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代巴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70416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從「佩特拉」景區回來癱倒於床,天明後遇到了團裡的大嗓門女生,她劈頭便問我們
昨晚有去看表演嗎?聽到答案後一臉不可置信:「很強耶,我們傍晚回來都快死了,根本
懶得再出去。」
「是喔。」這結果好像也蠻合理,畢竟她上山時已被小驢折磨得整路尖叫,生命值應
該差不多歸零了吧。「那票呢?」我隨口問道。
「在售票口賣給路人了啊,怎麼可能浪費。」她相當得意。聽她比手畫腳說完,似乎
有好幾個人都放棄了,統計之後,只有我們跟另對夫婦最刻苦耐勞。好在當時有選擇騎驢
去「修道院」,省了些腳力,不然可能我也要成為舉旗放棄的一員吧。
離開旅館,外頭由東襲入「蛇道」,劃穿「佩特拉」的這條乾谷,據說是由「摩西之
泉」肇始,而信徒們也真找到一個點,堅貞信仰,讓每個來此的觀光客都順道過去見識。
它的地點相當便捷,就在大馬路邊,有著難以歸類的外觀,因為不屬新約故事,合理沒有
教堂罩覆,跟看過的猶太人建築也沒相似處,廊柱佈局不甚傳統,成列拱窗上是三個不同
大小的蛋形拱頂,總覺得是近代混融了多種概念後的個性作品。
走了進去,裏頭比外觀還要素淨,像是贊助經費在屋子砌完便已用盡,應該多放個捐
獻箱,再添張說明板把來由寫得繪聲繪影。在故事裡,摩西帶著跟隨他的百姓出埃及、過
紅海,往北尋找應許之地,怎料走了四十年沿途卻盡是荒茫,很令人喪志。幸好在多數群
眾已口渴不支時,摩西得了神諭以杖擊石,奇蹟使其生流,才讓旅程得以繼續。很顯然,
情節所述的就是廳角那塊粗糙大石了,仔細一看,中間還真有裂縫,只是類似的裂岩「佩
特拉」到處都是,最初是哪一位,又是用何樣的證據說服他人呢?無從知曉的我,僅能跟
著大夥走近一旁特意砌出的方池,碰碰或許真有神奇力量的泉水,以很觀光客的姿勢拍照
留念。
看過傳說中的湧泉,今早的行程就是拉車了,得一路朝北到接近死海北端的「馬代巴
」(Madaba),這城市被地震毀滅又幾經政權交換,原本陷入了沉寂,但當十九世紀陸續
掘出早年的教堂馬賽克,便因著觀光快速發展,目前已是約旦人口第五多的大城。撐過長
長車途,腳觸及了地面,就彷彿欲彰顯其形象,停車場外牆就是一幅大型馬賽克,以童趣
的圖樣,標示約旦的各個知名景點。從右側起始,能見船舶停靠在「紅海」口的「阿卡巴
」,接續是駱駝商隊行往「佩特拉」的「修道院」,中段由於不在行程內而顯得陌生,另
端幾個名號倒很熟悉,有我目前所在的「馬代巴」,下午會去的「尼波山」,然後是首都
「安曼」與古城「傑拉什」。
隨著領隊在街頭行走,路上經過的某棟石砌建築被後方清真寺襯得惹眼,引我端起了
相機,事後才知,它是這兒的考古博物館「Madaba Archaeological Park」啊。雖稱博物
館,其實是個仍在持續開挖的遺跡,原本被私人建築掩蓋,經過政府長年的收購,才終於
買下整個街區,得以在統整後對外展示。據說最精華的是中處那棟,它罩覆了八世紀的「
聖母教堂」,殿心有著環圈相接的幾何圖騰,撩目中透顯巧思。門廊也令學者訝異,因為
在下方又找到更早期的大宅「希波呂托斯廳」(Hippolytus Hall )。
其名來由自作品主題,也就是希臘時期流行的一齣戲,描述「希波呂托斯」崇拜獵神
拒絕愛情,惱怒的愛神「阿芙蘿黛蒂」為了報復,便使其後母愛上他,引發後續的悲劇。
圖框因著劇情隔分上下,上為天界,有因箭矢對「希波呂托斯」無效而恐慌的小小邱比特
,也有為此嗔怒施罰的愛神。下方則是人世,為後母在侍女簇擁下羞澀送出情書,卻被狠
心拒絕的場景。儘管主角那塊不幸被毀,各個生動人物,及周邊將城市、四季人像化的圖
紋,都挺具價值。此外,館內也收藏了「馬代巴」鄰近區域開挖出的精華殘片,可惜通通
與旅遊團無緣。
捨去了博物館,行程鎖定的是此城最具名氣的「聖喬治教堂」,隱於庭院的它外表也
不甚張揚,砌石的堆疊是其衣袍紋路,簡約的圓窗拱門,淺微的十字架浮刻,醒目的就只
有中央鐘塔了,幾許串鐘高掛,正等待著擊響時刻。走了進去,廳裡的裝飾顯示它屬於東
正教,但或許年歲尚輕,還未被妝點得滿室華燦,刷白空間裡僅有支柱被掛繪上諸多聖者
,再來就是複雜雕鏤的金質懸燈,以將綻的炫麗瓣蕾將訪者引向廳末的聖像屏。
聖像屏依著傳統,右為耶穌,左為聖母,更側處對應著教堂名號,描繪了「聖喬治」
持槍躍馬,斬殺惡龍。儘管屏頂沒有惑人目光的捲繞堆疊,就是一整列微縮的耶穌生平彩
畫,似也沒多少人在乎,畢竟大夥走到此都是低下頭,望著那被框圍起來的地面馬賽克。
經學者考據,這整片拼磚屬於六世紀的拜占庭教堂,在當年極受矚目,然地震不僅重創了
「馬代巴」,也傾覆了教堂,曾讓無數信徒訝嘆的作品就這麼被砂石覆掩,長逾千年。
這個作品並未以人像動植物為題,也無複雜圖騰拼組,它是幅地圖,囊括了「黎巴嫩
」至「尼羅河三角洲」的區塊,從地中海深入荒原。由於方向轉了九十度,因此約旦河與
死海是橫向劃穿。後者有醒目船隻載著鹽堆,本來兩旁該是船夫,可惜被雜磚改得模糊,
估計是反偶像的穆斯林手筆,約旦河則畫得趣致,在害怕鹹死而逆向逃離的魚群中,有一
隻反骨投向死海懷抱。
但最值得注意的當然是中心的「耶路薩冷」,它以橢圓形環牆勾圍,相當顯眼,可以
看到由「大馬士革門」起始的南北柱廊大道。「聖墓教堂」在心處偏下,有用亮色標誌的
山簷和金頂。右端為「錫安山」,「聖母安息教堂」的前身「聖錫安教堂」仍存在著,規
模可與「聖墓教堂」分庭抗禮。右上的那棟比較難猜,因為名曰「New Church of the
Theotokos」的它僅繁盛於拜占庭時代,在波斯人入侵時便被搗毀了,建材也被後世挪去
它用,未曾再砌。至於概念裡該佔大片區域的「聖殿山」,很意外地在圖示裡缺席,也不
知是真荒涼到無人聞問,還是被基督徒因著舊怨刻意忽略。
地圖密密麻麻標註了很多,紅色字樣代表各支族區域,其餘多半是城名,早年學者對
聖經提到的地點都只能揣測,直到此塊地圖的現世,才總算有了依歸,然對這方面認知粗
淺的我,就算找到對照,也不知其代表的意義。幾個旅途有去過的較有共鳴,像左側以椰
棗樹陪襯的「耶律哥」、右方擁有耶穌誕生地的「伯利恆」,其餘的都變成是在賞玩,畢
竟小屋很可愛,被獅子追逐的羚羊也挺逗趣,
原始的地圖其實相當大,由在側廊找到的殘片,估計橫幅超過十五公尺,使用了兩百
萬餘色塊,可惜左半部大多回歸塵沙,據說「馬代巴」本也有著醒目模樣,與「耶路薩冷
」同一軸線,偏偏死海之上的都沒留存。右方的好一點,在側廊遺下一區「西奈山」的岩
脈,以及些許「尼羅河三角洲」。本以為河道圍繞的會是當時埃及最知名的「亞歷山卓」
,結果居然是「Pelusium」,雖資料上也將其稱為大城,卻完全沒聽過。
看完地圖往週邊逛去,牆上的掛畫主題琳瑯滿目,從天使報喜、馬槽誕子、至耶穌的
各樣神蹟,也有些陌生主角,需要對聖經認真研讀,才能辨析其間故事。大幅的作品皆以
馬賽克製作,彰顯了此城此堂特色,輪廓構圖洋溢著古意,但感覺應是致敬之作。其中一
張被特別多觀光客圍觀,它初看就是幅聖母抱子圖,若非領隊招著介紹,我可能會在走望
中略過。不過當仔細端詳,便會發現角落多了第三隻手,藍灰色澤,相當詭異。據傳,手
是在某個大雨的夜晚,教堂被雷擊後多出來的,很像種床邊故事。比較讓我疑惑的是,事
後去網路搜尋,見到的竟是另一幅,且細節相對繁複,難道是原作發生了更奧秘之事已被
封印?
解決了上午重點,接續自然是填飽肚子,餐廳似是由老房改建,牆壁為古樸砌石,頂
部是玻璃窗鑲嵌的金屬屋頂,雖然挺混搭,引入的天光卻讓廳閣顯得朝氣。餐點滋味則已
不可考,畢竟在兩張交代照片後的,都是我於紀念品店的書本翻拍。書裡將許多約旦遺跡
以想像復原於透明片,當疊合在所附的實景,便讓人對當年榮光更有感覺。昨天去過的「
佩特拉」自然是其中重點,劇場、列柱大道、凱旋門、神殿一一從殘石中化生,原來當初
是這樣瑰麗壯偉嗎,我不禁讚嘆。
為了延續「馬賽克之城」的盛名,當局很用心在此種手藝的傳承,有專門的學校教授
修復技巧,也提供相關的工作機會。領隊後續帶往的工房更招攬了許多殘疾人士,他們於
一般工作場合或許處於劣勢,在這兒反倒能靜靜發揮所長。像進門望見的少年儘管下身不
便,卻很自得其樂,或以鉗子將色石靈活剪切,或依著草稿細心拼貼,看到我們,俊秀的
臉龐便綻出靦腆笑容。
而當見識過他們的工作歷程,不免便進入是否該灑錢購買的環節。這兒的商品分兩類
,一種是花瓶,以表面的細密拼貼展現拜占庭時代的圖騰,另種是壁掛,從寫實人物到抽
象風景都有。由於家裡雜物過多,儘管有些看來特別,也不適合當伴手禮攜回,然抱著純
欣賞的心理逛著看著,卻不禁在一幅作品前定下腳步,因為那是「佩特拉」啊。
它以亮白條柱形構出「寶藏庫」,前景還有貝督因人騎駱駝盪晃而過,突顯沙城風情
。但最引我盯望的是背景,不知是人工燒製還是特意尋來,有的石片雜著斑彩,有的攜帶
流紋,拼貼一起,便凝縮了昨日所見的荒嶺幻岩,很勾人懷想。怎料,當開口一問,價錢
卻相當驚人,果然藝術還是有其價碼的,越是挑動心房,越不可能輕易收藏。也罷,就讓
它繼續展示於此,留予更多人欣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