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英國【四五】格林威治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5-02-18 11:18:59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9021
(造訪時間:2023年)
「格林威治」對我而言,算是倫敦景點裡順位較低的,但它畢竟是世界文化遺產,車
程又不長,就還是努力找空檔塞。本來是把它放在週日下午,回程可以用遊船消磨過黃昏
,哪曉得週六來個鐵路罷工攪局。兩天行程大搬風後,就變成今天早上搭遊船過去了。
搭遊船之前,先在觀光客熱愛的「柯芬園」(Covent Garden)出地鐵。它古早前是
某修道院的領地,被沒收後淪為菜市場,甚至還有紅燈區,應該沒人能預料到會演變成如
今的商家必爭之地。它就在「SOHO區」、「劇院區」東側,前幾天若多走幾步便能見識,
但那裏人潮洶湧,連地鐵也廣播要大家避開,就沒去湊熱鬧。「大英博物館」那天是最接
近的時候,偏偏太晚,便只是在鄰近吃飯。
這回一大早過去,沿途幾乎沒遊客,走著望著其實感受不出什麼強於人之處。較特別
的是那棟設於廣場的室內商場吧,山牆柱廊輪廓,店列以透明天篷搭接,當中不乏精心妝
點的門面。雖只見正在備料打掃的店員,可以想像若入了夜,燈火點起,將會是另番風貌
,當然前題是人不能太多。
由於岔去看了「柯芬園」,時間就變得有點趕,往「Millbank Millennium」碼頭的
路上一度以為會錯過首班船還用跑的,結果提早到。要搭的船家名為「Uber boat」,「
London Pass」雖有包含其一日票,偏偏要先在四個大站的窗口啟用,而窗口十點後才營
業,所以我也只能含淚浪費這一日票了。若再算上去不成的「碎片塔」,買Pass根本虧。
「Uber boat」標榜快速,我原以為是爛爛的交通船,哪知外型跟內裝都滿新,艙裡
有冷氣還有飲料吧台,相當舒適。可惜我沒有享受的命,為了拍照,只能出艙待在船尾。
特別在「Millbank Millennium」上船,為的就是能拍到「西敏宮議會」的全景,老
天賞臉給了好天氣,晴空下的它很令我著迷,似縮小版的疊嶺,也如河岸的嶙峋石林,即
使看不清細節,見那簇密的綴邊在藍色畫布挑揚,高塔擎指,仍能感覺到那份繁麗。然快
船的缺點這時就顯現出來,才對了眼,便見其身姿挪轉,才按了快門幾響,就得送別。
跟「西敏宮議會」相輝映的自然是「倫敦眼」,曾也想過是不是要灑錢,後來還是算
了,自己一個人坐好淒涼。怔怔望著逐漸縮渺的「大笨鐘」,「亨格福德橋」從頭頂掠過
,它串接著「查令十字」跟「滑鐵盧」這兩個火車站,兩側添附的行人橋很別致,是由許
多扇形鋼索懸吊。當回望著,也能瞥見位處「白廳」那區的五星級飯店,山牆錐冠錯落,
窗拱飾柱連綿,沒查可能會誤以為是哪座宮。再過去是挺奇特的火車站「黑衣修士」,站
體居然就這麼從河橫跨,旁邊還留有舊時的橋墩。
接續的重點便是「千禧橋」與「聖保羅座堂」了。現代感的骨架撐起簡約線條的橋身
,串抵的卻是經過妝點的古典帽冠,可說是縮影了如今的倫敦風貌。隔壁的區域也複製了
這種錯亂,明明河畔的「倫敦塔」以城壘令人望之思古,視線再往遠拋,便是各樣的奇形
建築,有的呈不規則多面體,有的帶了弧邊被人戲稱為對講機「Walkie talkie」。而當
仰望完「倫敦塔橋」的窗框勾尖、飾塔挑竄,「泰晤士河」的精華段就過去了,後半幾乎
是摩天大廈,不然便是堆疊得如樂高的同色房樓。
加減四望中,遊船抵達了「格林威治」碼頭,岸上有艘巨大的帆船「卡蒂薩克號」,
桅桿高竄。它曾用做茶葉運輸,風光好一陣,退休後變成博物館。照計畫必須直衝「格林
威治天文館」,看大家都往岸邊建築群拐,就被誘引進去了,跟自己說應該也通。
這地方早年砌有「普拉森舍宮」(Palace of Placentia),週邊是王家狩獵林野。
「亨利八世」和「伊莉莎白一世」都出生於此,可惜經歷「內戰」那報復性的捲掠,就此
荒廢,目前所見的「老皇家海軍學院」,是由再建的「皇家海軍醫院」所轉型,出自設計
「聖保羅座堂」的那位「Christopher Wren」。
不由得走至中軸,這角度遠望有「王后宮」,兩邊屋閣繞擁,在端處挑昇為孿生塔樓
。塔樓以柱廊支起山簷,再擎舉拱冠,左側是「聖保羅與聖彼得禮拜堂」,右邊為「彩繪
廳」(Painted Hall),如此勾畫的勻稱與氣勢,難怪曾被《雷神索爾》及諸多電影取景

悲劇的是,當在環望中朝「王后宮」步去,才發現它旁邊還橫生了「海事博物館」,
要到天文館,仍得原路繞出。且天文館可是蓋於山丘的,為了趕時間得用急速爬上,快喘
死。此外,由於門票包在「London Pass」裡,原先會進去大致瀏覽,改計畫就沒空了,
又多賠一筆…
站在館外加減望,它於「查理二世」時期砌建,入口有座可以開合的球頂建築,照資
料,裏頭藏有英國最大的折射望遠鏡「Great Equatorial Telescope」,它安裝在赤道儀
上,因此能自動調整角度,將鏡頭持續對準某天體。
圍籬內尚能見到由「Christopher Wren」設計的八角觀測廳,上頭風向標裝了頗吸睛
的紅球,初時不明就裡,後來才知是早年的報時球,會在下午一點落下,給遠方船隻校正
航海鐘。至於裡面收藏的天文海事儀器,就只能放水流了,把目標放在尋找「本初子午線
」。它就在籬內中庭,從一棟小屋放射,但若僅拍線其實不用付錢,由外頭另個小籬門穿
進,也能看到它的延伸。
好不容易爬上來,當然不能快閃,瀏覽過建築,還是花點時間在望台遠眺,或許是有
經過設計,丘坡林樹在這方向讓出了視野,透顯草坪末處的「王后宮」。方整的它建於十
七世紀,據稱是英國第一座以純正新古典打造的建築,曾被兩代王后作為畫廊,目前展著
海洋相關的圖繪。於其背後以雙塔標誌的,就是「老皇家海軍學院」了,再朝遠望,有灰
濛天色下的「泰晤士河」與高樓群。
這趟之所以如此趕,是因為「聖保羅與聖彼得禮拜堂」十點開十一點彌撒,得在這之
間進去看,於是在丘上瞭瞰過,又得折回學院了。快步穿進教堂,裡頭色調很別緻,奶茶
色為底,淡藍在其間反襯。微拱的天花板切出條帶,嵌入花蕾的諸多八角框在中列團繞著
,如芒綻放。由使徒帶出的側廊也類似,但添加了更多流動感,近窗的半球拱、弧浪般的
撐臂,兼著刻鑿於表面的葉藤,每個角度望去都成景致。
講道壇外觀亦有搭襯,抬升的環狀壇體顯著敘事浮雕。盯瞧過,我朝主祭壇走,那兒
以展翼天使撐起金燦祭桌,畫作暗晦詭譎。辨認了一下,主角是在馬爾他島遭逢海難的聖
保羅,當時一條蛇從篝火竄出,攀纏欲噬,彷如撒旦的蠱惑。保羅卻將其甩回火中,堅定
不移。
欣賞完,折返紀錄入口上方的管風琴。怕被罵,進教堂我就有問工作人員,她說儀式
沒開始沒關係,哪知在這卻被老人碎念,他指著「彌撒禁止拍照」的標牌,任憑我說已取
得許可還不聽。好在我已經拍完了,可以棄戰不理,趕快轉往隔壁的「彩繪廳」。
一般對醫院的感覺多是蒼白灰冷,會有這樣的廳間滿神奇,讀過解說板才知是為了募
款,當時資金短缺,以彩繪激起人民愛國心進而捐獻的計畫就冒了出來。目的既是生錢,
自不會請太知名的畫家,被推薦的是尚未有代表作的「James Thornhill」。雖像種不抱
高期待的投資,事後卻證明賭對了,光是門廳的圓穹,就有繁複的王室徽印在藤葉邊框襯
著,當中為以灰濛筆觸畫出的四風神。而這樣的鋪陳,在過了隔門後,轉為滿空的色彩揚
漫。
館方很貼心,在這「下廳」併了滿多軟凳如床,供人仰躺欣賞。我隨著語音導覽望向
各處,聽起來裡頭的兩百餘人都各有意涵。接案之時正值「光榮革命」後,醫院亦為「威
廉三世」、「瑪麗二世」所蓋,居中的不意外是他們,上頭有阿波羅駕車驅趕晨露,帶來
光明,諸多美德女神環圍,「和平」遞了橄欖枝給國王,後者則將代表自由的披風交給「
歐洲」。有趣的是,還畫了「路易十四」拿著斷劍被踩在腳底,將其貶為窮兵黷武。
這樣的一幅「和平戰勝暴政」往下延伸,除了「建築之靈」指著此樓的圖像,能見雅
典娜跟海克力斯英武作戰,將包括梅杜莎、九頭龍的一眾罪人惡獸擊倒。橢圓邊框襯上黃
道十二宮,他們與四季的化形互動著,於是雙子跟花神嘻玩、處女同穀神競美、持秤少年
和酒神成了曖昧伴侶。
此外,為增加立體感,廳兩端繪出了拱弧,在與主圖切出的四角,填上宙斯、天后、
海神、大地女神的守望,拱內則帶出船艦駛近的衝擊。入口端雖繪了競爭對手西班牙,卻
是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擄獲的戰利品,船旁月神飛臨,象徵對潮汐的掌握,女河神們
在前清點貨物,代表貿易的興盛。週邊另點綴了天文相關人物,最易辨的是哥白尼,手指
頂著以太陽為中心的天體模型。相似構圖的另端畫了英國戰艦,能見勝利女神於空歡舞,
在下撐托的,是倫敦大小河川的化形,若仔細瞧,會在邊角找到使用望遠鏡的伽利略。
如此的巨幅洋灑,加上廳間柱框的虛實交錯,很令人耽溺,躺著聽完了,理解了架構
,又忍不住起身踱晃,靠近研究細節,感受其筆觸及營造的磅礡。從資料看,這作品可是
讓「James Thornhill」花了七年才完成啊,但辛勞也是有收穫,打響的名號令他接到「
聖保羅座堂」穹頂的新案,方完工,又是續畫此院「上廳」的委託。
所謂的「上」應只是些許高低差而已,位置與「下廳」一拱門相切,跟門廳遙呼應。
雖僅隔了十餘年,王位已幾度易手,雙王早辭世,之後的「安妮」也病故,因此與其夫婿
被置於這兒的天花板,像種精神照撫。由於海軍規模日增,特別繪了海神獻上財寶的臣服
。形塑立體的四窗框內各方來朝,「歐洲」戎裝白馬,旁邊有小天使研究地球儀,「亞洲
」揚著香爐和駱駝相依傍,「美洲」頭戴羽毛冠,腳邊隱著鱷魚,跟獅子一起的「非洲」
小黑人滿有趣,戴的居然是象頭帽。
然跟「下廳」不同,「上廳」的主戲在正牆,手繪的大型柱拱由天使掀了簾,諸神飛
臨,象徵黃金年代的男女灑落金幣。作為背景的是「Thornhill」才經手的「聖保羅座堂
」,他也把自己置於底部階角,轉頭跟訪者介紹。而在階台被簇擁的是當政的「喬治一世
」,因上幾代王室凋零,這兒特別讓家族們粉墨登場。座位略高的老婦是他母親,王位繼
承也來由自此,站姿威武的是未來的「喬治二世」,小弟弟本為更下一代的繼承人,早逝
便只能交給其兒子「喬治三世」。另側尚有打扮成美德的兩女兒,以及一眾孫輩。
端望了一陣往他處瞧,兩側牆亦有大幅壁繪,不過是以灰階表示其陪襯地位。語音導
覽沒交代主題,我後來去官網挖寶,才知是被神幻化的歷史事件。一幅是被從荷蘭迎入的
「威廉三世」,有諸神的觀禮,另幅為由德國過來接位的「喬治一世」,加襯屠龍中的聖
喬治。應是想藉此強調繼承的正統,畢竟他倆都是來自遠嫁海外的母系血緣。
時間不許我多加佇留,然這樣傾注心血的傑作,仍使我在離開中不斷回望,有時盯瞧
壁爐以假亂真的外擴飾綴,有時被藏於角落的小心思留了步,當然最主要還是那用整廳營
造的奢華與戲劇性。有文章將其比擬為英國的「西斯汀禮拜堂」,即便後者那於初見給予
的衝擊仍無法匹敵,米開朗基羅極富力度的線條亦是王者,有個偌大空間能自由揮灑又被
收於世界遺產,對藝術家而言已是肯定。
何況,還有不菲收入呢,當初合約以尺寸計費,總價數字看似少,換算成現值,可是
驚人的五十七萬英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