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剛做了胸腔鏡楔狀切除手術,藉這篇分享一下。
我本身是長庚出身在診所看診的醫師,但是是小科,非本板C大那麼專門。
事情起頭是這樣,
我不抽菸,有氣喘,
直系血親最近因癌過世,加上自己快年屆40,還想出國工作就安排了健檢在六月。
一開始的CT吸氣沒吸飽不是照得很好,但是已經可以清楚看到右上肺有7mm左右的毛玻璃。
第一次聽到放射診斷科的同學跟我講GGO這個term時真是晴天霹靂。
後來當然自己也上網開始念了書,然後約了門診問問老師跟學長。
內科都保守說觀察,外科都叫我切。
身邊外科的朋友多,叫我切的聲音也大了點。
我自己看我自己的GGO覺得是pure GGO是惡性的機會比較高,心裡實在是很毛。
我決定在三個月後再排了一次LDCT追蹤,如果還是沒變化我是打定就要開掉。
畢竟我是比較神經質的個性。
九月再追蹤,這次吸氣比較充足,拍的也比較好些,但GGO還在。
而且因為這次吸氣做得比較好,胸腔擴得比較大,GGO影像看起來還變大了。
所以鐵了心跟診所說要休養,就找外科安排了手術。
以下簡單整理一下開刀跟住院的經過
第一天剛進去就簽了很多自費耗材,現在都用3D的VATS,健保不給付的耗材很多。
自己的保險只有日額沒有實支實付,其實還蠻痛的。
簽了約10萬初頭左右的同意書,最後實際用到約6萬左右。
所以如果住院住健保床應該可以在10萬內。
我的定位方式是用甲基藍,開刀前先送去放射診斷科用CT定位,針穿刺後打染劑。
因此,術後2-3天排泄物都會有藍藍綠綠顏色。
手術醒來後,首先就是被右邊的胸管痛到一個不行,以前實習時就知道這個不舒服。
沒想到這麼痛。
雖然胸腔鏡手術都建議患者要多走動幫助排氣排血水,但我第一天還是整整躺了一天。
接下來的住院就是練習吹球幫助肺部的展開,跟多走動。為了能盡早拔掉胸管。
一開始吹球只能吹一顆時,也很沮喪,沒想到開個刀居然可以差到這麼多。
不過隨著慢慢恢復,出院時就能吹到三顆了。
住院一共住了五天,第四天拔掉胸管,拔掉胸管後整個人就輕鬆非常多,幾乎都能自理。
我是做雙孔,所以有兩個各3cm的傷口在腋下的胸壁。
出院後主要的症狀就是體力差,會喘會咳,倒是不太痛。
過了一個禮拜回診,正式病理報告結果是T1a肺腺癌,8x5x5mm。
開刀中的冷凍切片是AIS(原位) at least,所以淋巴有拿,negative。
不過住院中的初期報告就變成MIA(微侵犯),最終報告因為超過5mm還是變成了T1a。
分化佳,伏壁型。
但事情還沒結束,幫我做定位的醫師幫我看到左下肺還有6mm GGO。
我聽到的時候又是一陣晴天霹靂,因為我片子自己也看了好幾次也沒看到。
只能說檢查有極限,GGO真的也不是那麼容易找。
依照自己愛擔心的個性我還是決定把左肺的GGO也切掉於是就約了下個月再開一次。
其實希望這次開出來的是良性,就算是右肺那顆我現在也還不太能接受是T1a的事實。
術前因為評估頂多是原位癌,所以目前全身性檢查都還沒做(一方面我自己也急著想開掉)
也就是說等以後做了全身檢查後,期數在增加上去的機會不是沒有,
我看在腦部MRI跟PET做完前我大概都會很難睡。
至於原po要不要開當然還是要原po自己想清楚
畢竟目前的guideline就是那樣,要追蹤要開都行。
也有的人的GGO追蹤幾年都沒甚麼變化。
但是不開刀的話,追蹤絕對不能漏掉。
我不是沒想過不開刀,能不開的話我也不想開,我也不想少塊肺,也不想插胸管,
但是因為自己生涯規劃還有個性關係還是選擇開了。
就結果論好像也是正確的,畢竟已經開始進到invasive adenocarcinoma的stage了。
至於確診後的心情我還在調適,本來以為開完後恐懼感可以少一點但卻更深了。
身邊的親友都叫我要樂觀看待,但一時半刻有些調適不過來,只能說還需要點時間。
先這樣,
新買的空氣清淨機送來了,去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