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當一下烏鴉好了。
其實當今天台波戰打到延長賽,我是有點希望輸掉也好的,
除了勝利的光芒容易掩蓋問題,一旦台灣順利晉級八強,
棒協賺飽票房,其餘進不進得了在東京打的四強,
乃至於未來球員養成、職棒環境的發展,
無利可圖的棒協還會在乎嗎?
棒協的專長,就只有收錢(收完錢連接駁車也弄不好,管你怎麼離開)、
拍官員馬屁和維持皇城內的河蟹而已;
所以徵召靠人脈而不是制度,媒體老是在帶風向,
什麼「衰敗遊龍」、主播球評連明顯的攻守瑕疵都不敢講解,
然後年年都特別雖,永遠敗給細節裡的魔鬼而不自覺。
(關於棒協的角色,可參考這篇〈你不知道的「棒脅」〉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30312/34881645/)
真正的「雖敗猶榮」,是像2009年WBC日韓冠軍戰那種比賽,
林昌勇和ICHIRO纏鬥斡旋力盡而敗,完全是對方技高一籌無話可說,
這種高水準的較勁,敗者與勝者同樣令人尊敬。
從小到大,我們不會因為以前考過第一名,考不及格就不會被罵;
也不會因為曾在工作上建功,之後犯錯就可以被原諒;
當然球員都辛苦了、盡力了,這種話誰都會講,
但是檢討play不等於針對球員,五場預賽每當出現得點圈打擊機會,
竟連一支犧牲高飛或觸擊、打跑都打不出來,
當別人可以用出局數換取分數,我們只能靠突然爆氣的神來一棒,
甚至安打也會因為跑壘失誤得不了分,或者像今天連續兩局在突破僵局制,
關鍵守備卻連最基本的補位觀念都沒有...
這些都不是運氣問題,那叫做實力差距。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
我對這句話的體會是,
想著贏,面對強的對手會畏怯、弱的對手會鬆懈;
但如果想著不能輸,那就退無可退,唯有全力以赴一途。
再好的投手都會失投,再好的野手也會失誤,
若只想著贏,就會以勝負的結果論戰犯或英雄;
若想不能輸,就不會容忍自己再犯同樣的錯誤,
不會以結果茍且任何的不足。
這只是一場球,但從一場球可以看到,
如果繼續把贏球當國球,就會像2001年世界盃,
馬英九把第三名說成「亞洲第一」(前兩名是美洲國家)來自我滿足,
把國家的希望寄託在各種沾光造神上;
與其想著去哪裡再找一個張誌家、陳金鋒來幫助國家贏球,
也許更值得我們去想的是,台灣在不能輸的立場上,
對於結構性的不斷失投、制度性的一再失誤,
已經沒有讓步妥協的空間。