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養的人還沒有自由到可以完全放棄「宗教慰藉」。而他們重視藝術,
也是因為在裡面聽到已經沉寂的宗教的回音。另一方面,有些不夠堅決的人們,
雖然盼望著另一種生活,卻沒有「顛覆」自己的力量,因此追求藝術所承諾的新環境。
再者則是空想者,他們不要「犧牲奉獻的工作」,藝術因此被當作懶人的吊床。
此外還有家境富裕的女人,聰明又無所事事,她們需要藝術,
因為她們的生命裡少了一個義務的圈子。最後是醫生、富商、公務員等等,
他們雖然有體面的工作,但是「心裡有蟲」,讓他們對更高貴的事物心癢不已。
藝術對這些人的意義是什麼?「它得在幾個小時裡,或在短暫的片刻裡,
為他們驅逐種種的不悅、無聊、淺淺的良心不安,甚至可以讓他們重新解釋自己的生命和
性格裡的錯誤,把它們曲解為世界和命運的錯誤。」我們看到的不是幸福和健康的滿溢,
而是缺陷使人們去擁抱藝術。這些藝術的玩家都是跟自己處不好的人。尼采說,在今天,
人們需要藝術的原因不是「自我享受」,而是「自我厭倦」。
觀眾席上的自我厭倦和某些藝術家不顧一切的自我享受,其實是一體兩面。有時,
他們如此漫無節制地熱愛自己的作品,以至於渴盼「一切事態都被顛覆」,
為的只是方便他們的作品有更大影響力。……大藝術家只要「吹響他的笛子」,
卻發現沒有人隨之起舞,就會感到滿腹委屈……有時自認不被了解的藝術家
「的確非常痛苦,但那只是因為他的好勝心和他的忌妒心太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