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篇就笑了...
我家有很類似的狀況(我是爸爸)
簡單說明一下
1.
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教養孩子的想法/習慣/知識來源
2.
"被"下指導棋感覺都很糟糕
(當媽媽的就想像成被婆婆下指導棋的感受吧)
3.
被下指導棋肯定不只一次了,積怨已久
只是剛好這次爆發出來而已
(所以有可能爆發的點其實不一定是爸爸真正堅持的點,可以問問)
4.
思考出發點的不同=>這是重點
常見的情況例如,爸爸看了一些文章/資訊
提出一些不同於現況的教養方式,
但媽媽就會說:每個孩子的氣質/個性不同阿
但其實看在爸爸的眼中可能根本是放縱/溺愛...
因為在男人的眼中,媽媽所謂孩子的氣質/個性,
在孩子還小,不是真的能表達的時候,
有時候也會覺得這會不會根本是媽媽自己認為的個性吧...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的概念)
(尤其現在超多媽寶/公主病的.....)
而爸爸自己看來的資訊來源,可能是處理過成千上萬小孩所得出的結論
有前因後果,有驗證方式的,來源可能是兒科醫生,教育學者
結果就被一句話打發+下指導棋
不能立即接受也是可想而知
比較建議的方式
1.情急之下先照慣例處理,但必須配合第2點
2.約定好之後要好好討論,並且真的要討論
3.媽媽想要說服爸爸的話,也可以自己上網查資料來佐證
=>因為老實說如果都是新手爸媽,憑什麼一定是媽媽用說的保證對?
但有其他資料佐證表示這個方式也是ok的,通常爸爸也ok
4.處理不好的結果就是爸爸可能會不想管小孩太多,單純陪玩
看看能不能接受啦,也有這種的
分享一些當初我家曾經吵過的問題
1.小朋友是否一哭就要立刻抱起來哄?
2.生病看中醫或是看西醫?
引爆點(例如原文中的問題)可能是更微小的問題,
背後其實可能藏有比較大的爭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