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下第一隻機械錶開始也已經大約一年半了,從原本是個不需要也不想要帶錶的人,一直
到現在變成沒有一隻好看的錶在手上就覺得很不自在,錶雖多但錶帶更多,變成幾乎每天都
在玩換換樂的不解之緣
剛開始玩錶時總是對機械錶充滿好奇心想要多了解更多,常在網路上找資料,也常開校時往
站看自己手錶快了還是慢了,有一天逛淘寶突然覺得一組簡單的測錶機其實沒多少錢,不如
買來試試看,於是就訂購了
本來以為基本款會不會像玩具一樣不堪用,實際用過以後發現其實最便宜的就已經完全堪用
了,在這裡簡單用手機拍照的方式分享一下我的量測結果:
照片中從左到右的五個數值分別是:
1) 日秒差, sec/day, 正的數值代表每天走時變快
2) 擺幅, degree, 擺輪左右擺動的幅度
3) 偏振, milliseconds, 擺輪左右擺動的不一致的時間差
4) 升角, degree, 這我不知道怎麼解釋..
5) 振頻, beats/hour, 如果機芯每秒振4次那麼振頻就是每小時28800下
下面的走時曲線圖:
1) 如果走時正秒差那麼曲線上揚,負秒差則會下降,剛好正負零則持平
2) 如果有偏振情形那麼走時的曲線就會分叉,反之看起來會是整齊的一條線
目前我收藏的機械錶機芯一共有2500/ 2824/ 2836/ SW200/ 9015/ 4R36/ 6R15等等,我試
著在走時曲線走一趟之內讓手錶切換六個方位然後把畫面拍下來,每次切換方位時會有一小
段時間測錶機不能正確量到機芯震動而造成小中斷,如果機芯的狀況完美的話,理論上可以
得到六段線連成的一直線,以下是每顆機芯量出來的結果:
1) Omega 2500c
前陣子剛洗油回來,走時好到無法挑剔,因為是同軸擒縱我不確定擺幅有沒有量對,這也是我
目前唯一的無卡度機芯,從圖上可以看出擺輪螺絲的調整自由度較大帶來的優勢
2) ETA 2824 Top
雖然其中起個方位小幅正秒差,但整體狀況良好,每個方位都在COSC標準以內,且沒有負值
3) ETA 2836 Elabore
一樣是六個方向誤差都很小的ETA正常能量發揮
4) Sellita SW200
其中兩個方向正負零,四個方向正秒差,全方向都在COSC標準以內,瑞士機芯正常能量發揮
5) Miyota 9015
日本Miyota給我又便宜又好的印象就是這樣來的
6) Seiko 4R36
精工低價機芯不但每個方位正負秒差變異性大,連偏振也蠻大的,慘
7) Seiko 6R15
精工中價位機芯,可能因為這是一隻新錶偏振不大,可是個方位的秒差卻很大,看了兩隻精工
會發現精工在變換方位之後走時並不會立刻穩定,而是需要一點時間,因為調整走時快慢只
有一個自由度,所以根本沒有一個基準可以讓日誤差再更縮小小一些只能憑運氣
我目前的結論是:
Omega 2500c > 瑞士中低價系列 = Miyota 9015 >>> 精工中低價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