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孩子出現的問題,真的是問題嗎?

作者: Annchang (需要決心毅力)   2021-01-06 09:57:39
大家好,我是安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點當年還是新手媽媽時的體悟
網頁好讀版請點以下:
https://reurl.cc/1gj4jD
【我們希望解決的「問題」,真的是問題嗎?】
在蕃茄剛出生的幾個月,每天晚上七點左右,就會開始不明大哭。哭的時間雖然有長有短
,但是都至少兩個小時起跳。最晚到十點左右會恢復平靜,然後像沒事一樣睡著。
有獨自面對過毫無理由崩潰的嫩嬰的人,都知道那樣的恐怖。
一個非常小,非常脆弱的生命在你的眼前張嘴瘋狂尖叫。臉色漲紅,扭動到全身都僵硬變
形,好像有什麼妖怪在他的體內啃咬。你聽不懂他說的話,他也聽不懂你的問題,給他奶
不要,抱著他也無效,放音樂也沒有用,布偶沒用。想把它丟著內心充滿罪惡感,留在他
身邊又束手無策。
怎麼辦?我做錯什麼?他怎麼了?為什麼都沒有用?嬰兒為什麼這麼可怕?他一定覺得哪
裡不對勁,是生病了嗎?哪裡痛嗎?
我們需要答案,因為覺得找出答案,就可以「對症下藥」,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有的人去求香灰,有的人半夜帶著嬰兒掛急診,有的人對著嬰兒大喊「你到底要我
怎麼樣???」,有的人跟著嬰兒一起哭,有的人焦慮到把嬰兒抓起來拼命搖晃。(我是
想帶嬰兒掛急診的那種。)
事實上,當時在日本,生產過後醫院給我一個千葉縣的24小時育兒諮詢電話,上面寫著:
「不用客氣,各種疑難雜症都請來電」。我拿起電話撥過一次,聽到另一頭忙線的聲音,
就默默地把電話掛了。
我沒有再撥過那個號碼,因為我其實知道撥了也沒有用。對方會問我嬰兒有沒有吃飽,飲
食有沒有正常,體重有沒有增加,有沒有活力,有沒有發燒,有沒有撞到,有沒有受傷,
當知道這些都ok以後,他也只能說:「應該沒事。」
去你媽的沒事啦!!!!!
但是,持續奮戰了一個禮拜發現真的做什麼都沒用,也真的看不出來到底有什麼問題,都
快把自己的頭髮扯光了,只好揪著心說服自己:「至少無論如何,只要撐到十點就結束了
。」
那之後,我們放棄尋找原因,只在每天晚上七點左右進房抱著痛苦尖叫的蕃茄安慰他「沒
事的」,撐到精神上無法承受的時候就出來換手,輪流上陣一直到十點蕃茄睡著為止。忘
記是幾個禮拜還是幾個月之後,這個可怕的睡前發爐不知不覺就消失了。
產後第一年,經常是這樣四處求助,沒人真正幫得上忙的日子。
蕃茄在推車上都睡不久,頂多四十分鐘,你們的會嗎?不會耶我們家的都一睡兩小時。嗯
,好吧謝謝你。
蕃茄每次喝完奶,就算拍完嗝都吐還是吐耶,你們的會嗎?會喔,但是我們買了防吐枕以
後就不會了,我寄照片給你!!(買了以後,蕃茄還是照吐,也不知道該怎麼問了)
那段期間,我有好幾個口袋名單,只要蕃茄一有「狀況」,我就問別人家的情形「參考」
,或是翻書找文章來讀。但是我卻越問越焦慮,越讀越心慌,煩惱到一個極致以後「煩死
了我不要管了啦!」
說也奇怪,不管以後,我好輕鬆。蕃茄?也還活著啊。確實在推車上還是只能睡四十分鐘
,那就四十分鐘啊有什麼關係。吐奶?就擦啊。餓了再補奶就好。說真的也不是什麼可怕
的事。就像當初每晚固定的大哭,其實如果不要想著要把小孩「治好」,其實真的沒什麼
大不了的。
我突然開始相信,蕃茄「真的沒事」。
沒錯,蕃茄會在晚間不明原因大哭。沒錯,蕃茄很容易吐奶。沒錯,蕃茄在推車上就是睡
不好。沒錯,蕃茄就是不敢玩沙。沒錯,蕃茄會把不愛吃的食物丟在地上,蕃茄會挑食,
會動腳踢身後貼太近的小孩,會把桌上的東西拿起來亂扔,會搶其他小孩的玩具惹出
的「麻煩」越來越多。
但是,蕃茄沒有問題。他只是有他自己的個性。他只是長大了,生理上有能力做更多事,
但是他對這個世界的經驗和是非觀念還是接近零,所以會一直不斷地「闖禍」。
當我把蕃茄不討喜,或是出乎意料的行為都看成是「問題」的時候,就會希望能夠「越快
解決越好」,因為「錯」的事情怎麼能夠放任他繼續下去呢?「錯」的事情只要一天不改
正,這個孩子就「不好」,就在「受苦」,就是家長「不負責任」。如果小孩一直重複這
些行為,就是孩子「不受教」,家長「沒有能力」。
但是這些行為其實只是孩子用來表達自己,還有了解這個世界的「方法」而已。孩子真的
非常空白,空白到大人無法想像的地步。
例如,我認為「玻璃杯不要拿,會破。」是一個非常明白的教導。但是對蕃茄來說「玻璃
杯」跟「會破」都是他無法理解的概念。聽見這句話,他學到的可能是「這個杯子不要拿
」。所以下一次,當他看到另一個形狀不同的玻璃杯時,他還是會伸手拿,因為「這個不
是上次那個杯子」。如果這次又被阻止了,他才會慢慢累積出「有某些杯子不要拿」的概
念。也許要再多一兩次不同的經驗,他才會理解這些透明的杯子都是「玻璃杯」,都不可
以拿。
他其實不是因為「講不聽」所以一直做不該做的事,他是因為「非常認真在聽,非常認真
的想要理解」,所以才會一直嘗試,一直想弄懂到底確切不能做的事情是什麼。
我逐漸整理出一個頭緒:有些行為,像吐奶,像吃得很髒,是暫時性的,根本不用特別做
什麼處理。有些行為,像是不敢玩沙,透露出的是蕃茄本來的個性,是要幫助我了解他。
還有一些行為,像是社會規範,我可以給蕃茄指引,但是某一部份就是只能等待,讓蕃茄
自己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就像陪著他度過崩潰大哭的夜晚一樣。
這樣的想法,讓我有能力跳脫「我一定要改正這個行為」的壓力,靜下心來觀察「到底發
生了什麼事」。而當我開始能夠靜下心來觀察,我發現我「其實不需要其他人給的建議,
因為蕃茄自己會告訴我他需要什麼樣的指引」。
我開始能夠看見非常細微的差異:原來蕃茄是要把旁邊的水果撿起來拿給姊姊,並不是要
搶去玩,是他被姊姊誤會了。原來上次是因為蕃茄不喜歡有人靠在他的背後,才會在後面
的孩子貼上來的時候起腳踢人,但是剛剛他其實是在甩掉腳上的沙子,沒注意到後面有人

當我能夠看見每次「重複」事件的不同,我給出的應對就變得精準了。上次是要安慰蕃茄
,這次要提醒他注意周遭等等。而當我的應對變得精準,我就更容易發現蕃茄的進步。「
喔喔喔喔喔,他剛剛本來想要踢人,但是起腳到一半停下來了,蕃茄你太棒了!」
當然,並不是每件事情的耐性都這麼足,但是比起以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天到晚在檢討
自己檢討蕃茄的緊繃狀態,這個心態的轉換讓我對幼兒行為的寬容度大增,能給出的時間
和空間都明顯增加。更重要的是,跟蕃茄相處變得更快樂,更有成就感了,也更了解他了

「育兒的線索,都在孩子身上」。我對育兒的自信,是從我把耳朵關起來,專心看著我的
孩子,認真跟他互動,開始一步一步建立的。
作者: SnowFlurries (下雪中)   2021-01-06 12:02:00
淚推 謝謝你的心得 跟救贖一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