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大寶情緒問題 還是我們教養問題

作者: FIEL (娜娜)   2018-03-17 08:39:46
※ 引述《lyre ()》之銘言:
: 大寶2y8m 另有二寶1y
: 現在想問的的是大寶,不知道是我們教養的問題,還是我的大寶需要去評估情緒問題
: 2.幾乎所有事情都要跟他講道理或是唱一齣戲給他聽,直接命令不能做或是威脅不能做

: 沒有在「信到」(台語,就是不鳥我的意思吧)
我女兒也是從小就無法直接命令的孩子,
另外一方面,其實我也很少用這樣的方式。
大概是因為我自己從小就討厭大人說那句最經典的「沒有原因!反正就是這樣!」
這種「我說的就是規定」「小孩子就是要聽不能違抗」的態度一直印在我心底,
所以當我女兒開始有反抗意識的時候,
我就和自己說,我不想要變成這樣的媽媽。
但演變到女兒真的能接受我的講法的階段之前,
我曾經鬼打牆了很長一段時間,也苦惱孩子為什麼怎麼講都講不聽?
後來看了《孩子只是卡住了》那本書後才發現,
其實不是孩子只照著她自己的想法或意願做,
而是她根本沒聽懂我剛剛講的那串話,
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去對談或是溝通其實都是無效的。
既然是無效的、聽不懂的,又怎麼能期待兩三歲的孩子能夠在聽完之後照著做?
無論是講道理或是唱一齣戲,
重點不在於我們花多少時間和孩子說,
而是你說的道理或唱的戲,孩子到底聽懂了沒?
於是我開始改變模式,當我發現我講完之後孩子還是不肯做的時候,
我會主動問孩子說「你是不是不理解媽媽剛剛講的意思是什麼?」
然後再想辦法換一種描述狀況和說明道理的方法講一次。
我媽常對我說:「孩子幾歲、妳就要把自己降到幾歲來說話。」
孩子三歲妳就三歲,孩子十三歲妳就要用十三歲的講話方式。
: 譬如:
: a.為何過馬路一定要牽手?跟他說因為有車,然後他在人行道就常常掙脫我的手爆衝,

: 後說這邊是人行道,不是馬路XDD
第一個,先指著人行道上停在旁邊的車子讓孩子知道人行道上也會有車,
而不是只有馬路上才會有車出現,所以人行道上也要小心。
(該感謝台灣人愛停車在人行道上讓我們可以趁機拐騙孩子嗎?XDDDDD)
第二個,因為有車所以一定要牽手,這個邏輯我們懂,
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會覺得「蛤?有車?然後咧?」
在孩子的邏輯裡可能無法理解「有車=危險」,或者說,
他們可能連「危險」所帶來的後果都無法理解。
所以妳要挑選孩子能夠理解或是有經驗過的詞彙來說。
例如在這個case中,我和我女兒的說法是:
妳不牽手,妳也長得沒有和爸爸媽媽一樣高,
萬一有車子過來人行道的時候會看不到妳而撞到妳,
妳被撞到之後會受傷,就像妳跌倒會痛痛一樣。
很嚴重的受傷就要送去醫院,
妳可能要住院、護士阿姨要幫妳打針、醫生叔叔要幫妳治療;
如果更嚴重的受傷,妳可能就得離開爸爸媽媽身邊,
沒辦法回家玩玩具、沒辦法去公園玩溜滑梯....
挑選孩子會在意的生活娛樂講,於是孩子知道了:
1. 人行道上也有可能有車,不是只有馬路才要小心車子(原因)
2. 有車等於有危險(可能發生的事情)
3. 有危險受了傷就得去醫院甚至不能玩(後果)
當然另外一種比較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挑選孩子會怕的事情說,
例如我女兒很怕大野狼,我會和她說:
1. 人行道上不一定有車,但會有大野狼出現,(原因)
2. 萬一妳沒有牽好的話,大野狼突然從旁邊衝出來把妳抱走,(可能發生的事情)
3. 媽媽會來不及保護妳,妳被帶走了也會見不到媽媽。(後果)
孩子理解我挑選的劇情,她可以理解並且想像得到這個後果,
而她也不希望這樣的後果發生,自然就會配合大人的作法。
這就會是一個有效的溝通內容,而不是無效地打轉。
所以當妳發現孩子還是不聽的時候,其實就代表孩子聽不懂,
那麼適時的換一種說法很重要。
: B.跟他說外面冷要穿外套,出門要穿衣服,就回我說:「這裏是室內,不用穿,到外面

: 穿」,每次都要到出樓下大門才要穿。媽媽覺得很煩,因為硬穿,他就會發脾氣,然後

: 他說不穿就不要出門,他有時候就真的不出門(但媽媽剛好想出門啊),或是穿上後,

: 不甘情不願,待會就因其他小事發作...剛出門就想逃回家~
其實這邊就真的是大人的問題。
對小孩來說,他在室內真的感覺不到甚麼叫做冷,
所以無法理解為什麼要穿起來,為什麼不能到外面再穿?
也就是說,他無法理解不穿外套出去「可能發生的事情是什麼」?
大人擔心的「後果」是什麼?
當然就無法接受大人採取的做法。
我每次去幼稚園接我女兒時也是不肯在教室裡先把外套穿上,
一定要走到門口感覺到冷風後才要穿。
這個真的是考驗大人耐心的時候,我的作法是和孩子商量各退一步:
「你把外套穿上、我不拉拉鍊,走到門口我們再拉。」
你的底線設清楚,然後稍微在不違背自己的底線的狀況下給孩子一點甜頭,
甚至是可以在孩子面前演一下:
『媽媽本來覺得一定要拉上拉鍊,是因為你想到外面再穿,我才讓你到門口拉拉鍊耶!』
有的時候孩子就會吃這一套,他以為你已經退讓有順著他的意思,
但實際上還是在你能忍受的底線範圍內。
這樣的結果,會不會比明知道孩子會發脾氣還硬穿,
結果出去之後大家心情不好又因為小事發作來得好呢?
同樣的狀況也可以應用在出去外面想要買東西的時候。
女兒出去逛寶雅都會很想要買個小東西(無論是食物或是玩具),
但我不想讓她養成只要出門都有東西可以買的壞習慣。
於是我會設定好希望她改變什麼行為的底線,
然後和她商量:
「媽媽本來也好想買給你唷!
可是我覺得你最近出門都不肯聽話穿外套,
如果你這一個禮拜都有乖乖穿外套,那麼下次我們來逛寶雅的時候,
就可以挑一個小東西買給你唷!」
底線是由父母設定的,演戲也是父母在演的,
但孩子能不能看懂這場戲、順著劇情走下去,就是看父母挑的「情節」他懂不懂。
花再多時間在無效的溝通上是沒有用的,
每個孩子能看懂這場戲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只有你花時間去和孩子說話,才知道要挑選怎麼樣的情節讓孩子能懂。
: C.說不要一直玩水,地球先生會生氣,或是一直浪費沐浴乳,海洋和魚都會生病,而且

: 費,爸爸媽媽要花錢買就沒有錢帶他出去玩買玩具了。
: 現在只要他有浪費行為,我提醒,他會回說:「媽媽你不要拿我的錢去買喔」我問那要

: 誰的錢? 他回:「媽媽的錢啊」
: 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媽媽可以去賺錢啊。」...我又要跟他解釋媽媽去賺錢,那
陪?
: 玩的時間就沒了等...
其實妳繞太遠了,就像我上面講的,
孩子無法理解危險的後果,
也無法理解地球先生會生氣、海洋和魚都生病這種事情。
甚至是「沒有錢帶出去玩」,
他會覺得你們不是都有在上班賺錢嗎?
每天和我說掰掰都是為了去上班,為什麼還會說沒有錢呢?
所以有一陣子我女兒愛玩水,我用的說法是:
妳平常吃飯的時候會想要喝點水對不對?
妳喜歡的果汁也是水果和水做的對不對?
所以如果把水浪費掉(原因),
妳想喝的時候就沒有水可以喝了。(後果)
妳挑選的後果不能距離孩子太遠,一定要有切身之痛孩子才會理解。
: 總之,我覺得大寶若不要他做的行為,就一定要講清楚說明白,他才有可能不做,但有

: 事情不順他的意,說破嘴還是抓狂~
說清楚講明白不是一件壞事,當孩子習慣了這個模式之後,
他發覺他無法理解的事情都能從爸媽這邊獲得他可以理解的解釋,
孩子就會越來越好溝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