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孩子嘔吐怎麼緩解預防?醫師5招解密

作者: medream (sayaki)   2018-09-13 21:07:19
小朋友嘔吐的時候總是讓家長又急又難過,
因為常常要擔心小朋友吐完後吃不進東西,反而吃了又吐,
不僅會更難受,還會讓爸媽擔心小朋友脫水或營養不良。
為什麼人體會嘔吐呢?嘔吐後又有什麼方式可以緩解不適?
嘔吐時併發什麼樣的症狀時,會需要趕快就醫呢?
今天 Medpartner 就要一次說明給各位家長,你們所需要的所有相關知識!
先整理一些重點給大家~
當嘔吐發生時,你可以嘗試:
1.避免能引發嘔吐的刺激:離開能引發嘔吐的氣味、燈光等刺激。
2.穴道按摩:往上臂的方向,離開手腕三指幅的內關穴位
( pericardium 6 ,簡稱 P6 )按壓按摩,可緩解想吐的不適 [6] 。
而在嘔吐發生之後,最擔心的就是脫水,以及後續的進食問題。
以下是醫療人員會給予的建議:
1.補充水分:嘔吐會讓身體流失水分,為了避免有脫水的情況發生,
開始可以先一小口的喝水,慢慢的補充水分。
如果真的一喝就吐,就要考慮送醫避免脫水。
2.食物攝取:可以先從喝較稀的米湯開始。
如果症狀及食慾漸漸恢復後,可以吃些蘇打餅乾或吐司。
但這個階段,還是建議避免辛辣或重口味的食物喔!
如果想知道更詳細,可以繼續往下看正文。
還有問題可以推文提問,我們都會整理回答大家的疑問的~
網頁圖文好讀版:http://bit.ly/2CQQ0pr
正文:
嘔吐是多數人都經歷過的症狀,應該很少有人這輩子都沒嘔吐過吧?
嘔吐的定義其實很簡單,就是「腸胃內容物不自主地經口排出」。
從嬰兒時期的吐奶、吃太飽想吐、甚至是喝酒後的噁心嘔吐...等等,
其實都算是一種嘔吐。
嘔吐雖然常被認為跟腸胃道的問題有關,
但其實還跟藥物、荷爾蒙、頭痛、頭暈和眩暈...等因素有關係,
https://www.medpartner.club/headache-care-treament/
https://www.medpartner.club/dizziness-care-treatment/
所以直接把嘔吐跟腸胃道問題劃上等號,其實是不太正確的喔。
太草率就歸咎原因到腸胃道去,也常常導致很多後續的問題。
一旦嘔吐發作,大家難免會擔心「嘔吐後能不能吃東西或喝水?」
或「嘔吐後能吃些什麼?」這一類的問題。
怕的就是如果把食物吞進肚子後,嘔吐症狀又復發。
為了讓大家對嘔吐症狀有初步的了解,並清楚該如何應對,
MedPartner 團隊醫師將在這篇文章整理有關嘔吐的相關文獻,
為大家說明嘔吐原因有哪些?
什麼方式能緩解及預防嘔吐?什麼時候要緊急送醫?
《嘔吐原因有哪些?人為什麼會嘔吐?》
嘔吐發作時,多數人會先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腸胃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嘔吐有一部分確實可能是因為腸胃機能受到影響,
但其實和嘔吐最直接相關的,是中樞神經的腦幹。
腦幹位於大腦和脊髓之間,許多運動及感覺的神經訊息,都必須經過腦幹來轉接。
大家可以把腦幹想像成是中樞神經的訊號轉運站。
此外,腦幹能調控呼吸、心跳、咳嗽等重要生理機能及反射,
也因此腦幹被認為是「生命中樞」。
腦幹有多重要呢?大家平常聽到的「腦死」,其實就是「腦幹死亡」,
醫師在判定腦死時,其實主要就是判定腦幹的反射還存不存在。
此外,腦幹結構中有可以刺激嘔吐反應的地方叫做嘔吐中樞。
而嘔吐中樞靠著各類刺激來向腸胃道發出嘔吐訊號。
其中化學受器觸發區( 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 )和前庭系統,
是主要的嘔吐刺激來源。
而嘔吐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其實許多狀況下,
嘔吐其實是一種身體的保護機制喔!
‧化學受器觸發區:可以接收來自腸胃道的刺激,
如胃部擴張過大(食物吃太多)、腸胃道黏膜感染(急性腸胃炎)等。
化學受器觸發區上的神經接受器,在接收到這些腸胃刺激後,
便會產生嘔吐的訊號,傳遞至腸胃道。
如果人類意外食入有毒物質,或是接受化療時,
都有可能會刺激化學受器觸發區上的神經接受器,產生嘔吐反應。
‧前庭系統:前庭系統的生理運作,
讓我們隨時隨地能保持自己的平衡及方向感。
此外,前庭系統也有類似能產生嘔吐訊號的接受器。
一旦前庭系統沒辦法正常掌握我們的平衡及方向感時,就會感到頭暈或暈眩,
進而產生噁心想吐的感覺。
例如常見的「暈車」和「暈船」過程中,
伴隨的嘔吐症狀,就可能是前庭系統所造成的。
https://imgur.com/h3ASmCa.jpg
另外再次強調的是,嘔吐不完全只是腸胃出現問題才會發生的,
許多其他因素都可能引發嘔吐症狀。
了解嘔吐基本的機轉後,接著我們進一步看看哪些什麼原因能引發嘔吐吧!
〈嘔吐原因有哪些?〉
嘔吐可能會在以下情況發生,其中的因素我們整理如下:
1.急性腸胃炎:常見能引發嘔吐症狀的病原體如輪狀病毒( rotavirus )、
諾羅病毒( norovirus )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這些病原體一般會透過糞口途徑
(接觸排泄物後,又不小心吃到,例如小孩摸到髒東西後又吸手指),
或是被污染的食物來感染我們人體。
2.酒精中毒:在空腹喝下酒精性飲料時,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最快在 30 分鐘內能達到最高峰 [7] 。
酒精要依靠酒精去氫酶來代謝。
也就是說,體內的酒精去氫酶天生比較少的話,
這些人酗酒下比較容易有酒精中毒的風險。
而血液內的酒精濃度通常會用百分比來計算多寡,
當介於 0.2 至 0.3% 的血液酒精濃度 [7] ,
就可能會產生思緒混亂、噁心嘔吐的症狀。
3.吃太多:一般在「吃到飽」餐廳或宴會餐桌上,
若不節制而拼了命吃下太多食物的話,會超過胃部所能排出的量。
如果不斷硬撐下去,就可能導致胃容量負荷不了,產生嘔吐症狀。
不過,如果長期吃少份量就會嘔吐的人,
那可能是腸胃道機能或結構異常(如胃輕癱、腫瘤等)所導致,
這還是需要醫師謹慎評估為準。
4.接受化療藥物:某些化療藥物可能會刺激小腸上的神經接受器,
產生傳遞訊號到腦幹中,進而引發嘔吐。
所以對於正在接受化療的病人,醫師通常會給予止吐藥物來降低嘔吐的機會。
5.動暈症:如果我們在搖晃的車子或船上,
視覺、平衡覺等感覺的訊息接受無法達成一致而產生暈眩、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的症狀,
稱之為動暈症( motion sickness ),
也是我們常講的「暈車」、「暈船」了。
6.懷孕時期:據國外研究統計,有 7 成的孕婦曾有噁心嘔吐的經驗 [4] ,
且在懷孕頭三個月容易發生噁心嘔吐的情形。
目前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完整解釋孕吐的原因,
但有部分研究認為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
(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簡稱 hCG )
能在化學受器觸發區產生嘔吐的訊號。
而且孕婦在懷孕頭三個月時的 hCG 含量是最高的,
這可能解釋為什麼在頭三個月孕婦容易有嘔吐的情形。媽媽們真的辛苦啦!
人體難道非要嘔吐這類的反射不可嗎?
答案是必須的。
如同咳嗽能避免分泌物堵住氣管,避免影響呼吸,
其實嘔吐能幫助排出腸胃裡對我們人體有害的物質,
阻止有害物質進一步侵害人體。
但嘔吐的同時如果伴隨其他特定的緊急症狀,就有需要即刻送醫檢查。
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就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喔!
以下我們會分別說明,哪些狀況下的嘔吐必須緊急就醫,
以及哪些狀況可以預約門診處理。
《嘔吐發作,什麼狀況要送醫?》
嘔吐如果遇到某些特定的緊急症狀時,
這時你關心的絕對不該是下一餐要吃什麼東西,而是要立即送醫處理!
以下的症狀拖延太久的話,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症產生,甚至會危及生命!
例如嘔吐時如果伴隨吐血,萬一原因是食道靜脈曲張的話,
如果拖延超過 12 小時,死亡率會高達 52.8% !
但如果在 12 小時內接受內視鏡檢查,死亡率可以降低接近一半( 27% ) [8] 。
如果嘔吐伴隨以下的症狀,請務必儘速送醫:
‧吐出鮮血或血塊:若上消化道如食道、胃部或十二指腸有嚴重出血的狀況時,
患者容易吐或咳出鮮血或血塊
‧劇烈頭痛及頸部僵硬:急性腦膜炎可能伴隨嘔吐、劇烈頭痛、
頸部僵硬,甚至有意識改變的症狀
‧脫水症狀:未緩解的嘔吐會導致身體流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進而產生脫水症狀。
一般脫水可能會出現嘴巴舌頭乾澀、肌肉抽筋、疲憊不堪、
排出深色尿液或超過 5 小時無法排尿等症狀
‧腹部肌肉僵硬:我們的肚子平常手按下去是柔軟有彈性的。
如果腹部肌肉按起來特別的僵硬且疼痛,
可能是急性胰臟炎或嚴重胃潰瘍的潰瘍性胃穿孔所導致。
〈嘔吐什麼時候可預約門診就醫?〉
有些症狀沒有像上面說提到的那麼急迫且致命,不過也不適合拖得太久,
還是希望能夠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當嘔吐伴隨以下的狀況時,建議可以到門診尋求協助:
‧嘔吐症狀無法緩解
‧超過攝氏 38 度的高燒
‧身體越來越疲憊無力
‧體重不明原因減輕(排除可能的營養不良、腫瘤等因素)
‧無法正常進食(醫師會檢查是不是因為食道機能異常的關係)
https://imgur.com/89OOYmD.jpg
如果沒有出現上述的其他症狀,只是單純一次性、或原因已經很明確的嘔吐,
可以考慮自行緩解嘔吐的不適。
接下來我們將為各位介紹幾種能在日常生活中應對嘔吐的方法。
《嘔吐怎麼辦?如何緩解及預防?》
嘔吐發作後,如果是輕微、或已經確定原因不嚴重的情況下,
可以依據自身反應,來做不同程度的自我緩解。
醫生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嘔吐後肚子餓的話,到底能不能吃東西或喝水呢?」
其實這個問題要看自己的狀況而定,醫療人員通常會建議有嘔吐症狀的病人,
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恢復正常的飲食。
當嘔吐發生時,你可以嘗試:
1.避免能引發嘔吐的刺激:離開能引發嘔吐的氣味、燈光等刺激。
2.穴道按摩:往上臂的方向,離開手腕三指幅的內關穴位
( pericardium 6 ,簡稱 P6 )按壓按摩,可緩解想吐的不適 [6] 。
3.服用成藥:一般常見的「暈車藥」如 diphenhydramine 、
chlorpheniramine 等主要有抗組織胺的作用,
在搭車、搭船或飛機前的前 30 到 60 分鐘服用,可以預防動暈症導致的噁心嘔吐。
不過,這一類藥物通常會有嗜睡的副作用。
在嘔吐發生之後,最擔心的就是脫水,以及後續的進食問題。
以下是醫療人員會給予的建議:
1.補充水分:嘔吐會讓身體流失水分,
為了避免有脫水的情況發生,開始可以先一小口的喝水,慢慢的補充水分。
如果真的一喝就吐,就要考慮送醫避免脫水。
2.食物攝取:可以先從喝較稀的米湯開始。
如果症狀及食慾漸漸恢復後,可以吃些蘇打餅乾或吐司。
但這個階段,還是建議避免辛辣或重口味的食物喔!
https://imgur.com/QmNUlko.jpg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已經能從容面對嘔吐的症狀了。
醫師要在這裡再次提醒大家,雖然多數的嘔吐都不會有大問題,
也可以嘗試著自我緩解,但如果遇到前面提到的特定緊急症狀時,
請千萬不要忍耐、不要拖延,務必立即送醫處理,
交由專業的醫療人員協助處置喔!
Reference
1.Mayo clinic: nausea and vomiting
2.Medscape: An outpatient approach to nausea and vomiting
3.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Nausea and vomiting in adults (The Basics)
4.Uptodate: Approach to the adult with nausea and vomiting
5.Uptodate: Pathophysiology and predic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6.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Nausea and vomiting of pregnancy (Beyond the Basics)
7.Uptodate: Ethanol intoxication in adults
8.Ping-Hsien Chen, Wen-Chi, et al.
Delayed endoscopy increases re-bleeding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hematemesis and active 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A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Hepatology Volume 57, Issue 6, December 2012, Pages 1207-121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