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to大應該是前輩,推文有問到各種切片方式是否準確率相當,
不好意思因為過年後家中小朋由接連流感,隔了兩周才整理了一些資料
這邊獻醜,完整圖文"淺談乳房切片"我開始寫再網誌如下
https://breast-rad.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html
文章很長如果只想看圖建議看這個
https://reurl.cc/DodQQ
這裡指的準確度是敏感性, 特異性其實就連細針抽吸都有很高(>95%)的表現
常見乳房檢查, 檢查出病灶後如果懷疑可能回惡性病灶, 接著就是怎麼把病灶取出來做
病理組織化驗, 原則上在什麼樣子的檢查工具下發現, 就在何者工具下定位切片.
以下依切片得到組織數量(少→多)分別介紹如下 :
1.細針抽吸(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
2.粗針切片(Core Needle Biopsy, CNB)
3.真空微創手術切片(Vaccum-Assisted Breast Biopys, VABB)
4.傳統手術切片
1.細針抽吸 (Fine Needle Aspiration)
搭配的影像定位方式: 超音波導引 、觸診
簡介:表皮消毒後, 在超音波導引下, 使用18-23G空針與針筒, 將針尖準確地插入病灶
中,來回抽吸取樣, 再將取得的細胞組織打出於玻片, 進行細胞抹片固定後, 由病理科
醫師判讀°
優點: 快速方便(<5min), 幾乎無傷口, 在診間順手及採樣完成, 幾乎罕見任何危險,
健保給付
缺點: 疼痛 (不打麻藥), 細胞組織量少, 細胞學檢查準確度會隨判讀病理醫師經驗與
信心差異很大(敏感度75-97%) 僅能區分出良性,惡性或Atypical cells, 常無法明確得
到病理組織診斷, 無法進行惡性腫瘤免疫細胞染色°
2.粗針切片 (Core Needle Biopsy)
搭配的影像定位方式: 超音波導引
簡介:表皮消毒後, 在預計入針處注射約5c.c局部麻醉藥劑, 麻藥作用後使用手術刀片
輕輕在表皮劃一小切口, 在超音波導引下, 使用14-16G專用切片切片針, 經由表皮切口
進入後將針尖準確放置於病灶前方, 按下發射切片針按鈕進行取樣(會有"趴"很大一聲,
出針約1.5-2.2cm), 重複3-5次取樣, 取下一條條肉絲狀組織, 由病理科醫師判讀°
優點: 快速方便(10-20min), 傷口小(<2mm), 組織學檢查準確度高 (敏感度>97%, 特異
性: 100%), 健保給付
缺點: 太深病灶或者接近胸壁病灶難度較高, 罕見機會有併發症(出血/感染/氣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