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錦輝人跡罕至的棒球夢
林文蘭(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暌違八年重返大聯盟名單的曹錦輝,在臺灣棒壇和網路世界激起辯論的浪花。從十二強賽
徵召與否、反省假球文化和中華職棒的勞動條件,瞬間讓話題與爭議又不斷翻騰。
打進職棒是許多球員努力十多年的夢想。然而,幸運晉升職棒殿堂的球員卻會遭遇到職涯
短暫、隱形剝削和轉業受限的三大困境。
首先、臺灣職棒球員的職涯平均4.6年(野手4.8年、投手4.2年),打進職棒的平均年齡
是26歲,逾半球員不到30歲就退出舞台,而職涯10年以上的球員不超過5%。
其次、臺灣職棒球員被迫接受相對於各國職棒的低薪待遇、不對等的契約、欠缺健全的養
護資源、委身於不確定的僱傭關係和軍事化的管理制度。
第三、既有調查指出職棒元年至21年任職的462位職棒球員退役後的出路,在四成的回收
率中向上流動占11%(18位教職、2位雇主、1位私人公司董事、1位里長),水平流動占
70%(106位各級學校、業餘和職業隊教練、32位城市棒球隊球員、4位業務員),向下流
動占19%(35位臺北市工務局、3位辦公室業務)。
這項調查看不見那些現職不佳不願回覆者,倘若從近二十年的媒體報導顯示出路還包括:
球探、經紀人、運動行銷公司、合作金庫、工友、打擊練習場、水電承包工、小吃店、擺
地攤、賣滷味飲料、賣便當、賣雞腿凍、賣房子、開餐廳、開卡車、大賣場搬運、搬家公
司……。多數退役球員走向了非棒球專業之路,虛擲了寶貴的棒球人力資源。
在《曹錦輝飆進大聯盟》這本書可以清楚瞭解曹家如何在貧困環境中,把經濟資源投注在
曹錦輝的打球之路。從花蓮的阿美族部落,投入西部的棒球名校,再遠赴美國實踐大聯盟
的夢想,在在都展現出曹錦輝過人的投打能力。發生黑象事件曾讓曹錦輝於2010年9月在
板橋地方法院偵訊後面對媒體痛哭,他向球迷道歉希望大家再給他機會能夠站上球場。從
中職除名後,經營賣麵和燒烤生意的曹錦輝想要重返大聯盟之路非常艱辛。
在這條棒球路的轉彎處,選擇轉身離開比持續走在棒球路上要來得容易,隱身人群較不被
看見也不會招致罵聲連連,更不用忍受孤獨落寞、茫然未知和疲憊不堪的自主訓練歷程。
然而,曹錦輝卻決定走向森林中那一條人跡罕至之路,不斷的探索到中國、澳洲和美國的
打球機會。
唯有堅毅的信念、不懈的鍛鍊和絕佳的機運才可能重新踏上大聯盟的投手丘,熟知棒球金
字塔的選拔和淘汰機制的人,都能夠瞭解這種機率是多麼的渺茫,而曹錦輝卻做到了。再
一次重新站上紅土丘的曹錦輝,會為球迷和棒壇帶來什麼樣的震撼,這一場球賽還沒有結
束。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50711/64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