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關心是真切的,你媽媽的惶恐不安也是真切的
這兩種情緒都不該被否認,也沒有誰對誰錯
有時候,人對於某件確實發生的事實
會產生不適應的幻覺感
例如考試上榜,你理智上知道上榜了,卻忍不住懷疑是不是美夢一場
又或者親人過世,你明明辦完後事了,卻可能覺得他其實還在
生病也會有這種感覺
醫師確診了,藥也在吃了,甚至都排了手術
可病人還是有種「這一切是真的嗎」、「我真的罹癌了嗎」的質疑
這不是不服現實,也不是軟弱不肯面對
而是心靈上的調適,本來就需要時間
需要多長時間,每個人都不一樣
生病是一場賽跑,為了避免延誤
必須趕著手術、化療、吃藥等等一連串的治療
這個著急的過程中,病人面對一個個新的挑戰
還要強迫自己接受這具變得陌生的身體(少了乳房、掉了頭髮、體能突然大不如前...)
對於這些衝擊,病人其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調適這份心情
種種負面的壓力情緒糾結在一塊
病人無力收拾自己的情緒,做出來的反應就會不理智、情緒化
說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生氣什麼、希望別人怎麼幫助自己
家屬也是一樣的
家屬陪著病人接受一個又一個的治療
還要蒐集資訊、張羅各種照顧事宜、安撫病人
又有什麼餘力釐清自己內心的困惑、失落和難過
這份壓力只是迫於現況被壓抑下去
一段時間後,很可能就會爆發
家屬會氣病人不配合、不努力、不夠堅強
明明我這麼努力要幫你,你為什麼不爭氣點?
明明就是不能避免的治療,你為什麼不好好面對?
在情緒問題上,家屬和病人是同樣危險的
所以原PO,我想告訴你
在你思考著如何小心翼翼的和媽媽談話時
我想請你先陪自己說說話
你可以擬一份治療時程表(從第一次看診到未來治療計畫)
時間表有助於你釐清思緒,並且整理接下來要做的事
去回想在每一個階段時,你的反應、你的心情;媽媽的反應、媽媽的心情
你會驚訝的發現,那麼多那麼多複雜難解的情緒
竟然全塞在短短幾個禮拜內
你會感到混亂無助,是正常的
媽媽會感到惶恐不安,也是正常的
可是你們還是一步步走了過來,而且鼓起勇氣準備面對下一步
所以你們也都是堅強努力的
肯定自己的付出,也肯定媽媽已經盡力勇敢面對這個疾病
人都必須先理解自己,才有辦法嘗試理解別人
所以你一定要先整理自己的心情
才有辦法進行你所謂的「好好和媽媽談」
當你準備和媽媽討論癌症的話題時
如果媽媽是知道自己的病情的
那就不需要刻意迴避
你的問句要「具體」一點,不要問什麼「妳覺得怎麼樣」、「心情如何」、「妳到底怎麼
想的」
病人已經一團亂了,這麼抽象、範圍又大的問句
她會抓不到重點,也就無法透過談話去釐清感受
你可以問「在妳罹癌之前,有聽過乳癌嗎」、「身邊有沒有人也有這個癌」、「她們做了
哪些治療」、「她們現在怎麼樣了」
去了解媽媽對這個疾病的認識有多少
你才能知道她為什麼對你提出的檢查或方針有所質疑
接下來你可以問問她「醫師說之後要化療,妳想做嗎」
依媽媽的年紀和病程,我猜你媽媽會說,她要做,她想治好
你可以回饋她「化療滿辛苦的,老實說如果是我要做,我也會怕,妳說妳要做,我覺得妳
很勇敢」
家屬不要覺得病人理應接受一切治療
講白點,針不是打在你身上、刀切的不是你的奶
病人做的每一個治療決策,都是勇敢而且不容易的
把接受治療看得太理所當然,當病人萌生「不治療」、「我累了」、「我想緩一緩」的想
法時,病人會自責,而這份自責會令病人痛苦
病人可能也會不敢向家人表達最真實的心聲
如果媽媽願意談
你可以試著陪她回想發病以來的種種
讓她說說躺在手術床上的感受、進病房後的感受、少一邊乳房的感受、對下一步治療的想
法
她覺得現在的自己怎麼樣?她覺得以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
她覺得治療是有用的嗎?她覺得承受治療過程中的痛楚,就真的會好嗎?她是不是擔心一
切都是白受罪?
她知道為什麼要看牙醫嗎?她害怕看牙醫嗎?還是害怕後面的化療?她是不是想緩一緩?
她是不是覺得自己拖累家人?她是不是擔心影響孩子的生活?擔心花錢?
你媽媽內心究竟怎麼想的,我不得而知
當她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你才能更靠近她的心,才知道怎麼陪著她走下一步
這個談話通常不會只有一次
病人可能會只說一點點,或甚至不想談
那也沒關係,告訴她你隨時願意傾聽
找機會再引導她說出來
同時你也要調適自己被拒絕的挫折感
不是你做得不夠好,只是媽媽還需要時間整理自己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