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清邁遊記【二一】寺廟拾遺(下)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3-06-19 11:31:47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5146
(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在城南小巷間轉繞過,我繼續往東,來到位於主街的「杰林寺」(Wat Jetlin),古
城巡禮那天其實有經過,但為了趕去見證「素攀寺」的銀炫,就只給了它幾眼的瞥瞄。那
時僅覺其沉暗滄桑,這回好好站在街邊端望,感受又多了一重,畢竟「清邁」廟宇都朝金
炫靠攏,還能刻意保持磚石之色實屬難得。
我循著磚疊矮牆往前望,當中竄立了同質塔門,以灰石挑炎為飾,門後對應的是主殿
,捨了慣常的大面山牆飾板,僅以殿門的堆砌作主視覺,而它藉外塔門之勢接續高築,鋒
銳之餘,也任藤紋展其繁麗。然不知為何,這條正路沒開放,得從旁側進寺。
走進院落,樹下一尊巨大佛首相當惹眼,很令人猜想會否是創寺時的遺物,左看右看
的我沒找到相關解說,倒先瞄到另個奇妙雕像,是隻五眼長毛怪獸,儘管幾天走來已見識
過不少泰式神獸,這麼詭異的卻沒見過,原期待上頭那密密麻麻的說明板會有英文翻譯段
落,結果竟全是泰文,究竟是什麼傳奇故事可以寫得如此洋洋灑灑,我好好奇。
五眼怪所在的廣場有幾座殿舍,山簷皆飾了燦金敘事圖刻,相較之下被用作主入口的
主殿側門就樸素許多,只有簷邊細緻流雲中的十二生肖堪能拚場。登階穿進,殿內也依舊
無華,所有妝點都集中在主壇,能見多頭納迦的繁複繞纏,以及綴金成焰的塔式龕座。
快速看過走出,門外有個奇特擺設令我停下腳步,幾條僵直納迦高低交疊,是這幾日
首見。直覺將其歸類為裝置藝術,欠缺線條靈動卻太反常,但再望了望納迦的串接、末端
通抵的開敞佛壇,便稍稍猜出其用途,應該是祈福用的水道吧,正如浴佛節泰國人會對佛
像潑水,或許當從旁邊樓梯上去捐獻,就能打開水閘,將心意送往佛陀。
主殿後自然不會少了佛塔,而這座同樣擁抱樸實,不但未添金妝,還徹底以本我示人
,綻露砌磚的堆疊。這真的是最初始的設計嗎?我不禁抬頭仰望。而上段的曲折邊角還真
有些石色殘遺,纏紋相綴著,表示它也曾有過群花綻放的瑰麗,不像現在僅能憑頂梢金傘
讓訪客駐留目光。這很令人費解,位處主街,收得的奉納應該相對多吧,照道理會有足夠
資金進行維修妝點,一如它在此街的其餘夥伴,還是有代代相傳的守則,不得恣意更動?
順著行道朝更後頭逛,此時我知道廟宇把錢花在哪了,在林苑佈置啊。眼前方池開闊
延展,中央以竹橋劃掠,側處用石橋串起數個涼亭,在出探時引入水色。這之間的岸緣設
有小敞殿,木色質韻散揚逸趣,轉個彎望去,步道盡頭又砌了高閣,彷似邊嶺。不禁朝高
閣多看幾眼,它雖算不上華綴,疊層山簷十字交穿、脊心拔尖,在寺裡已是異數,簷下的
金質紋框也幾乎在挑戰整寺調性了。
踩著輕晃竹橋往池心走,一側是幾許王蓮等待花綻之刻,另側是滿滿我無法辨分的葉
種,在環圍燈籠間熱鬧。根據資料,「蘭納」末代王曾於寺裡加冕,為了儀式前的淨身引
來水泉,寺名意指的「七座水台」也是緣由自此。目前的廣池自然與當年水台的築設毫無
關聯了,只能想像或許曾有各色泉池藉納迦長橋串聯。不免也憶起在江南園林走逛的印象
,縱使和那些將山水縮納的巧妙相距甚遠,池光給予的觸動卻相似,當微風攜來陣陣沁涼
,步伐亦隨之輕快。
繞了一週出來,大街對面尚有間「Wat Muen Tum」,「清邁」廟宇多半座西朝東,它
既在街東,便意味著得背向示人,早幾年它在此側還是一堵白牆,也不知是受了什麼刺激
,現今已華麗變身,闢出極具雕琢的外塔門。門額以團花飾得繽紛,斑羽鳳凰不僅飛繞著
心處法輪,也於塔峰兩側展翼,頂尖則是彩鏡苞蕾承托的鏤雕錐傘,映爍著日照。
而新築之物有個好處,便是可不拘泥傳統,添加新元素,往旁延展的長牆就這麼成了
弧浪,有神獸交互化生。左側的象首翼龍身,猜測是「Khochasi」的轉化,它前方趴伏的
顯然為鱷形「Makara」,大嘴一張,便吐生了半人半獸的「Manussiha」,笑拈蓮花。右
側則在鏡像中改換角色,挑戰認知,其一由長鼻替為齜牙獅面,另者來個性轉,是風姿綽
約的蛇尾女,秀美容形後飄巾翩然。這兩種任憑我怎樣翻尋資料,也沒找到對應身分,畢
竟相似者有的是獸身,有的為鹿蹄,也不知能否算作同類,只能暫且歸為納迦的變體。
左右對照了一陣,我穿入門後內院,這兒綠樹為襯,刷白佛塔高擎,塔身僅作簡單線
條轉折,反倒是祭祀用的小殿較為華麗,有燦金藤紋鑲綴。以那爍亮漆色,八成也是近期
之作吧,有這樣的金主爸爸,我想對面的「杰林寺」應該很羨慕。按照心裡推想,我快步
朝塔後繞,果真那兒立著廟宇主殿,並設了戒殿相伴,即使無法入探,山簷下同樣值得端
賞,能見紋框綴疊,毗濕奴騎乘金翅鳥於門板揚威。
看過炫富一般的「Wat Muen Tum」,再往北的「Wat Chang Taem」又回歸內斂了,外
門僅有獅象立臥守望,階欄納迦導引的主殿雖金藤蔓生,柱色卻斑駁。然它仍舊沒「杰林
寺」簡素,隨階踏登,殿門承接了山簷密綴,有法輪如日芒綻射,塔形框邊分化出納迦天
鵝。殿內也重點式地賦予了花式鑲邊,然後於壇座耀燦。在這兒又遇上蛇身群纏的壇飾了
,而抓攏蛇尾的改為人面金翅鳥,很令人好奇還能再變出何種換替。
端詳過壇座塔龕的金紋疊層與挑燃,我往殿後逛,和其相搭的佛塔收為簡樸,經過這
幾日的走訪,感覺「清邁」對佛塔的妝點不甚在意,有就好,某些慎重刻鑿的反倒是稀奇
物,或許是因木工相對簡易,或許是門面得先撐起,但也可能是年代關係吧,殿舍需要不
斷重建,在現今技術的助攻下,或許更有揮灑空間。
應著綠意招引,我朝更後方的院落探,那兒屋舍由小敞殿串接鐘樓,再藉納迦長身攀
至高築房閣,當時我直覺將其當成僧舍,望了幾眼庭景清幽,快門按過便離開,後來才知
閣裡藏有寶物啊。
那是尊名為「Fon Saen Ha」的佛像,翻成中文為「萬滴雨」,不曉得是否也有「羊
脂淨水遍灑三千」之意。據說它已存在千年,曾跟「清曼寺」其中一尊一起奉藏於「南奔
」,卻被「蘭納」掠奪過來,由於在人民的心中尊榮,每年到了「城市之柱」的祭典,都
會被抬出去遊街。不得不說這兩寺都太心機了,把古物藏在偏殿裡,非當地人根本不會特
地轉去,只能安慰自己,就算事先知道,也無法看清,「清曼寺」的被收在玻璃塔龕,擺
得遠遠,這兒的則像被關監牢,有鐵欄在佛前擋著,佛若有靈,應該會終日哀怨。
逛完此區,再往北就是前幾天去過的「柴迪隆寺」及「清曼寺」,且算算時間也該回
頭了,畢竟不是先知,留點餘裕比較保險,便返折向西,朝旅館走。依照地圖,這條同樣
是城裡幹道,在這早上時段,竟像條冷僻巷弄,沒見幾個居民出來活動。
走著走著,一座廟宇露了臉,雖比不上大寺闊偉,環圍的屋殿都有著亮麗妝點,幾座
小的較傳統,山簷下為常見的金炫纏紋,主殿倒稀奇,是以人物浮刻做主角,再用顏彩塗
抹繽紛。好奇從殿門往內望,裡頭也有著相應絢麗,立柱紅底綴金,盡頭壇案佛像疊層,
側牆亦沒留白,能見彩繪接連,像述著佛陀故事。
若早個半小時遇上,我應該會進去好好瞧瞧吧,但在現刻,理智便提醒我不要多生枝
節,反正所見盡是新燦,不是什麼歷史古蹟值得品味,於是我拍過照後就迅速轉身,飄往
後方佛塔,它顯著反差的老舊,曾經炫亮的漆色斑剝,僅塔尖還存留著輝華,有黃藍色磚
斑斕鑲拼。然若敏銳一點,見到佛塔古色,再看清楚寺名,別只把「Wat Phra Chao
Mengrai」當火星文,就能知道它並非浮泛而生的建物。
根據廟史,初代王「孟萊」曾於前都城「Wiang Kum Kam」鑄了立佛,而當他想把此
佛遷至「清曼寺」時,車轎輪子竟在半路壞了,於是他巧妙把噩兆轉成天諭,在這兒另建
一座廟宇,奉置此佛。不意外地,這尊歷史古物同樣不在正殿,似在相鄰的另一棟,挺考
驗事前功課。當然知道這些時都已是後話了,不過於旅途之終與其相遇,仍算是一種緣,
造訪「孟萊王」創建的城市,然後在紀念他的廟宇告別。
從這兒緩緩踱回旅館,領了行李坐上計程車,古城殘牆在窗外飛快遠去,只留了水燈
天燈的瑩爍在我心裡,它們輕盪浮空,宛如縮凝了不同時年的璀璨。當初僅是為了見識慶
節盛況而來,走著走著卻轉為廟宇巡禮,被其中蘊含的豐富面向吸引,旅行果真是難以預
料啊。
我怔怔朝燈點裡窺探,隨其倒逆溯遊,視野便彷彿有白藍黑三廟展現各自風華,而那
些斑剝佛塔洗去滄桑,一點一點覆上碎彩,明晰了刻鑿。於是傾頹的再次指天,與金炫殿
舍的挑揚山簷共組疊巒,形構一幅淨土世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