳說中的聖城,哪知卻是被領著往反方向
走,想了想,也沒錯,「錫安山」嘛,怎麼會在城內呢。從車路轉進了巷弄,兩旁高牆聳
立,將視野擠壓得彷若一線天,在際處現出的是個錐狀的碩大教堂頂冠。「最後的晚餐」
是在裡頭嗎?直覺冒出這樣的想法,先前讀過的文章又隨即將其否定,儘管知道應該不是
,行走中它的形樣卻一直勾住我的目光,四根貼擁的伴塔、往外探伸的弧狀尾翼、將巷路
切分的銳角護牆,它不僅持著堡壘的穩重,也以拱窗切雕出優雅風韻,當纖麗鐘塔隨我的
步伐轉了出來,更將我的好奇拉到高點,事後忍不住查了一下,原來是間「聖母安息教堂
」(Abbey of Dormition)。
由於信徒們認定聖母瑪麗亞在此長眠而後昇天,便砌起教堂作紀念,最早的一座是「
君士坦丁大帝」所建的「聖錫安教堂」(the Church of Hagia Sion),據說規模宏大,
但這兒幾經搶奪,就算十字軍也蓋了一棟,都相繼覆滅於歷史,目前可見的是十九世紀由
德國皇帝購地後的再砌。儘管此代外觀偏向「新羅曼式」,有著對羅馬時代的嚮往,內部
裝飾應有刻意保留拜占庭的風格,地面是十二星座圖樣的馬賽克地磚,由不同國家贊助的
壁龕也以聖母子為主題,燦亮拼貼著。若往地下走,尚有個紀念性質的墓穴,棺蓋雕塑了
聖母的安詳面容。
根據資料,最早這兒是有著聖母墓塚,只是後來挪至「橄欖山」的「Tome of the
Virgin Mary」,一處挺幽暗的地下教堂。墓塚裡真的有聖母遺骨嗎?但若真的空空如也
,教會應該也有說法,畢竟對他們而言,聖母是帶著肉身昇天的。話說回來,聖母辭世的
地點也仍有爭論,其中一處遠在土耳其的「艾菲索斯」,當年我去那旅行時,還曾拜訪她
最後住的小屋,那派的學者持著耶穌對約翰的交託,覺得聖母隨傳教的約翰漂泊至異地相
當合理,究竟哪個地點才是真實,應該就跟導遊領往的「最後的晚餐」所在地一樣謎吧。
當時的我還抬眼望著「聖母安息教堂」的鐘塔,隊伍已於窄巷旁的小門穿了進去,爬
到二樓一間空曠的廳堂。哥德式的尖拱在支柱間挑飛著,除了拱肋自帶的交錯線條、柱頭
花藤的變換,很難再找到裝飾上的亮點。搭著兩旁的玻璃花窗要說它是間教堂,偏偏正中
沒有祭壇,而是伊斯蘭用來指向「麥加」的「米哈拉布」,這帶有槽刻的龕室旁也有顯明
的書法字繪,代表清真寺的存在。但無論是那種,都覺得與腦裡達文西所繪的「最後的晚
餐」相去甚遠。
或許大家能藉以想像的,都僅有聖經對「逾越節」前夜的那段記述吧,當天彼得跟約
翰照耶穌的指示,向進城遇見的第一個提水僕從提出需求,在他主人那兒借得過節的餐室
(Cenacle)。由於對之後的發展了然於心,用餐前,耶穌以一種別離前的溫懷,彎腰低
身幫門徒一一洗了腳,希望他們以後也能用愛待人,不恃身分高下,然後分餅遞酒,預言
他將捐捨自身骨血,為世人做最後一次的救贖。也因為這樣的話語,後來各教派都以此衍
伸出一套聖餐禮,給信徒們於重要節日領受。而在用餐時,就是眾所皆知的「你們之間將
有人出賣我」,無從知曉耶穌是裝無事的語聲淡淺,還是帶有深意的目光灼灼,但在門徒
接續的猜測爭問中,想必他心裡也是極度苦澀吧,畢竟每一位都是用信任與愛挑出的啊,
在最初的對眼之刻,便已有了交付。
然這樣一間位於民宅的餐室是如何考據定址的呢?就算它有個「馬可樓」的另稱,說
曾是「馬可福音」作者母親的宅邸,很有可能馬可就是在這幾日受到感召,進而隨使徒們
傳教記錄,要確認一位平民的家也非易事吧。不過宗教好像都挺一廂情願的,早年人這麼
認定了便一直流傳至今,當然也曾蓋了紀念教堂,只是正如眼前所見及導遊所講,伊斯蘭
勢力佔領後,把舊有妝點徹底清除,替換成清真寺樣貌,而現今政府為了避免爭紛,禁止
任何改建與儀式,它就成了僅能將一切擺心裡默想的空間了。
這棟屋子讓人覺得撲朔迷離的還有另一樁,因為猶太人堅稱樓下是「大衛王」的埋骨
處,不同宗教的歷史地點居然落於同個位置,真有那麼剛好?從出口階梯繞下到中庭,再
鑽回此樓的拱門,裡頭是跟樓上類似的風格,哥德式拱肋交錯,只是廳中被屏風隔成男女
分行的走道。
導遊指著一旁桌台,說男生必須拿頂「Kippa」小帽戴上,雖是種來自傳統的對神敬
重,不能讓頭頂對天,但小到風一吹甚至頭一歪就會掉下,感覺很不實用啊,不可能變出
髮夾固定的我們只好不時摸著頭,用端正步姿往裡走。屏風上的以色列文聽說是「大衛王
」創作的詩歌,而步道末處像個小會堂一樣,不少信徒在那坐著讀經。他們面向的壁櫃有
著藤葉纏繞的飾柱與邊框,冠拱下以攀滿金色紋綉的黑幕垂掩,感覺是個「妥拉櫃」,奉
置對猶太人很重要的「妥拉」經卷。
而由旁側的門再轉往裡,就是「大衛王」的墓室了。墓室同樣以屏風切分,棺槨也因
這樣的男女分流只能見到一半,即使裡頭並沒有任何殘留身骨,信徒們仍持著敬意,將棺
槨以深色披巾覆蓋,金色藤葉紋飾,進來的猶太人也在棺旁或默禱或低語,表達對他們遠
古之王的追思。
話說以色列人在摩西和約書亞之後由於缺乏強力領袖,改由「士師」(Biblical
judges)這樣的神選角色在需要時主掌大事,因頭髮被剪而失去力量的「參孫」(Samson
)便是知名的一位。另外,就是最後一任的「撒母耳」(Samuel),由於當時猶太人如散
沙般被他族欺凌,他便因應民眾呼聲,選了「掃羅」(Saul)成立「以色列王國」,怎料
「掃羅」卻漸漸背離神,迫使神決定以「大衛」取而代之。「大衛」除了琴藝精湛,武技
也出色,更在擊殺敵國「非利士」(Philistines)派出的巨人「歌利亞」(Goliath)後
,成為民眾心裡的英雄,米開朗基羅也曾以之為題,留下凝神遠望,正準備投石擊殺的英
偉雕像。然已嚐權力滋味的「掃羅」才不會輕易交棒,無數回的迫害、追殺,使「大衛」
到「掃羅」死後才得以即位。
聖經在這兒有段挺值得玩味的軼事,初開始是「掃羅」兒子「約拿單」(Jonathan)
與「大衛」的惺惺相惜,後來卻寫了「約拿單」愛「大衛」就像愛自己一樣,把腰帶、戰
衣、武器都給了他,父子也因這份情感反目,被「掃羅」說是種羞辱。而當調解不成,與
「大衛」被迫分離時,兩人跪地三拜、親吻、痛哭。甚至在「約拿單」戰死後,「大衛」
還哀傷作了輓歌,說他們間的這份愛,超越男女。感覺就跟古希臘一樣,愛情與性別並沒
有那麼多的框架、禁忌或罪惡,然在教會眼裡,聖經出現這段就等於打臉他們的論述了,
所以便可看到各種牽強的反向詮釋,很有意思。
可能隨權力而來的必有腐化吧,儘管「大衛」即位後的確是位賢君,晚年的操守卻也
出現瑕疵,先是因殺伐過多,就算材料都備齊了,神卻不允許他建聖殿,之後又惑於沐浴
中的「拔示巴」身顏,進而通姦、害死其夫再娶進門,據說子嗣們的相互爭鬥就是種神罰
。即便如此,猶太人仍挺敬愛「大衛王」,由於記載上他被葬於「錫安山」,而聖城周邊
最高的就我此刻所在的這座了,於是當朝聖者如此認定,這個地點就成為猶太人心中的第
二聖地。在「耶路薩冷」還未收復的日子,他們會上到樓頂,遙望「聖殿山」,傷痛曾經
的諸多失去。
不過山丘如此廣闊,陵墓與「最後的晚餐」所在地合於同處依舊離奇,想了想,既說
拜占庭時期的「聖錫安教堂」佔地廣大,搞不好在以諸多禮拜堂紀念聖母升天、耶穌晚餐
之餘,便也順道為「大衛王」設了一處。就算因戰事而傾毀,經十字軍的重點改建,幾番
產權交替,物換星移後,反倒令其更加相親相愛。只是現在確定了「大衛城」其實在此區
以東的那塊丘地,也挖掘到符合那年代的陪葬品及墓室,會不會屆時「錫安山」跟「大衛
墓」的名號都將轉移過去?
還是宗教歸宗教,如同信仰不該因外物而動搖,現代考古的發現對某些人而言,也僅
是邪魔的惑語,傳承千年的認定需要牢牢守著,縱使些微的搬遷,也是種褻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