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家許昭彥】
中外野手、游擊手與捕手都是球場重要的中線防守球員,守備方法也就常被討論。中外野
手最常被提及的話題是他們守備時應站在前方或後頭?主張站在前方的人會說「十支打來
的球有八支會打到前方」,或者「六支打來的球只有一支會飛到後頭」。1920年代一位有
名中外野手史畢克(Tris Speaker) 就常站在二壘後只有30到40呎的位置守備,他說比賽
時有時要冒風險,球如果飛過他頭部會造成二壘或三壘安打,但那可能性不大。
已逝前洋基中外野手墨塞(Bobby Murcer) 也喜歡站在前方守備,除了球常會打到前方的
理由外,還有守備容易或困難的理由。他說如果他站在後頭守備,而球落下到前方,球落
下時常會已經到膝部低處,並不好接;如果他站在前方,而球飛到後頭,球落下時常會到
臉部的高度,較容易接。棒史上最有名中外野手梅斯(Willie Mays) 也喜歡站在前方守備
,他的一個理由是如果他站在後頭,而球落下到前方地上,他會感到罪過,對不起投手。
主張站在後頭守備的人,他們的理由也很充足。已逝雙城有名中外野手帕克特(Kirby
Puckett)曾說站在後頭守備有可能阻止球飛出牆外,減少對手全壘打是比賽輸贏關鍵,比
站在前方防止對方打出一壘安打更重要。不但如此,中外野手站在後頭守備也能恊助左、
右外野手。
已逝金鶯知名教頭威佛(Earl Weaver) 也主張站在後頭守備,他說站在前方守備,對方打
出的平飛球常會穿過中外野手防線,球滾一直到圍牆邊會造成大災禍,尤其是如果對方一
壘有人,跑者常能直奔本壘得分;如果中外野手站在後頭,雖然打出不遠的球會形成一壘
安打,但站在一壘的跑者也只能跑到二壘。所以這教頭認為不應該為著防止對手打出一壘
安打,就叫中外野手站在前方,這反而有時會造成二壘與三壘安打。
所以中外野手應該站在前方或後頭也就沒有定論,去年九月時Baseball Info Solutions
網站登出一篇”Does Playing Shallow Works ?”(中外野站前守備是不是良方?) 文章
,我現在報導這文章,讀者不必同意此文結論,我的目的是要大家知道他的研究方法,這
與結果同樣重要。
因為現在大聯盟比賽中,外野手守備時的動作方向都可在紀錄查到,此文的研究方法就是
用中外野手在球打出後向前或向後跑的百分率,去決定每個中外野手是站前或站後守備。
此文用去年35位比賽最多場的中外野手作研究,選出10位在球打出後跑到後面最多次的中
外野手作為站前方守備的代表,然後將他們守備結果中全部救下的壘數,與其他所有中外
野手(包括35名中的其他25名)比較,認為這就能看出站在前方守備是不是良方?
例如國民中外野手史邦(Denard Span) 在一共503次球被打出朝他飛去後,他向後跑212次
,那是最高的42%,顯示他常站在最前方或站前最多次。最低的是雙城中外野手希克斯
(Aaron Hicks) 的31%,表示他常站在最後頭或站後最多次。
站在前方前10名的中外野手(向後跑次數從38%到42%)在去年打出300呎以內的球中,一共
救下13次(接到球),其他所有中外野手一共有9次不能救下(不能接到),所以差別就是22
個上壘數。可是在打出350呎遠以上長球的情況時,站在前方的中外野手一共有67次不能
救下,反觀其他所有中外野手一共能救下104次,差別就是171個上壘數!
這研究說站在前方守備救下的22個上壘數與站在後頭救下的171上壘數的比較,顯示站在
後頭是比站在前方是更好的守備方法,還說這是等於84失分的差別。這樣的結果一定不會
使想要站在前方守備的中外野手同意,所以這問題可說還是沒有答案,但至少現在已有一
個方法去研究這問題。
【2014/2/13 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49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