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名稱]聯合新聞網 [新聞日期]20201116
[網址]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0/5019418
[內文]
男帥女美的空服員,向來是航空公司的門面。華航身為現今國內最老牌航空公司,空姐的
中國風制服,在國內與國際都特色鮮明。每次空服員招考都吸引數千人報名,錄取率往往
低到不足2%。然而一如華航由空軍分家而出,經歷中南半島的戰地包機逐漸茁壯;如今總
數超過3000人的華航空服員,當初也有非常曲折的開始。
※1959年成立時資源少 機長太太成兼差空姐
1959年華航成立時,只有兩架PBY水陸兩用機,主要承包軍方飛往外島的業務,並沒有固
定航線,也沒有空服員的編制。最早在飛機上派任空服員,來自於特殊的「拆船包機」:
當年台灣拆船業發達,許多日本舊船開到高雄拆解,華航便利用向空軍34(黑蝙蝠)中隊
借來的一架C-46運輸機,包攬將船員送回日本的業務。台灣飛日本時間不短,總要給客人
提供飲食,機長陳章相的太太,便成了最早的兼差空姐。
1962年12月,華航終於獲得第一條定期航線,由台北松山機場飛往花蓮。同年,開始招收
空服員。
※第一代空服員 不少人來自空軍專機中隊
華航第一代空服員並非一次到位,而是逐漸加入,總共有2位男性、12位女性,其中不少
人來自空軍專機中隊。
1966年,華航又招收9名空服員,2男7女,次年元旦完訓上線。這批首度集體受訓的空服
員,被稱為第二期,先前的人員就成了第一期。
1966年12月,華航開闢第一條國際航線,飛往越南西貢。因應人力需求增加,1967年又招
收了第三批空服員,這次並且是首度公開對外招考。此後的招考,時機往往也都與開闢新
航線相關。
※當年選美熱潮+空姐數量少 知名度宛如明星
中國小姐選美,是1960年初期台灣社會的盛事。在當時絕大多數人沒搭過飛機,更沒有機
會出國的情況下,人數稀少的空中小姐,儼然也是另類的選美。事實上這兩個族群關係密
切:華航第一、二期的19位空姐,其中至少5人是進入中國小姐複賽的佳麗。
1963年12月19日,華航為了宣傳北花航線,舉行一場空中婚禮。擔任女儐相的空姐曹開武
,是前一年中國小姐的第二名,當選後由空軍轉來華航。擔任司儀的空姐涂咪咪,也曾參
加1962年的選美,但未得名,1964年捲土重來,獲得第四。另一位空姐丁兆幗,則是參加
選美後,加入台視擔任主持人,也曾拍過電影,轉投華航之後,多次擔任廣告代言。
由於社會的選美熱,加上空姐數量稀少,知名度並不下明星。1963年9月1日,花蓮港舉行
升格國際港慶典。省主席黃杰在機場遇到基隆港務局長曹開諫,還開玩笑說:「要不要順
便接你妹妹曹開武?她今天也飛來花蓮。」曹開諫連忙苦笑表示,曹開武不是自己的妹妹
。
※片商搭熱潮 找華航空姐來拍電影
當時有片商想到,以中國小姐擔任主角,必然可以吸引觀眾走進戲院。既然中姐與空姐都
充滿明星光環,片商便找上華航,向公司出借有中姐身分的空姐。華航也覺得這是打知名
度好機會,便同意支援涂咪咪、李中利兩名參加過選美的空姐演出。
把空姐與選美聯想在一起的,甚至包括當時的華航自身。1964年涂咪咪當選中姐第四名,
華航立刻以她為宣傳,並表示歡迎其他選美佳麗加入。當年第二名的陳萍如,兩年後真的
進入華航,成為第二期空服員。
※傳奇徐煦地勤轉空姐 一直飛到60歲創紀錄
1967年考入華航第三期的徐煦,大學時期就在華航營業處櫃台上班,由於地勤也穿旗袍,
常被外人以為是空姐,於是便報名公司首度公開考試。當時面試就必須穿旗袍參加,她身
上穿的就是公司的地勤制服。終身未嫁的徐煦,一直飛到60歲,創下我國民航史上的紀錄
。
不過,那時代絕大多數的空姐,飛行的時間都不長。這是因為1960年代的男女社會地位仍
明顯不平等,包括華航在內的各航空公司,都設定「未婚條款」,有些歐美業者甚至規定
空姐32歲就要退役。1971年4月,華航組員在曼谷住宿的飯店發生大火,5位機師與空服身
亡。辦理保險理賠時才發現,一位空姐已經結婚,但為了保住工作,並未告訴公司。
未婚條款後來變成禁孕條款,結婚沒問題,懷孕就須離職。直到平權觀念進一步伸張,
1980年代末期才改為留職停薪。
※1966年空姐月薪 就高達7000元
依據1966年的聯合報記載,華航空姐的月薪就達到7000元,遠高於一般年輕女性。當時華
航還只飛國內,等到開飛國際線之後,薪資更是水漲船高,再加上難得的出國機會,當然
讓人趨之若鶩。不可避免,當年能進入華航的幸運兒,不少是軍中高層的子女。1969年考
入華航第八期的倪維霙記得,有一位男同學與大家一起考取受訓,最後卻因情治單位的安
全調查有問題,無法飛上青天。
倪維霙回憶,國內線的服務項目不多,除了送水、毛巾之外,如北高線等長一點的航班,
才會提供點心餐盒。不過幾乎沒有收餐盒的問題,因為多數旅客都難得搭飛機,大家都不
捨得吃,帶回家去作紀念。也因為多數人沒搭過飛機,因此因緊張而暈機的人特別多;還
有人不敢喝水吃點心,以為要另外付錢,還有旅客把一男一女值勤的空服員當成是夫婦。
至於國際線,當年的票價數字,並不低於五十年後的今天,昂貴程度可想而知。也因如此
,負責頭等艙的空姐,要特別換上華麗的長旗袍,帶上過肘的長手套,歡迎旅客登機。等
到飛機起飛開始服務,才換成「打工」用的一般旗袍。空姐可以到博愛路的綢緞莊,依據
自己的喜好選擇長旗袍的式樣。
※待遇高卻也很辛苦 只有摺疊座位可坐
早期空服員待遇有如天價,但當年在飛機上工作,辛苦程度也高於後來。如今的越洋廣體
客機上,經常設計有組員的睡艙,或者會在機尾一角隔出專屬休息區,半世紀前搭乘波音
707客機飛往美國的空服員,從頭到尾都只能坐在摺疊座位上。
不過空服員真正坐在椅子上的時間不太多:因為波音707還沒有現代客機上的推車,因此
一百多位旅客的餐盤,都必須由廚房一一端到座位上。頭等艙則供應正式的西餐,一道菜
吃完才上下一道,所有客人把飯吃完,足足要花兩小時。徐煦與倪維霙都形容,「走著走
著就到美國了」。
※當年沒飛行時間限制 曾一天12個起降
當年的空服員也沒有後來的連續飛行時間限制:倪維霙回憶,曾有國內線一天連飛12個起
降,機艙廣播時報錯目的地,把旅客嚇了一跳。國際線也未必輕鬆:當年海外僑界如果有
慶典,政府往往就直接「動用」華航擔任親善大使,空姐們到了目的地,還要盛裝出席晚
會,表演歌舞慰勞僑胞。如此一來惠而不費,省掉邀請藝人的酬勞與機票開銷,還不需申
辦出入境簽證的麻煩。
隨著交通與旅遊產業愈來愈蓬勃,出國對多數國人已經不再遙不可及。空服員雖然還是許
多社會新鮮人的首選工作,但薪水也從每個月就等於上班族大半年以上,降低到「只有」
兩倍左右。比起五十年前在眾人眼中宛如摘星,過著與一般人不可同日而語的生活,終究
還是從天際回到凡間。
篤信基督教的徐煦,表示幸運能有一份生活無虞的工作,去過地球上很多國家,但也體會
過同事驟然離去的無常。因此她從華航退休之後,持續在各醫院、郵局、區公所擔任志工
,回憶起卅多年的飛行生涯,她的結論是「平安就是福」。
[心得]
空軍專機中隊的女性空服員,早年是文職的聘雇人員,著名例子如金友莊。直到民國80年
左右,因為國軍大量招收女性士官,才改由軍職擔任。
後來華航的空服員每次招募的人數更多,就不可能一起同時受訓,而分成20~30人為一班,
因此每一屆招收,就會出現許多「班」(比較正式名稱應該是「批」?)對於師大附中或
復旦中學的校友來說,這種「班號制」應該格外親切。
另外如果查1960年代舊新聞,會發現航空公司把空姐當成廣告賣點,比現在更明顯100倍,
當年華航只有十幾個空服員,卻也和越南航空(規模也不會比較大)合作,宣傳交換空服
員的噱頭。早期全球航空界還流行舉辦空姐選美,這些事情現在大概都會被抨擊是嚴重物
化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