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薪資所得倒退16年,個人收入長期在低檔盤旋,扮演職業運動火車頭的中華職棒這幾
年薪資穩定成長,尤其「金字塔」球星月薪越堆越高,呈現長線利多的嶄新格局。
中華職棒1990年(元年)草創年代,包括李居明、黃平洋等指標球員最高月領8萬,走過
四分之一世紀後,今年已有彭政閔等8人躋身月薪50萬俱樂部,只要健全環境,人才輩出
,職棒球員行情後勢看漲。
中職也曾歷經環境不景氣和假球案牽連,「薪」情起伏不定,2004年統一獅「甘蔗」黃甘
霖25.5萬已是聯盟「薪一哥」,2005年最高月薪彭政閔拿30萬,剛好勉強回到當時10年前
、1995年中職一哥兄弟象陳義信的薪資水準。
前2年中職雖遭遇牛、象兩隊轉售危機,勉強維持4隊規模,所幸球團不斷注入經營新觀念
,不僅大方給球員複數年合約,也願意以高薪鼓勵球星,加上自由球員制度和國際賽熱潮
,一舉逆轉頹勢。2013年,中職月薪超過(含)30萬元的球員就有14人,2014年超過40萬
元的頂尖球星更已達10人,今年在中信兄弟踢出臨門一腳後,50萬巨「薪」階級人數已寫
下歷史紀錄。
職棒元年,全聯盟球員平均月薪約6萬8500元,25年後,推估應逼近14萬,成長100%以上
,雖無法和美日職棒高薪相比,但在社會上的薪資結構,已走上職業運動發展先進國家的
道路,以成績爭取合理高報酬,明星球員所得是一般受薪階級難望項背的天文數字。(記
者黃照敦)
http://ppt.cc/nx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