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寶寶三個月大,由媽媽親帶,寶寶與爸媽皆PCR確診(爸爸自行前往社區篩檢站篩檢
,寶寶與媽媽則於就醫時才採檢,在家未自行幫寶寶快篩)。
第一天爸媽同時發生喉嚨痛的症狀,當天大人快篩雖陰性,但立刻按照世衛建議戴口罩照
顧餵奶、接觸寶寶前雙手確實消毒,維持日常作息而大人口罩包含睡覺皆未離身。考量大
人症狀出現前已具傳染力,查詢資料得知嬰童平均在接觸感染源後六天發生症狀,我們的
寶寶也確實在第七天出現症狀。
大人出現症狀後我們定時量寶寶體溫、觀察活動力,於是蠻快就發現寶寶發燒、活動力下
降、食慾衰退以及偶有咳嗽鼻塞的症狀,就醫評估寶寶月齡小發燒須住院觀察,住院期間
服用一次退燒藥、打了兩瓶點滴,其餘多靠自癒。目前寶寶已出院,醫生開安佳熱、息咳
寧兩種藥備用。
版上已有照顧指南與就醫指標,我們就這次就醫經驗分享可準備的方向:
一、 夫妻或主要照顧家人間預先討論好若小孩接觸到感染源、甚至主要照顧者感染時
要怎麼辦。譬如是否小孩與主要照顧者分離、小孩是否帶至親戚家隔離等,評估每種選擇
的優勢與所知的風險,選擇最合適的方式。
二、 熟悉緊急就醫指標,預先摸索可能的就醫途徑,存取民間救護車資訊。
三、 瞭解孩子日常狀態,有異狀便可即時發現,以擁有求助的等待時間。我們的經驗
是疾管署、衛生局每通電話至少等待二十分鐘,前往急診室也等待了一兩小時方有初步處
置。
四、 列好住院用品清單:版上「入住負壓隔離病房」一文非常有幫助。
五、 隨時準備好小孩外出包與防風防蚊物品:我們這次就醫在進入病房前皆在室外等
待,大人小孩的保暖用品非常重要,另外至少抓六個小時的外出包用品量較足夠。
六、 泡奶熱水、親餵媽公眾哺乳用品:確診小孩就醫,照顧者也多為確診者,不能臨
時前往商店採買、不可入院取水,因此泡奶用品與熱水需帶齊全,親餵媽媽建議帶哺乳巾
或穿著哺乳衣以利在外哺餵。
七、 就醫過程留意小孩水分攝取量,必要時可補充小兒電解水(一歲以下是否適用電
解水建議預先諮詢醫師)。
實際就醫才知道面對特殊傳染疾病,醫院的負荷量除了患者人數外,避免病毒傳染散布也
需要極大量的時間與資源,譬如確診者進入病房所搭乘的專用電梯,每次搭乘後必須全面
消毒並靜置二十分鐘,才可供下一位確診者搭乘使用。因此預先的討論演練、正確的資料
蒐集與判斷,讓焦慮的情緒有個可行出口,也讓面對混沌的我們得以沉著穩定地陪伴孩子
渡過不適,願大家的小孩平安地渡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