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清邁遊記【十一】素攀寺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3-06-05 11:26:56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4560
(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吃午飯了?」離開「柴迪隆寺」後旅伴問。
「不是才吃過蛋糕,還有四間廟要看耶。」它們都在古城外,怎麼算都很拚。
「四間……」他瞪視著我:「不管,吃飯重要。」秉持自己是來度假不是來考察的他
,開始往旁物色餐廳。結果,就這麼挑上一家「Cafe de Thaan Aoan」,門面綠意滿佈,
以植栽綴點得清幽。
坐下翻開菜單,除了飲料,上頭有些早午餐的品項,包含西式的麵包、鬆餅、歐姆蛋
組合,以及泰式的沙拉、各色拌炒。正餐都交給旅伴主導的我,很自然對最後的抉擇印象
淡薄,從照片看似乎是炒野菜、被蛋肉遮掩的河粉、與會把我辣死的冬蔭湯。本來是想盡
快解決好繼續行程,哪知明明早上大太陽,吃著吃著,外頭居然下雨了。應該只是東南亞
典型的午後雷陣雨吧,還是會就這樣下到晚上?我望著窗外,心開始憂慮。
旅伴顯然是不痛不癢,很舒適地靠著滑手機,我也是想叫自己放寬心,但時間分分秒
秒過去,雨勢卻一直沒轉小,就讓人越瞄越煩躁。「要不要先走?第一間要往南出城,有
點遠。」我忍不住這樣提議,於是便見旅伴表情冒出反射性地抵抗,好在這抵抗沒堅決成
形,可能是有吃飽一切好說吧。
「清邁」的寺廟多如繁星,在這條南北主街自然不會只有造訪過的那些,一面走便瞥
見好幾個引人注目的塔門、探出頭的爍亮簷頂,僅能不斷提醒自己不能分心。而提早離開
餐廳也算明智,因為當走出城南的「清邁門」,雨便慢慢輕綿至無形。我對著地圖穿入斜
向的街道,這邊過往是銀匠聚集的地區,現今亦散佈著銀飾店,不少文章都說可邊逛邊尋
寶,但可能是平日的緣故,整街顯得相當蕭條,沒觀光客,也沒多少店營業,這對我倒無
差,反正我是來這兒看與其共榮的「銀寺」。
它原名「素攀寺」(Wat Srisuphan),建於十四世紀,比「柴迪隆寺」略晚,會有
如此別稱,自然是因著妝點,廟宇尚未現蹤,岔路便有一座拱門銀亮,能見象首神獸「
Nok Hatsadiling」揚鼻展翼。不過也非整區都以銀打造,往內步進,主殿仍相當傳統,
疊簷下為金爍的花藤攀繞。比較奇的是,它簷面疊數為四,而一路走來,三層為大宗,這
種東西應都有階級規制吧,連「清曼寺」都只有兩層,這裡難道因著什麼尊爵不凡?
不禁多望幾眼夜叉守護的殿門,上頭炫亮紋路密纏,花葉間藏了不少鳥獸,似真得了
王家資金挹注,裡頭佈置也延續此基調,繩網搭結,掛了無數金色長幡,形同某種玄妙法
陣。原以為是水燈節燈籠的變體,仔細盯瞧卻不像,因為幡面是一排鈔票啊,彷彿這邊的
奉獻就是如此直白,直接買旗幡塞鈔票掛上。所以,當走至主壇,見佛陀們滿身金光,旁
襯塔座簷線繁複交疊,脊尖飛燃成焰,也不需意外了。
禮佛過後,我往牆側逛,因為壁面妝點相當出色。繪師取材了諸多知名佛塔,以細膩
又工整的筆法將其一座座呈現,主體寫實,搭配著意象式的浮空塔龕,佈局皆隨主塔特色
作演變,連壁面上段都賦予巧思,縹緲塔峰如沙丘綿延,宛若海市蜃樓。可惜我唯一認得
的只有一座,就是願望清單中位於「菩提迦耶」的「摩訶菩提寺」,它呈「金剛寶座式」
,五塔分立,象徵金剛界五方佛,下方巧妙結合同在印度的「桑奇佛塔」,半球塔座前有
其特色塔門,連門額的雕紋都復刻了。
而既座落於銀匠繁盛的區域,就算「銀寺」指的並非此棟,殿內免不了也有相關藝品
,壁畫的其餘空間便佈滿一幅幅的銀質雕繪。汗顏的是,除了悟道、涅槃這種比較典型的
,很多幅對我都相當陌生,僅覺皆帶了些神幻意味,相爭、災變、受難、與納迦的對峙,
好像只能以佛陀的前世故事,也就是《本生經》來歸結了。
從主殿走出,隔壁就是這兒的亮點「銀寺」,由飛騰納迦串接的銀籬宛如楚河漢界,
將兩地劃分開,因為那裡是要收費的。不過相比整區以銀或相關合金的千萬造價,門票根
本九牛一毛,就當是對工匠心血的一番敬意了。
付了錢,經過略顯雜亂的紀念品販售區,成對的金銀雙佛引入「銀寺」的輝亮門面,
儘管仍為「蘭納」式的傳統形構,即便見識過「清萊白廟」的精湛雕工,繁麗的細節依舊
讓我定目。階欄探延為人身,以多頭納迦為華蓋,緻密紋路呈現在鱗角,也漫散至其後挑
昂的簷尾,我順著那傲揚的羽翼往上望,沒想到脊尖「Chofa」亦有著變體。先前所見多
是仿金翅鳥的抽象挑勾,這兒倒利用其三重疊簷做出變化,由寫實鳥形轉意象式,再化為
神獸「Nok Hatsadiling」,而當訝望過它以翼身象首張揚的威儀,後處還有脊背的成列
錐傘,將稜鋒帶出華麗的升竄。
若只是這樣,或許一些大廟也能做得到,但這兒尚有更多的匠心投注,讓視野可見的
牆面都佈滿雕琢。於是階身出現汪洋翻浪,有大船入港、搬貨工人辛勤,往旁延伸的廊牆
像是串接旅途,穿插戰爭殺伐,其中一處被標了「Mahajanaka」,這是佛陀某一世的身分
,所以鄰近應都是《本生經》的情節吧。
縱使佛陀故事大多還在我腦袋裡缺席,刻於殿體下段的幾個圓盤綴飾卻相當熟悉,它
們曾被封為中世紀的七大奇蹟,有「大報恩寺琉璃寶塔」、「聖索菲亞教堂」、「亞歷山
卓地下陵墓」、「巨石陣」、「萬里長城」、「競技場」、「比薩斜塔」依序羅列。
本以為大致就是以類似圖框拼組了,怎料後段更令人訝歎,由於沒被柱窗切分,便乾
脆拉展為大畫幅作品,細節繁多到讓我目不暇給。南側的描繪慶節,底部很明顯能看到水
燈天燈的施放,中處應是「銀寺」與其背後主殿,畢竟結構特徵相符,能見人眾像在過「
浴佛節」般,幫成列佛像潑水沐浴,相應的人潮溢滿整畫面,遊行、鳴樂、歡舞、抬持著
供奉祭品。
另一邊的北牆也是以寺區作構圖核心,只是切換了視角,顯露隔分兩殿的長籬,情境
則比較撲朔迷離,在外圍的似融合了不同時空,從三王結盟起始,接續轉為戰爭、投降進
貢、象隊進城,然後諸多人民製器蓋屋,彷彿是「清邁」初建的那段時日。
不過這些仍僅算過場,如漸趨磅礡的曲節,於一輪快鼓後至殿末添上莊嚴擊響。背牆
底部復現了佛陀的講道,有諸多信徒聚攏聽講,襯景的刻鑿相當細緻,從漫漫草野、竹林
散岩、乃至菩提枝葉、山巒雲靄,都顯著刀筆用心。視覺中心是座華美殿門,儘管細節稍
異,輪廓與此殿的真實門面依舊相像,作者特別將幾個重點處以金漆提亮,由於也對殿門
護法、拱框施予同級對待,便讓門徑彷若一條悟道之路,浴佛的僧眾在進殿後,昇華、騰
飛,依歸至天界淨土的佛陀。
對女性訪客而言,這兒便是「銀寺」觀覽的終點了,因為它其實是寺裡的戒殿,而戒
殿通常會有「結界石」(bai sema)置於周邊與地下,怕被女性經血汙損,所以只許男性
入殿。類似的規制也出現在「柴迪隆寺」的「城市之柱」小殿,雖有另種委婉解釋是這類
聖物靈力太強,擔心女性抵受不住,怎麼看都是性別歧視下的產物,我想將眾生視為平等
的佛陀,應不曾訂下如此謬規吧。況且,哪個男性不是出自子宮經血。但也沒辦法,這世
界就這樣子,伊斯蘭國家還更偏斜,僅能慶幸自己生而為男,可以在逛繞一周後,大步進
殿。
一如期待地,殿內依舊滿是華妝,才上了門廊就令我抬頭盯望,內門門額符合方才背
牆的刻繪,有幾尊由浪花化生的菩薩環視,兩側的內簷裝飾則相當反差,居然是千元泰銖
正反面,很讓人對此殿功用感到懷疑,想著莫非已改為財神殿?
奇特的元素不僅如此,門神一位抱著類似中阮的樂器便罷,另位獨眼龍居然是拿電吉
他。大廳地板也相當放飛,幾個陸塊名稱像是一幅地圖,偏偏又讓它如夜空般串連了星子
、乘雲大象,外加幽浮。窗欄亦藏了彩蛋,乍看描繪塔柱,其實呼應著地板,有自由女神
、大衛像、魔龍、外星生物。可以容許新潮的設計,卻仍不讓女性入殿,也是種人間不可
思議了。
雖雜了這些奇妙物事,傳統部分仍舊居多,進門處形塑了骨骸妖物、地獄之口,然後
往裡漸轉莊嚴,使視野隨簷下勾弧的層層框凝,聚焦於末處的華壇。我依從招引走去,那
兒遠離窗門有著理所當然的暗闃,卻藉由巧思讓金身佛陀映射出光芒,彷若愁雲苦海中的
明燈,讓人不禁在壇前跪坐、靜心、而後低語唸禱。
據說除了埋於地裡的結界石,此佛是唯一由建寺時代留下的古物,所以已經超過五百
歲了,聽聆指引過無數人的哀愁與迷惘。敬望後我慢慢在廳中逛著,尋找其餘被隱藏的趣
緻,也欣賞那些銀質飾板的繁麗,看起來除了細膩雕工外,某些還需要兩面交互捶打,讓
它呈現更立體的形貌,可惜在這益發速食的時代,藝匠們應該就這麼隨年月凋零了吧,未
來就算能藉電腦機具代勞,也失去由手中鑿刀敲刻的樸質痕印。
離開戒殿,隔壁醒目的雙層樓閣是間「蘭納工藝博物館」(Lanna Craft Wisdom
Museum),為節約時間,就沒特別進去了,畢竟院中造景亦有亮點,像是來自印度教的胖
胖象頭神,它不僅有逗趣的老鼠作侍從,以十二生肖點綴的銀傘也值得多望幾眼。還有那
幾根在周邊高擎的板狀長幡,如芒似花的圖騰堆疊指天,鱗身湧浪勾繞,繁飾的程度令人
覺得並非純粹為了烘托,倒更像封印石的華麗轉化。
在胡猜中朝更外圍逛,本殿後方尚有座大佛塔,但經過了一輪的視覺震撼,僅抹上金
妝就自然顯得遜色,連托持窗框的夜叉,都以雜含喜感的猙獰更吸引視線。腳步很快就繼
續旁移,帶往側門欲與戒殿爭比的雕琢。只是這場賽事終究沒有戰果,因為鄰近停了一輛
銀亮敞車,框邊浪紋竄流,很快又勾走我目光。創作的範圍會不會太廣,我不禁啞然失笑

走近細看,它似是身兼宣傳的接駁車,掛布的寺區照片旁標記著運行時間,而在這空
置的午後便成了孩童的小小基地,有時爬進蹦出,追逐得開心,有時聚圍著,齊盯某人的
手機。或許他們都是這兒銀匠的小孩吧,從幼年就在寺裡走跳,早把周邊華燦當成平常風
景。於是當有機會投身外頭世界的聲光幻惑,便不再留戀。
還是我不該抱持這樣的悲觀呢?也可能種子早已植了根,在淺移默化中逐漸萌芽,終
究他們會選擇護守這古老技藝,以手中槌鑿打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