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原po,最近看了媽的多重宇宙,最後整個大噴淚,完全懂那種背後有一顆黑色貝果的那種感受,但還好已經知道怎麼跟它和平相處了。我覺得人真的很奇妙,為人父母後因為某些緣故才開始真正的認識自己,其中也包含了學會面對成長過程中來自原生家庭的碰撞與遺憾,我也有原po妳的這種期望:我不要複製這樣的模式在我跟孩子之間,很累很不容易吧?!哪怕是已經極力去避免去克制,偶爾狀態不好的時候還是會看到這些影子跑出來,但往往處理問題就是這樣,能先意識到問題才能定義它,然後想出對策解決它,我相信自己有一天會跟這些過往經驗和解,到時候我們都
會成為完整的自己,一起加油不要氣餒。
接續意識跟定義問題這點,原po妳的問題我也常常問自己,在女兒1歲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2歲的時候應該怎麼調整? 3歲、4歲..........以後呢? 我看了非常多的教養書跟教養文章,也加入幾個正向教養社團、追蹤幾個育兒KOL,我覺得這些育兒前輩的經驗真的很有幫助,但總覺得內心浮浮的。當所有人在分享何謂正向教養的模式、在種種情境下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爸媽在面對孩子時要記得的O步驟,某一天我忽然意識到內心一直想問的問題,教養是父母的責任還是孩子的責任? 既然是教孩子跟養孩子,這麼強烈帶有方向感的議題,孩子到底在這個過程扮演什麼角色?
我的女兒到底要怎麼準備好參與進來?
當這樣思考以後,我開始認為教養其實是教自己如何"陪"養自己,舉例來說吧:
- 我希望女兒可以自動自發負責任,其實該思考的是我自己有沒有建立一個可以放手讓她充分體驗自然結果的環境;
- 我希望女兒有良好的人際交流,其實該思考的是我平常在女兒面前的表達跟情緒管理是不是恰當;
- 我希望女兒未來可以成為OOXX的人,其實該思考的是我自己應該成為怎樣的父親;
- 我希望女兒能長出愛人的能力,其實該思考的是我有沒有讓她感受到她正被爸媽深愛著。
我體會到教養就是我跟女兒跟老婆之間的各種互動跟磨合,也就包含了衝突跟和解的過程。我希望我不要複製跟原生家庭的模式,我開始思考的是自己是不是已經跟這段經歷和解找到共存的方式。我們身為父母的教及養是把自己展現在孩子面前,不論孩子幾歲,父母的責任是示範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自己,所以父母會成長也應該要成長。
如果妳也是很在意跟孩子關係經營的類型,多多閱讀書籍跟接收資訊絕對是有幫助的,雖然說不需要過度關注什麼3歲看大怎樣怎樣,但別忘了我們成為父母的時間跟孩子的年紀一樣,每天陪伴自己成長一點。有些前輩會說哎呀過了這段時間等孩子大一點就順了,我反而覺得這些不順都是很好的觀察跟練習的機會,好好的把握內心湧現的負面情緒,與它們調解後原本的問題也不是問題了,孩子的脾氣也可以理解接受了,那麼這不就是在告訴我們應該回歸傾聽自己跟自己和解嗎?
一點拙見跟原po跟板友分享討論,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