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想幫我朋友分享她「精彩」的育兒生活了,每個朋友對於她養育四個男生還能不打罵小孩又正向樂觀覺得十分佩服。
昨天的新聞關於一個媽媽帶三個孩子出門因為其中一個不乖所以有不適切的舉動,底下的留言不少人認為帶這麼多個小孩當然會崩潰來合理化,促使我來幫朋友寫一下她是如何面對。
先上圖
https://i.imgur.com/YAOop7A.jpg
我朋友帶著小六、小一、2歲雙胞胎,一個人帶四個一起去駁二玩,她說走在路上非常顯眼XD每個阿姨、婆婆都在問「這都是你的?!」她說對,然後被投以讚賞驚訝的眼神。
那我朋友很輕鬆嗎?才不!
出門前準備一堆東西玩具、奶粉、水、尿布,光準備就費了一番功夫(這個各位父母應該很有同感),然後呢,老大老二開始吵架,老三老四覺得怎麼還沒出門開始灰,我朋友奈著性子安撫、同理、拍背勉強把大家送出門再說。在等車的時候,雙胞胎們餓了手忙腳亂處理,幸好老大老二認真的觀察輕軌沒出亂子。之後玩得很開心回家路上很順利。
就這樣完成了一打四的旅程。
臉書的留言充滿讚美
「真的難以想像你怎麼熬過來的?」
「除了強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其實想創造很多這樣的回憶!還蠻樂在其中,只是體力上會累一點囉 XD」
可能有人會說,你朋友的孩子是不是都很天使很乖?才不!
老大老二我都見過,老大非常好動活潑停不下來,老二非常害羞高敏感小時候超黏媽媽,至於雙胞胎我朋友說就會一起鬧XDDD
我問她說為什麼妳堅持不打罵小孩?很多人覺得這樣是放縱。
我朋友覺得非常值得,她在孩子小的時候的確會為了管教很辛苦,但講不聽就再想怎麼講、孩子發脾氣就同理、有什麼事情就好好說好好討論,因為親子關係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到了現在老大跟媽媽說「我相信媽媽,有事情我都會願意跟你講,因為你會聽我說」,而老二則是從害羞高敏進步到可以自己在外活動不用粘著大人,並且可以和大人商量事情,即使看得出來小孩不願意,孩子因為知道大人會尊重他,所以願意體貼讓步。
聽她講我真心覺得一切值得。
並且也佐證我接觸不少家長的經驗,只要家長堅持用好的方式對待孩子(並非不管放任呀),雖然會歷經風暴會有各種麻煩,但到了某個時刻,因為已經建立起信任,遇到衝突大人就可以跟小孩討論協商,有情緒就知道該怎麼應對,孩子有了好的模式,不用再費心去管教,因為彼此都知道會尊重可以協調,不用浪費力量比力氣。
那我朋友是怎麼辦到的?她天生愛小孩有耐心?很會教小孩?
不是,我跟朋友就是在親職課程認識的,她在六年前只有兩隻的時候就在上父母班了,然後近幾年她也有去親子共學團體。
我認為親職教養是一種「能力」,就像英文不好去補習去看書一樣自然,有些人很快上手有些人需要學習。但有些父母認為被提醒可以去上課看書,會覺得被指責被否定,其實只要想著這是一個學問一個栽培自己的機會就好了,沒什麼好過不去的。
有上課真的有收穫,理解孩子的發展、怎麼聆聽、怎麼講孩子才聽的懂、什麼是你自己的包袱卻發洩在孩子身上等等。(不少父母說上課還可以放下一切喘口氣)
最後我簡單一下講一下那個新聞以及哪裡有資源可以上課
從父母效能訓練PET(有書有工作坊)的觀點,衝突可以簡單分成需求衝突和價值觀衝突,各有不同的處理模式,媽媽有趕回去晒衣服的需求孩子有想繼續玩的需求,媽媽可以當下同理孩子想玩的需求,人一旦被理解就有空間可以談可以有力量,但我們也不是通通讓著孩子的意,客觀簡易的敘述為什麼我們要趕回家,下雨會有什麼影響(會感冒、要看醫生、不舒服)在此同時也不斷同理孩子真的很想繼續玩,這樣的對話之中,把彼此都照顧到,論理又照顧情緒。
資源︰
各縣市親子教育中心(但有些講師是雷XD)
張老師基金會(多數是專業課程但有些也歡迎家長)
人本基金會(有各種父母班,近期甚至有針對過動好動的講座)
呂旭立基金會(屬於自我探索覺察的類型,也有心理諮商服務)
各國中小的課後講座(我自己曾經去聽過幾次,真的要挑老師,有些只是應付找人來講)
感謝看到這邊。
再附上一張我朋友家的塗鴉牆
http://i.imgur.com/TU6b0K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