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先進大家好,本人不是會計系,但有修過三學分初等會計學
目前是寫程式做一些財報分析。
因為研究上市櫃公司的財報時,發現到會計科目自從採 IFRS 後有八個版本
http://siitest.twse.com.tw/nas/taxonomy/taxonomy.html
- 2013Q1
- 2014Q1
- 2015Q1
- 2017Q1
- 2018Q1
- 2018Q3
- 2019Q1
- 2020Q2
自己目前分析了一個晚上,發現 2018Q1 的改動比較大:
- 以往使用"合計"的會計科目,原本放在 section 的最後一欄 (做為最後的加總計算),
現在直接放在 section 最前端 (有要看細項再往後看內容)
- XBRL 格式的標籤做了許多更動,包括命名空間 (namespace)
另一個變動較大的是 2019Q1,大概是為了配合 iXBRL 實施。
想問一下這八個版本的分類標準變更對財報分析是否會有影響?
若有,則哪幾個版本影響較重?會影響哪個指標的意義呢?
有沒有哪個會計項目以前和現在的意義有很大不同,不太能直接比較?
若有這方面分析的文章願意分享,將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