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一個半局的首位打者能夠上壘,那就會有很大機率可以得分
到底誰是中職最佳的攻勢發動機呢?
因為下雨沒比賽看太閒,所以我稍微整理了一下
另外我看了很久 發現此數據超級無意義,沒辦法分析,浪費我好多時間
PA前十名
Name G PA H SO BB E 2B 3B HR AVG OBP SLG
林志祥 41 69 32 10 2 4 0.478 0.493 0.537
詹智堯 40 64 19 13 6 1 1 0.328 0.391 0.414
胡金龍 41 61 21 3 9 1 6 0.404 0.492 0.519
張正偉 37 54 16 6 4 3 0.320 0.370 0.380
林益全 43 45 14 5 4 2 2 2 0.341 0.400 0.537
林泓育 41 44 11 11 3 2 2 0.268 0.318 0.463
耐 克 37 42 11 6 3 1 2 0.282 0.333 0.333
佩 卓 34 41 14 5 5 1 3 2 0.389 0.463 0.639
張建銘 40 40 8 5 2 2 0.211 0.250 0.263
周思齊 42 40 8 6 4 2 0.222 0.300 0.278
果不其然,PA前四名剛好是四隊第一棒,而林益全和林泓育的PA會這麼多
大概是因為猴和犀第一局的三上三下率比較高。 (修正:我印象錯了)
首局三上三下
另外,我發現張建銘不適合當第一棒 象 14/44 = 31.8%
而耐克和佩卓兩人,的確是佩卓較適合當第一棒 猴 12/41 = 29.3%
犀 14/43 = 32.6%
獅 12/42 = 28.6%
OBP
Name G PA H SO BB E 2B 3B HR AVG OBP SLG
林智平 38 22 11 3 2 0.550 0.591 0.550
買家儀 28 18 7 1 3 1 1 0.467 0.556 0.733
高國輝 43 29 13 2 2 2 4 0.481 0.517 1.000
林智勝 35 24 10 7 2 4 1 0.455 0.500 0.773
彭政閔 33 24 11 1 1 2 1 0.478 0.500 0.522
潘武雄 27 14 5 3 2 0.417 0.500 0.417
林志祥 41 69 32 10 2 4 0.478 0.493 0.537
胡金龍 41 61 21 3 9 1 6 0.404 0.492 0.519
佩 卓 34 41 14 5 5 1 3 2 0.389 0.463 0.639
鍾承祐 38 26 8 5 4 1 1 0.364 0.462 0.500
林威助 35 26 10 1 2 1 0.417 0.462 0.542
許基宏 18 13 5 2 1 1 0.417 0.462 0.667
鄧志偉 36 24 7 3 4 2 1 0.350 0.458 0.550
陳子豪 37 23 9 2 1 1 1 0.409 0.435 0.455
鄭達鴻 35 28 10 4 2 1 0.385 0.429 0.423
郭嚴文 40 31 7 8 6 1 0.280 0.419 0.320
陳家駒 35 12 3 4 2 0.300 0.417 0.300
王勝偉 40 22 9 3 0.409 0.409 0.545
林益全 43 45 14 5 4 2 2 2 0.341 0.400 0.537
羅國龍 42 35 13 6 1 1 1 0.382 0.400 0.471
OBP > 0.400 總PA 猴103 獅160 象161 犀163
有得分局數 119局 110局 112局 119局
看來猴子隊總是先讓一名打者再開始打耶
最後來看一下郭嚴文和陳俊秀
之前我統計猴子隊36場的數據
有人在壘的情況下該半局第三位出局者:郭嚴文25次(No.1)
Name G PA H SO BB E 2B 3B HR AVG OBP SLG
郭嚴文 40 31 7 8 6 1 0.280 0.419 0.320
陳俊秀 40 37 7 9 1 1 1 2 0.194 0.216 0.389
郭嚴文如果成為第三位出局者
幾乎等於陳俊秀下一局當首打者時也出局
如果兩人交換棒次,就算陳俊秀出局
郭嚴文在下一局也有四成機率可以首名打者就上壘。
所以...把郭嚴文排陳俊秀前面,等於製造兩棒斷層,誰排的棒次呀,真了不起。
咦?這數據看起來可以用耶,我好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