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議題已經戰過無數次了,一些淺見供參考
1. 以前人能丟到兩三百球都不會累沒受傷其實不代表體力好
相反的那非常可能是以前聯盟水準低的表現。
在越是草創、分工越不精細的聯盟,球員的 talent pool 會越分散
因此最厲害的球員比其他人強的程度會越誇張,這也是為什麼古早時代有一堆神獸
ex: NBA Wilt Chamberlain 的單季平均 48.5分鐘、單季27籃板
MLB 清朝時一堆單季四五百局、幾十勝的投手
Ty Cobb 跟 Ted Williams 的四成打擊率、Babe Ruth 不必我多說
國中高中棒球裡天分最好、發育最快的球員
同時投球、打擊、守備都是全隊最佳是非常常見的狀況,
因此才會有一堆怪物同時是王牌投手,打第四棒,換投以後改守游擊或中外野
為什麼到了成棒職業以後不能這樣玩?因為各地的菁英聚集以後大家天份差距縮小
許多,光練投都來不及了當然沒時間兼顧打擊守備。
想像如果今天郭泓志來打乙組系隊,他絕對是王牌投手兼第四棒
此外他每場投300球都不會被操壞,畢竟以他的尾勁七成力投個130km/h大家都碰不
到,只需用六七分力輕鬆丟時耐操好用應該不意外。
現代投手投球數越來越少很可能不是因為體力比以前差差或水準低落,反而比較像
是因為整個聯盟野手的水準跟上了,導致投手被迫從一開始就全力去投球,而一旦
疲勞球威下降就壓不住打擊,教練只好主動提前換投。
古早年代的投手如果比人家強一截,八分力還是壓得住打擊當然可以輕鬆投比較長
局數也不太會爆掉。
這個現象從日職去大聯盟的投手身上也觀察的到,松坂體力如果真的用不完越投越
帶勁他就不會去美國投球數比日本短了。問題在於在日本球員 talent pool 比較
差他只要全力拼過中心棒次面對後段鳥打打者可以適度放鬆投,在美國面對每一個
打者可能都有日職中心棒次實力他自然得全力應付,因此投球局數/球數也只好比
日職短,壓制力也不如以往。
2. 現代棒球分工精細,運動科學與飲食保養都比以前好,連對球員的保護都做得更好
吃得比以前營養,訓練比以前科學應該是公認的
那這樣養出來的球員比以前不耐操真的說得過去嗎?
此外有興趣可以翻翻古早的奧運紀錄,幾乎都被現代人打破,那就是運動科學進步
、飲食改善、參與人數大幅增加共同作用的結果,怎麼可能在這所有運動都進步的
年代,只有棒球(或棒球和籃球)一枝獨秀大幅退步不如以往?
3. 以前的人也沒有操不壞。
所謂耐操好用的那批人多數後來也受傷或球威下降導致生涯巔峰不長:
郭泰源帶傷硬打、郭源治後期被迫轉救援
昔日四大天王黃平洋、凃鴻欽、陳義信都只殺了四五年就開始走下坡
比較近代的鄭嘉明、陳榮造、曾傑志、宋肇基、蔡仲南、林英傑、林恩宇、陽建福
每個昔日強投都在過度使用後壞掉,有些黯然離開球場有些養幾年傷以後成績下滑
就連號稱操不壞的松坂大輔去美國也還是受傷開了刀。
我比較接受的理論是:
除了真正極少數天賦異稟的人外投手的肩膀是消耗品,過度使用的結果不是不爆時
候未到而已。
結論
我不相信現在球員訓練跟飲食保健會比以前差
我也不相信只有古代球員擁有所謂"王牌的自覺"可以讓你突破自己的極限屠殺聯盟
因此我不認為以前聯盟的水準會比現在好,無論是體力或是技術皆然。
一些東西只憑印象沒經查證,有錯請指教。
P.S. 關於這些問題的文章很多,在此推薦一本書有興趣的同好可以去找來參考
著名生物學家/紐約洋基球迷 Stephen Jay Gould 寫的
Full House: The Spread of Excellence from Plato to Darwin
裡面一面探討演化一面解釋為什麼現代棒球再也沒有人打出四成打擊率
個人覺得非常精彩獲益良多,台灣有中譯文"生命的壯闊"由時報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70107
但我覺得翻譯得其實不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