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現在年輕人真可憐

作者: yamatai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   2020-04-04 20:45:24
你的這個問題是要從聽覺心理學裡面來談的
我看過一個 Linkwitz 的訪談,其中他談到現在的 room correction 會失敗有幾個原因
首先,要修正的點如果太多,會造成過度運算,導致訊號人耳聽得出來假假的
再來是空間失真如果不嚴重的話,人耳會習慣,然後在大腦進行即時修正
聽得卻是完整的音樂情感表達
所以大多數的 room correction 的結果就是用下去反而變差
所以什麼叫做好的 room correction? 就是人耳自己會習慣會過濾的不要修正
人耳無法過濾的,才需要修正。
那麼哪一台機器可以分辨哪一種空間失真是人耳無法修正的?
如果沒有,這世界上就沒有完美的 room correction
同理,如果 OLED 如果人眼不喜歡,那麼他必定有某種失真或者過度修正
是人眼可以辨別的。而他的優勢卻可能是人眼不太在乎的。
集團化的研發在乎的是可以量化的儀器數據,而幾乎完全不在乎人眼人耳的感受
在我們還沒有研發出音響的人工智能之前
我想音響大廠都會一直朝這個變難聽的方向走下去
順帶一提,Linkwitz 在美國音響界的地位相當高
他設計的 LX521 很多人認為是史上最好的喇叭,而且有教你怎麼 DIY
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做一套
BTW 我猜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電影使用超高禎數會失敗的原因
作者: mark80219 (Mark)   2020-04-04 21:11:00
買新電視點開Netflix一部電影,看起來超怪還以為電視壞掉,結果是預設開了補禎,嚇死XD
作者: bt092001 (一條魚)   2020-04-04 21:29:00
這就有趣了,喇叭高物理特性,影像高幀數,按照科研的訊號理論會越接近真實世界,但人確越來越覺得怪,那問題是出在?
作者: kd0079 (不告而別)   2020-04-04 21:32:00
繞了一大圈回到自己腦測,那憑什麼你或者我說了算呢?
作者: k965432170 (檸檬口味的人生)   2020-04-04 21:42:00
推樓上,所以就說廢文了,竟然還有人跟他認真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0-04-04 21:42:00
我之前有發過,音響銷量太少,造成進步慢與貴的文章。集團化的優點,就是大資本的研發,然後朝著「最多人喜愛的公約數」方向快速發展,代價就是犧牷掉具有特色的小眾產品。集團化的研發,才是真正注重消費者感受,因為集團化代表著利潤至上主義。根據多年我做電視的同事說,LED電視色澤最準的就是PANA,SONY/SHARP偏的可厲害,但是消費者喜歡。所以,集團化音響的發展下,會更注著消費者的喜歡方向,只是那個方向看起來非ya網友喜歡的方向而己
作者: kevinau (Kevin)   2020-04-04 22:08:00
所以才有很多DIY可以玩啊,感謝前輩分享那個設計最好喇叭
作者: jeeyi345 (letmein)   2020-04-04 22:25:00
查了一下後面還出lxmini 不過都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作者: odanaga (PixiyON)   2020-04-04 22:58:00
我是覺得空間矯正對低頻是利大於弊拉
作者: soma (窗邊一直線)   2020-04-05 00:17:00
不管是什麼音響理論 最後問題都會變成"你想要什麼"
作者: crisp2 (crisp2)   2020-04-05 00:23:00
我要插電就可以聽,所以選主動電子分音喇叭!
作者: soma (窗邊一直線)   2020-04-05 00:28:00
樓上真是好例子 科學理論只能告訴你做什麼會有什麼結果但人做決定不全靠理性
作者: Waldner (Waldi)   2020-04-05 00:59:00
聲學(比方這篇提聽覺心理學)的科學理論還有很多未知,去看AES就知道啦. 就像血流動力學發展很多年,實驗數據和理論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聽覺和相關的科學還不完備. 頻譜分析是從電子電路系統分析借來的工具
作者: crisp2 (crisp2)   2020-04-05 01:05:00
其實我覺得第一篇推文805D3的就講得很好,什麼中頻沒了,送我也不要dynaudio主動電子分音也都還是MSP+絲質高音,應該沒有相同問題吧!?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0-04-05 01:11:00
有趣wwwwww感覺像是現今科技對人耳聽感的知識知道得還太少?XD
作者: Waldner (Waldi)   2020-04-05 01:14:00
樓上,是的比方,人耳對inter-modulation等非線性特征很敏感,但是沒有人研究出什麼理論模型餵狗有很多資訊隨便給個網站 https://science-of-sound.net/現在對音響器材的測試,也就到 stereophile 或 audioscience review 那幾樣工具,其實全部是從放大線路的分析借來的工具(FFT)當然,有足夠知識背景的人可以從中推論比方 impulseresponse 之類的特徵, 可是這些工具和聽覺之間的關聯,還沒有足夠的理論,更像是經驗法則
作者: annachie (沒爆耶!!!!)   2020-04-05 06:45:00
我的理解是以前的器材多靠耳朵去驗證,所以當然以好聽為重點,但每個人的經驗和感觀不同,照造就各廠都有自己的調音特色而現代器材有更多科學量測介入,所以各家聲底越來越像,更透明,更少癖性。聲音應當更正確沒錯,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喜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