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s6163 ()》之銘言:
: 中正最強的應該是十六、七年前 那時候有兩個投手 一個可以投12x 另一個投13x
: 那時候教練叫作趙平南 也是中正的校友
: 聽說他有教練的執照 星期五下午都會抽空來教大家打球
: 我記得當時連高苑的人都摸不到這兩個投手投的球
: 加上兇猛的打擊 曾經在報紙上出現"中正狂勝永達 33:2"
: 當時的33分是破紀錄 連跟兄弟打友儀賽兄弟都差一點輸掉
: 不知道現在的實力如何了?
坦白說,
要知道在33:2這個故事之前,
應該要先講一個26:1的故事。
雖然我是稱不上有資格講這段的人。
先簡單說明說一下為什麼會我說自己不夠格說這段故事。
我是中正高中末代卡其服的那屆,
達成33:2這個成就是高我一屆的學長們。
我自己只有高一參與過棒球社,
高二跟其他學長跑去創了桌球社後就沒回去棒球社了。
所以簡單來說我是棒球社的逃兵,
很多事情我也不是那麼清楚,
以下記述如果有誤請,當時的學長學弟們替我指正。
話說回來,
我還記得當初會選中正高中就讀,
是因為在選校前在中正高中那個比一般北市高中大得誇張的操場中,
竟然看到一整組全新的打擊練習網,(就是這玩意→http://ppt.cc/S-k- )
於是欣喜若狂選了這間。(雖然最後還是叛逃到桌球社)
總之,
我一開學後就馬上加入棒球社。
當時的社辦是利用一樓樓梯後方空隙木板隔起來的,
社辦的門口後面掛了一幅大概B4大小護貝好的相片。
照片是學長們參加第一屆金龍旗比賽結束後拍的,
背景是當年老台北市立棒球場的記分板,
分數那欄客隊亮著刺眼的26、而主隊則只有1,
對照著學長們木然的臉,形成令人難忘的對比。
這是當年中正高中第一場以26比1慘敗給北港農工的結果。
所以我們每天開始練球跟收球時,
都會看到這張照片。
我記得有些學長提過當時會去後哭著事情,
有時候隊上練球開始有人懶懶散散、打不起精神,
當任隊長的學長就會斥責說你們還想遭受一次那樣的屈辱嗎?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棒球社的練習是一到五下午都有的。
夏天還好,但冬天下山太早,
夕陽快到地平線時,
很容易因為看不到球而被砸到臉。
擔任投手的兩位學長更辛苦,
他們每天早上都要練投,
投到七點半在回去教室參加早自習考試。
當時還沒有周休二日,
所以練習的重頭戲是禮拜六下午。
這個時間趙教練會來,
大部分的練習內容都是守備。
快到比賽時,
會開始練跑壘跟牽制,
還有提早盜壘、夾殺的處理方式。
我還記得擔任投手的學長當時在金龍旗時使用牽制,
讓球評跟主播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當時我們棒球社的設備以社團性質來講算是相當豪華的,
這都是學長們創社時的心血,
那時社裡面除了有之前提到的打擊練習網外,
還有一台發電機跟兩台發球機,
不過發球機拿來練習打擊的次數不多,
反而比較常來作接高飛球練習。
因為發球機飛行距離固定,
教練跟學長能夠比較仔細指導後退接殺的要訣跟起步方式,
自己用人打的話常常十球中只有兩三球打到理想的距離。
因此,我到現在都還敢說,在我高一那一年,
中正高中棒球社的練習紮實程度絕對是全國公立高中首屈一指的。
第二屆能打出33:2的成績,
第三屆跟當時科班後端班的桃園農工打到8:5逆轉惜敗,
都是學長們在26:1慘敗後很努力練球的成果。
當時我們主戰投手陳杰均學長有顆很殺的曲球,
這顆球連科班出身的桃園農工都打不好,
只好不停碰成界外球,讓學長投了120多顆球不得不退場,
才能單局灌8分一舉逆轉我們。
我的學長以及我同屆社團同學老實說在體育天分上真的就是很一般人,
能練習的時間跟科班比起來也少太多。
當時隊上一般人最有印象的兩位投手陳杰均學長跟徐立新學長,
他們當年能投超過120KM的球速,並且每場投將近一百球,
都是每天練習下點點滴滴累積下來的實力。
我記得第三屆的建中派出來的不是一般生,
而是夜間部的黑衫軍橄欖球隊,
比體能比運動天分我學長們跟他們是沒得比,
但當我們第三屆第一場碰到他們,
徐立新學長在提前結束的15個出局數中賞了他們12K,
這就不是天分而是努力程度的問題了,
至少在這項運動上我學長比他們努力數倍不止。
前些日子有版友反對這種科班跟非科班參在一起的大混賽時候,
我是頗不以為然。
我覺得科班跟非科班比賽有時不是單純輸贏本身的意義,
或者對整體棒球技術能不能精益求精的問題。
至少對非科班的學生─也就是一般的普羅大眾而言,
能透過這樣的比賽體悟到這項運動的美好以及努力過後的改變,
或許要比我國棒球實力能不能超日趕美來的更有意義。
最後也想對今天輸球的中正學弟妹說別灰心,
輸球才是努力的開始,
在空間廣大的中正,
就要盡情熱血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