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這邊對華航今年年終做個不專業的探討
看到經濟日報這篇報導…2018年的理由真的是最誇張的…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3606523
油價高漲,前朝政策錯誤
油價到底怎麼漲?以下用倫敦布蘭特原油價格走勢做個示意
https://imgur.com/d13g8P9.jpg
很明顯2018年9月開始下跌,這樣第四季的稅前盈餘應該會很可觀吧!
但很明顯結果似乎不是這樣的喔
以下是華航在2016年與2017年買油的成本(資料出處2017年年報)
https://imgur.com/VfEHdUD.jpg
再來是長榮在2016年與2017年買油的成本(資料出處2018法說會簡報)
https://imgur.com/2MeBqVs.jpg
其實兩家公司用油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是差不多的
2016華航(資料出處2016年報 google直接搜尋 非公司網頁下載)
https://imgur.com/HJl9pWZ.jpg
2017華航(資料出處2017年報 google直接搜尋 非公司網頁下載)
https://imgur.com/yNhbGb0.jpg
2018長榮法說會簡報中的成本資料
https://imgur.com/dvXJqIA.jpg
所以…兩家的用油成本應該是差不多的 (華航已經不再進行燃油避險)
那2018年 長榮發出了4個月年終,華航卻只發出總和約2個多月的年終
輸人的年終去哪了? 看來就是所謂的前朝政策錯誤
但前朝政策錯誤這個理由不會太模糊了嗎?
回顧華航歷年年終理由
2016罷工加薪 人事成本從原本的10-11%提升到現在的15.2%
2017客運反托拉斯6億罰金,舊機攤提,回購虎航股份
罰金就擺在那邊,舊機攤提其實這幾年的年報都能找到這項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3550859
虎航虧損也補平了,之前提播的虧損費用回補後應該也能挹注盈餘吧
前朝政策錯誤是說…
飛機買太貴?A350延遲交機怎麼算呢?親子臥艙停用每月要支付的權利金?
華航成本高昂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年報內一堆的研發計畫每項後續的收益如何?
有沒有人再亂花錢?還是我們的營收都被預支了?
如果真的是有人搞鬼,那是不是能有人查出來是誰?該追的錢要不要追回來?
第一線員工努力盡自己本分,航班狀況,旅客狀況,載貨狀況我們都看在眼裡
是好是壞我們也都有感覺,但我們這一年來遇到的是不補新人,公司各種costdown,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苦,連以往年終談判這種原本公司內部上演的戲碼都被搬到媒體上炒
作
再讓媒體輿論帶風向,然後社會大眾就覺得華航員工真的是貪婪的一群人,
但這齣擠牙膏的戲碼我已經看了好多年,公司每年都是這樣玩啊,
並不是林佳龍局長一句話的結果或是何董的恩惠啊!
今年華航將邁入一甲子,華航是一間老店,當然裡面藏汙納垢的,很多人說我們飛安不佳,形
象不好,但這間公司依然是許多家庭的依靠,也曾經陪著很多台灣人創造回憶,我們也希望
它能更好,不打不成器,每次的抗議也都是監督.
補充說一下關於第13個月月薪,其實我們領的就只有底薪,
部分新新聞中提及的團體協約第44條原文如下
https://imgur.com/BYTzUT8.jpg
我個人的理解是:不論稅後盈餘是否虧損,華航保證會給第13個月底薪
那這筆錢被公司歸為年終我想是可以理解的,但絕對不是算在稅前盈餘的20%,換句話說…
這筆錢的支出應該在年度成本預算時就被計入了
(雖然是這樣說,但我剛進公司也是被告知保障年薪13個月,所以原本也以為那是薪水啊,不
是獎金啊啊啊,順便透露一下進公司第五年我的底薪才到30k反正這資料六月開始就是
透明的了)
最後…我個人是華航年資五年的小修護,以上都是個人淺見,因為沒有財經背景,其實年報
有很多財務類的東西也是看不懂,但試著去計算裡面一些數據,其實都還算合理,但是…每
年第四季財報依規定只要在4月底前公布,同時製作精美的年報也都差不多在該月產出
(就是我前面引用的一些資料),
這些潤飾很合理的數據到底是先有答案再推公式,還是直接一筆一筆推導到最
後的結果,我不知道,但我希望這些資料是可以讓人相信的.
最後的最後,在這邊分享2017年7月盧其宏先生的撰文”華航虧損不是因為勞工加薪”
http://pnn.pts.org.tw/project/inpage/146/30/81 再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這篇文,純粹
覺得佩服並詳細
在機場 人家都叫我們機務大哥,年終出來 每個人都是我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