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錄自 《誠義—侯貞雄與台灣鋼鐵產業七十年 》一書
https://i.imgur.com/eSpwwb0.jpg
https://i.imgur.com/tS8fpry.jpg
90年代台灣經濟快速起飛,正是「台灣錢淹腳目」的大好年代。
美國飛機製造商麥道看上台灣充沛的游資,希望藉由這項合作案,帶領台灣進入航太工業
,同時也冀望台、美合作生產全新的MD-12型雙層廣體客機,挑戰市場第一的美國波音747
客機和歐洲的空中巴士。
在有關人士積極居間牽線下,1991年11月,麥道與台翔簽署備忘錄,協議將由台翔投資20
億美元,換取麥道民航機部門40%股權,共同生產MD-12,其中,重要零件在台灣生產,最
後組裝則在美國進行。
儘管麥道動作積極,但台翔團隊經過各方研究,發現他們的投資案風險過大。
「我們一起到洛杉磯,跟麥道談判,」當時擔任台翔法律顧問的徐小波說,「那時波音74
7已是航空市場的主流,麥道卻要台灣砸錢去做一個新的MD-12,誰都不知道會不會賺錢!
」
「那時,我還跟他跑到美國,去見麥道家族當時的董事長,」張安平說:「他兒子曾經是
我的室友。」透過張安平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時的好友關係,侯貞雄前往美國,深入了解
麥道投資案。
「侯貞雄去談了以後,就覺得這不可行。他態度堅決,認為台翔一定要和麥道解約!」徐
小波回溯當年說,經過新團隊的努力,終於成功解約。
1997年,麥道為波音公司所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