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oyofour (似曾相識)》之銘言:
: 桃園機場安排登機門時,想請問是用什麼依據?
: 也看過各航空公司延誤時,被安排要致接駁坪。
: 但卻看過某一家航空飛機有問題或香港雷雨延誤卻不會更改登機門,反而是改其他航空公
: 司的登機門。
: 也曾經搭飛機被硬生生到了桃園卻停在外面等一個小時。
: 想請問說有人知道安排的定義是什麼嗎?
要看RCTP的停機坪安排,就必須要知道停機坪安排的運作邏輯。
在RCTP裡面,雖然目前有這麼多家客運航空公司在作業,不過航務處實際在排Bay時,
會接觸的航空公司代表其實只有幾家,所以其實作業上有蠻多會跟航空公司窗口有關。
除了大家想得到的中華、長榮、台虎、遠東等4家國籍業者之外,
另外就是國泰、澳門、聯合、亞航,另外還有像是台灣天際、熊航這種航務代理。
所以在改機門的時候,原則上會有一些窗口原則,例如說像是國泰(含港龍)航空,
航務處常態的調整方式就是把他們盡量集中在固定一個區域,
最主要的目的是可以減少在交錯安排的協調內容,自己卡機位時也不會怪罪別人。
因為目前桃園機場的空橋停機位實在是嚴重不夠用,所以原則上,
機場航務處這邊會讓雙走道客機維持擁有空橋使用的資格。
(除了少數限制只能停單走道的空橋停機坪),
當然考量到目前桃園機場單走道客機的比例很高,
所以單走道客機被調動登機門的機會就很相對高很多。
不過,縱使是把飛機丟接駁停機坪,同時還是要考慮到接駁候機室的容納量,
例如在今年春運前夕,當時面對比較大量的春運航班量時,
航務員在安排機位也會同時思考接駁候機室會不會容納不足的課題....
(當然也會發生排Bay時想很多結果誤點通通塞在一起的情形...Orz||)
但是,在這裡我要特別說明「落地後等很久才進登機門」的這個問題,
這個東西要先談到「航班時間帶」的議題。
各位最近應該偶爾會聽過「時間帶」這個名詞,
像是桃園機場這種需要時間帶協調的機場,時間帶是要對照每個時段限制去協調的。
所以有可能航班的組合時間會有一些差異。
例如一個桃園到東京成田的往返航班,我們的業者其實要申請2個起飛、2個降落,
然後還要去看起飛和降落的時間能不能夠重合在一起,如果不能就還要交換時間帶。
各位可以去Google flight 查詢飛行時間,如果各位找一個 HKG - TPE的單程航班,
會發現飛行時間從1小時40分到2小時10分都有,而且未必是依據時段排序,
這就是因為時間帶組合出來的成果。
所以,我們就用 HKG -> TPE來看,如果能飛1小時40分的準時抵達,
那麼相近時間起飛,在原定班表上面寫 2小時10分 的航空公司,就有可能早到30分,
那像是日本回台北的航線,3個多小時的航程很有可能在順風情形都可以早到30分,
所以本來飛行時間寫得比較長的業者,自然就會早到40~50分鐘。
然而,機場在安排Bay的時候用的是航空公司填報航班的時間,
所以譬如我本來某個 Bay 就是安排 15:00給某個航班使用,
結果這個航班14:20就落地、同時也沒有其他停機坪可以安排使用的時候,
只好就要早到的飛機在地上等個30~40分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