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elodyofrain (寶嘉康蒂娜)》之銘言:
: 兒子現在2y3m,
: 每當拿到不想給他拿、或是不能給他拿的,
: 請他交回給我,當然是抵死不從。
: 追著他要拿回來時,他就會把手上的東西丟出去。
: 像是眼鏡,已經告知他很多次不要拿取,
: 昨天老公在吹頭髮,眼鏡放在旁邊,
: 兒子過去要拿起來玩,老公先告知他說不要拿來玩
: 兒子不聽又把眼鏡亂丟,老公整個爆氣。
: 以前更誇張,還會直接扯眼鏡後丟垃圾桶之類的。
: 如果有先跟他說過不該拿來玩,
: 他還是不聽的話,會打他的手處罰他。
: 以前吃飯的時候會玩餐具,
: 也參考大家的說法用肯定句跟他說明,
: 像是餐具不用的話放桌上、或是拿給媽媽,
: 現在則是偶爾會故意把餐具準備要丟地上,
: 先看看我的反應,
: 同樣再跟他說不用的話放桌上,
: 最後還是故意丟地上。
: 今天也是很扯的一件事,
: 在婆家吃完飯,公公正好在處理公事,
: 讓我兒子拿到發票章,
: 我和老公隨即跟他說那是重要的東西,
: 不該拿去玩,請他還給阿公,
: 兒子跑去房間裡,我們要追過去拿回時,
: 他竟然打開窗戶,把發票章丟出去。
: ......。
: 還好婆家在一樓,走出去撿就好
: 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樣跟著毛小鬼講了,
: 全職帶到現在兩年多,整日被惹毛,
: 最近二寶要出生,都希望趕快去生產,
: 月子時可以逃離照顧兒子的煩惱。
其實孩子的行為一開始都只是對東西好奇,
一些破壞的行為也是無意,常常都是因為自己的力道抓不好,才會弄壞。
但我們大人常常會因為過往經驗認定他會弄壞(怕他弄壞),就不自覺大聲喝斥。
有些小孩對大人這樣的反應感到有趣,所以就會愈故意。
然後我們就氣得要死,一直循環。XD
我會建議:
1.每次的情境當個別處理,即便情境很熟悉,也不要預設孩子會搗蛋。
例如:在他還沒做出行為前,不罵他。先他一步將東西拿起來就好,
一來,你沒出聲他就沒反應,可以安全的把東西拿回來。
二來,靜下心,會發現也許他只是要幫忙拿東西。
2.冷靜後,告訴他不能拿的原因,愈簡單愈好、愈是「事實」愈好,
不要太籠統、不要長篇大論,他還小聽不懂你的意思。
舉你的例子:
眼鏡為什麼不能拿?
(這個眼鏡是爸爸的,他沒同意你拿。)阴這是事實
(爸爸沒戴眼鏡會看不清楚,請你幫忙拿給他。)阴會看不清楚是事實
(眼鏡破了,拿著會受傷。)迳事實
(眼鏡壞子,要花錢錢。)阴事實
3.對孩子現階段來說,「我」是最重要的,我們就讓他覺得他很重要,給他任務協助幫忙
,會比先大吼來得有用。
例如:爸爸吹完頭髮了,需要眼鏡了,請拿過來。(語氣堅定)
4.發票事件
發票很重要,但對他來說就是一堆紙,還是一堆能讓大人緊張的紙。
詢問他是想幫忙整理嗎?詢問他是想看嗎?(給他台階下)牽他的手一起整理,
隨便你怎麼整理,我的話會就一張張排好,或是假裝整理,總之先把發票掌握在我的手上
最重要,然後給他一個任務就是交給阿公(或其他人),並帶著他交給阿公。
我的例子是:我家姪子在對發票,我兒子就過去一張張亂丟在空中,一張張抽,
我先把亂的收好,然後跟我姪子說,把對好沒中的給我兒子。
接著我把裝發票的罐子拿到他面前,說:幫忙放進去。
(那時1歲10個月,所以我只說五個字的指令。)
隨及「平安」結束這回合。ORZ
我記得我的前輩(資深教保員)告訴我一句話:沒有教不會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當然,這只是我綜合前輩所教,用在我兒子身上的結果。
雖然我還是常常爆氣,也還在學習,
但好好說話對親子關係有絕對的幫助。
順道推薦一本書:話說對了,孩子就會了。
文章中的一些分享,我覺得對於冷靜自己的情緒及如何正向與孩子對話很有幫助,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